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华
(黑龙江省虎林市绿都蜂业有限公司,黑龙江 虎林 158400)
(续上期)
笔者离开蜂场其实是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但这个机会给了我也在情理之中。所以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
1980 年5 月8 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黑政办发(1980) 85 号《关于将饶河、虎林、宝清三县划为东北黑蜂保护区的通知》的文件。这个文件的下发,使黑龙江省养蜂业有了一个突破性的改变。也正是这样一个难得的机遇,才让我走出了大山。
当年省政府办公厅的文件下发之后,督办落实文件的力度挺大。1980 年6 月下旬的一天,省农业局主管养蜂的杨俊伍同志受省政府办公厅的委派,会同牡丹江地区行署农业局主管养蜂的赵庚禄科长一起来到虎林。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专门来督办虎林县委、县革委落实省政府黑政办发(1980) 85 号文件精神。这次他们还带着牡丹江地区行署于家纪专员的亲笔信,到虎林直接找县委书记陈盛智。
当时陈书记不在虎林县城,在杨岗公社蹲点。他俩在县农业科刘德新科长的陪同下,赶到杨岗公社。当面和陈书记就落实文件精神进行了商讨。当时就作出2 个决定:一是落实机构,建立东北黑蜂保护区虎林监查站。机构设置在农业科,由农业科具体落实建站事宜;二是马上着手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好开展工作,最少配置2 个人,人头经费由省里解决。这2 件事情都责成农业科回去马上抓紧落实。
在回来的路上,县农业科的刘科长对省、市两位领导说:“机构的事好办,挂个牌子就行,可这专业技术人员不好找,没人懂养蜂啊!”当时省农业局的杨俊伍同志就笑着说:“你这个大科长,挺官僚啊!我都知道你虎林有一个现成的人。这个小伙子叫杨玉华,在土产公司蜂场当场长,还是位名副其实有专业技术员职称呢!”地区农业局的赵科长也说:“他可是参加牡丹江地区供销社组织的技术职称考试考上的,业务能力挺强,在黑龙江省养蜂行业里有点小名气,我看这个人完全可以。”刘科长真不了解情况,还怀疑地说:“虎林还有这样的人?那妥了,你们都推荐,就优先考虑他吧!”
省、市领导回去之后,刘科长就抓紧落实这项工作。县委书记都表态,一定要认真落实省政府办公厅的文件精神。所以,在办理很多工作的时候都是一路开绿灯挺顺利。1980 年7月2 日,虎林县革命委员会下发了虎革发(1980) 96 号《关于认真贯彻执行省政府办公厅文件,将我县划为东北黑蜂保护区的通知》的文件。而且按照省政府办公厅的文件要求,开始着手进行相关的工作。
县革委的文件一发,东北黑蜂保护区要建站配人的事农业科的人都知道。有个搞植物保护的技术员付罗平,为了搞点新农药、化肥什么的,经常和县生产资料公司打交道。当时,我的父亲在县生产资料公司担任副经理,主管业务。和付罗平以及农业科搞土肥、植保的技术人员都很熟。所以,县农业科要建站配人的事,我父亲也知道了。
付罗平是个热心人,他知道我家里的情况,就和刘科长一个劲的建议,“科里不是要找懂养蜂的人吗?生产资料公司杨经理的儿子就是一个技术员,完全可以作为人选。”所以,当年有省、市领导的建议,也有虎林农业科这些热心人的帮助,我去县农业科工作的事很快就确定下来。
关于我工作调动的事情,刘科长安排副科长焉文华和科员刘梅奎到县供销社进行商调。没想到,到了县供销社人事部门一提此事,主管人事的同志感觉事情挺大,就向县供销社周殿兴主任汇报。周主任听说要商调我,马上就回绝说“不行”。他还转告去商调的同志,“我们这里也需要他,不能让他走。”周主任是县供销社的一把手,他说不行,别人就很难再做工作,事情就卡在这了。
要调我去县农业科的事,我父亲通过付罗平已经知道并捎信告诉我。当时我不知道调去做什么,也不知道能不能办成?就没把这件事当回事,还是在蜂场忙自己的工作。过了几天我看到虎革发(1980) 96 号《关于认真贯彻执行省政府办公厅文件,将我县划为东北黑蜂保护区的通知》的文件,觉得东北黑蜂保护这项工作被省、县两级政府提到这么高的高度来重视,说明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好机会。而且又是非常专业的工作,所以我才动了离开的心思。
但是在商调过程中出了问题,我是几天后才知道。当时我在蜂场,走还是不走这个问题,也是反反复复地考虑了好几天。走和留的利害关系也反复对比了一下。最后,我觉得这次是人生当中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错过了可能会后悔一辈子。于是觉得如果要想走,那就赶紧下决心。既然现在调动的事情卡在周主任那里,我只有亲自去找他谈一谈,才可能有所转机。
决心已定,我马上从蜂场回到虎林。那天到家天已经黑了,我也等不及,就直接奔周主任家。
开始周主任还是不答应。但我反复坚持自己的意见,强调这个调动对县里的养蜂事业有利,对我个人也有利。我当时对周主任说:“我已经在蜂场干了7 年,当年有上大学的机会我都没去,一直在蜂场苦苦的坚持。现在去上大学那几个毕业都当上干部了,我还在蜂场干。现在有这个机会,而且是明显对我今后发展有好处的事,你不能再拦着了”。
当时,我说得有点激动,说着说着还掉眼泪。周主任沉思半天后对我说:“小杨我不是想耽误你,但是你走后对咱们供销社、对蜂场的确是个损失。但从大局考虑,从你个人的前途着想,我放你走,我不想让你将来埋怨我。”就这样,那天晚上周主任终于答应让我调走。
我做通了周主任的工作,高高兴兴地回到家。把周主任已经同意我调动的消息告诉了父母,他们很高兴并且说老大下乡这么多年,这回全家人终于可以团圆了。
第2 天,我又跑到县农业科去见刘科长,告诉他县供销社同意放人的消息。这次他们去商调我的事,很快就办成了。
调动工作的事办妥之后,农业科那边因为着急开展工作,就催我赶紧报到上班。可是我在蜂场却迟迟走不出来。7 年的时间,超过2 500 个日日夜夜。我一手创办发展起来的蜂场,我心爱的事业,就这样离开,心里确实放不下,舍不得。
我19 岁到蜂场,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都贡献在这里。我的辛勤汗水、我的聪明才智、我的喜怒哀乐、我的青春年华都撒在这里。一句简单的走,能拔开腿吗?
说实在的,那几天我也是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煎熬。当时蜂场的人员还都在外面放蜂,一个人也没有回来。我从山里回到蜂场,在蜂场场部苦苦待了3 天。不是有多少东西要收拾,也不是有多少人要话别。而是我舍不得离开蜂场,舍不得这里熟悉的一草一木,舍不得那些蜜蜂和同事们。
由于县农业科催得太急,我不得不走了。就这样1980 年8 月10 日,我离开了工作7 年的蜂场回到虎林。这次回到虎林是我自1973 年4 月下乡之后,历时8 个年头才真正回了城。
1980 年8 月12 日,我正式到县农业科报到,成为农业科的一名养蜂技术员。从此,我在虎林县农业科又开始了4 年当养蜂技术员的岁月。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