近年,遂平县种植业结构调整从以资源约束为主向,以市场和技术约束为主的方向转变,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管理的现代农业生产格局。2019 年,全县种植业实现产值近30 亿元,占整个农业总产值的50%,呈现了增长加快、结构改善、效益提高、活力增强的明显特征。
结构调整改变了以往种多种少的简单做法,优质、生态、产业化成为当前全县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主线。全县农产品商品率达 65%,生态无公害率达18.6%。
在稳定粮食总量的前提下,按照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要求,集中力量,调整秋作物种植结构,提高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努力实现秋作物种植粮经比例4:6 的目标。
按照“四优四化”产业发展目标和供给侧结构调整方案要求,根据遂平县资源优势和种植习惯,具体划分优质小麦、玉米区域,优质花生区域,优质高效农业区域,优质叶菜和苔菜生产区域,西部浅山区大豆、秋杂、牧草区域5 个优势产业区域。通过示范带动,实现全县结构调整快速推进,达到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要求。
通过加工转化和发展订单生产逐步拉长农业产业链条。目前,全县农副产品加工上规模企业为44 家,年深加工能力10.2 万t,占农产品总量的15%,形成了“公司+农户”“市场+农户”“中介+农户”等一批产业化经营体系。
乡镇之间、村组之间、农户之间的调整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性。部分乡镇和村组调整质量差、层次低,不能适应市场的优质化、标准化和多样化需求;有的乡镇干部和农民囿于传统的种植方式,形成了缺乏认识不想调,吃不了辛苦不愿调,怕担风险不敢调,缺乏技术不会调,没有政策扶持不愿调,使结构调整跟不上时代节拍,难以与目前开放型的市场经济接轨。
部分乡镇在结构调整上仍是车装不够,肩挑有余,很大部分农户坚持“责任田里闹革命”,走不出稳有余、调不足的理念,没有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缺乏规模效应、品牌效应。
“克明面业”“一加一”“大众粮油”“正康粮油”等龙头企业与遂平县粮油生产基地仍是一种原始的买卖关系,没有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型经济利益共同体。农产品加工能力弱小,加工企业不多,科技含量比较低,只能对农产品进行简单的半成品加工,农户受益的产业链条短。同时,由于市场体系不健全,没有建成一定规模的农贸批发市场,农产品缺乏销售载体,导致产、加、销脱节。
目前,农产品的竞争正在从以价格竞争为主转变为以质量、技术含量为主的竞争。今后2~3 年,遂平县要重点抓好品质、品种、品牌,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力争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面积达 3.33 万hm2,优质花生面积达2 hm2,特别是高油酸花生豫花37、开农71 等是今后推广的重点。以西游大道、遂袁路及七蚁路两侧为重点发展名优果树、果蔬,依托名品花木、杰美葡萄、鸿壹香椿做出特色。以3 个供港蔬菜基地为依托,无公害蔬菜、反季蔬菜和精细蔬菜面积要发展到 1 万hm2以上。生态都市休闲农业面积在0.33 万hm2以上。
今后的结构调整,还必须走先找市场后生产,实行以销定产的路子。特别是在目前这种千家万户分散生产的情况下,必须通过加工、流通企业和其他中介组织以订单的形式把产销衔接起来。因此,必须加强市场调查,发展信息体系,努力把准确的信息提供给生产者和经营者。大力发展为农业服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流通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通过合同和订单,让广大农民严格按照市场的需要来调整农业结构。
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须结果。近年的实践证明,越是形成规模,越是有销路;越是规模小,越找不到市场。目前,遂平县实行“一乡一品”“几乡连片一品”的区域化布局较为适宜,各乡镇可按照自身发展的特点和市场经济的规律指导和推动规模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县域主导产业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