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明杰
(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上海 201100)
近年来,血液透析作为治疗重度肾功能不全的主要操作方式,在临床工作中已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虽然透析设备和技术均有了很大进步,但血液透析相关感染的致死率仍然较高。感染是透析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透析病人死亡的第二位原[1]。为了降低感染,卫生行政部门及各级医疗机构已出台多个感染相关评估方案和解决政策。感染不仅影响患者的预后,还加重了经济负担和疾病痛苦,直接影响患者安全与医疗质量。总之,控制血液透析所引发的感染及制定预防计划刻不容缓。本文主要就血液透析感染的原因和预防策略作相关分析。
血液透析患者的的重要危险因素有肺部感染和导管感染。谢舲[2]研究了慢性肾脏病5期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发现80例患者中,血路感染多发,病原菌种以革兰氏阴性菌多见。在血管通路所致的感染中,感染率最高的是中心静脉插管患者,约占所有感染的 77%,其中自体动静脉内瘘和人工血管所致的感染占23%[3]。
血液透析感染的途径可来自于多个方面,透析过程中的病毒交叉感染以及透析保持的时间都是重要危险因素。血液透析室是多病毒交叉的危险区域,现阶段,我国肾脏衰竭患者逐渐增多,透析机的使用频率增大,但是缺乏完善的消毒隔离制度和病毒检测项目来保护患者。每周透析时间、血滤过程与感染也有明显相关性。透析时间长和留置透析导管及高频率的穿刺都会增加病毒感染的风险[4]。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感染是多参数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外界环境因素以外,当血液透析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时,感染发生率也会明显高于普通人。
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增强无菌观念。制定严格的抗感染制度,并规范化执行《血液透析质量控制管理规范》,对护理过程易感染的环节和器械使用情况进行规范化记载,保证各个环节有序进行。血透室应设定清洁区和污染物,两个区域的配置应独立,不可交叉,进入清洁区时需更换专用鞋、口罩和衣。如果有传染性疾病患者时需根据情况设立血液透析隔离单元或等候区,如乙肝或乙肝病毒携带者。为了避免滋生细菌,工作人员要认真考虑透析用水输送系统的设计,留意无用的水龙头或管道分支。此外,为了减少室内感染的机率,需加强病人及家属的依从性,家属或陪护人员未经医生允许不能进入透析室。
个人防护设备除了可以保护医疗工作人员,也能为患者隔绝一定的外来感染,是最有效的机械屏障。血液透析相关的个人防护设备包括隔离衣、面罩、护目镜、口罩、手套。医务人员在进行穿刺、换敷料、上机或下机时需佩戴专用手套、衣物,以防血液喷出或溅出。当防护装置被血、体液、分泌物等污染物接触时,应及时更换。此外,个人防护装备可有效预防手污染的发生,医务人员的手培养菌落数应小于10 cfu/cm3。在接触血液或其他感染性物体时要戴手套。治疗结束后及时摘除手套,不同患者不应使用同一副手套,手套的干净部分若接触身体的污染部位后,需及时更换[5]。
保持透析室的清洁、透析液、透析仪器的消毒。透析室应该制定清洁消毒制度,落实相关计划。对于消毒剂和灭菌剂,要严格按照其生产商的规定使用[6]。透析室每天用紫外线消毒2次,1 h/次,透析机和其他物体表面每日用0.1%~0.2%过氧乙酸擦拭。透析相关的器械和装置包括剪刀、止血钳、夹子、听诊器、透析床或透析椅、工作台面、透析机等。每次血液透析治疗结束后,用清洁抹布擦拭仪器表面,并对血液透析机进行热、化学消毒及除钙处理,当血液溅到机器上要及时擦拭。强化水输送,水处理系统的杀菌消毒,保证透析中心水处理设备和透析机内部循环的正常进行,此外要定期维修透析和反渗装置,及时更换内部结构。每周至少消毒水输送系统一次[7]。血液透析室的空气能直接影响感染率的高低,根据卫生部颁发死亡《消毒管理法》要求,空气<200 cfu/m3才能达到合格标准[8]。此外,空气中微生物的含量会随时间变化,因此需每日消毒、定时通风,每周清洁室内环境一次。病原微生物培养是诊断感染的“金 标准 ”,应定期检测透析液和透析用水的细菌和内毒素含量,至少每个月一次。研究表明,水处理系统的使用时间以及反渗膜的更换频率也影响着透析用水、透析液的内毒素水平[9]。
医疗废物含有各种传染性病菌、病毒、化学污染物、针头锐器及放射性物质等有害物质。作为高风险、高污染的垃圾,医疗废物的不恰当处理会促进疾病的传播、流行,危害人类健康[10]。制定合理的垃圾分类计划和处理方案可以预防潜在的感染风险。同时,临床工作人员需养成垃圾分类的意识,配合保洁人员的管理,锐器应直接放置到锐器桶中,对于带针注射器,切记不要回帽。
血管通路感染是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常见原因,无菌操作是预防感染的重要途径。手套使用的正确性 、手卫生的依从性和正确性 、消毒剂的正确选择和换药等是中心静脉插管感染的主要因素,合理使用手套能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工作人员对每位患者进行操作时均更换新的手套,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也应配戴医用手套。透析前应对穿刺部位皮肤进行严格消毒,对于深静脉插管患者,透析前应认真检查插管部位有无感染并隔日进行局部消毒、更换无菌敷料,在透析结束后应用洗必泰浸泡插管接头部位3 ~5 min 接头。此外,使用抗菌软膏能降低非隧道插管患者插管部位的感染风险[11]。与单独使用纱布相比,在穿刺部位涂抹 10%聚维酮碘软膏可减少导管尖端细菌的繁殖,降低导管相关血液感染的发生率[12]。Collier等[13]介绍了使用莫匹罗星软膏能清除手指及鼻腔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此外定期监测及再教育也能有效降低穿刺的感染风险。
作为高风险感染科室,血液透析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引起感染的发生。加强管理制度的推行力度,加强对个人防护设备的严格把控和微生物的监测、合理处置医疗废物和加强血管通路的预防等是保障血液透析过程顺利开展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