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
(华北理工大学 党委宣传部,河北 唐山 063210)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对艺术人才需求的增加,艺术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艺术专业已从精英化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根据人民日报报道,自从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的10多年间,我国艺术类招生人数足足扩大了60多倍。[1]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了新修订后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艺术学从之前文学门类中的一级学科分离出来成为单独的一个门类,即艺术学门类。艺术学学科门类下设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和设计学5个一级学科。广义地讲,就读于这些一级学科下各专业的大学生都属于艺术类大学生,如艺术学理论类的艺术史论和艺术学等专业,音乐与舞蹈学类的音乐表演、音乐学、舞蹈表演、舞蹈学等专业,戏剧与影视学类的戏剧学、电影学、戏剧影视文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广播电视编导、影视学等专业,美术学类的绘画、雕塑、摄影、书法等专业,设计学类的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工业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等专业。狭义地讲,艺术类大学生是指以艺术类考生身份参加高考并被录取到艺术相关专业就读的大学生,一般主要分布在专业的艺术院校或者非艺术院校里的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设计学院等。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指的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指的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指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指出:“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大家不仅要在文艺创作上追求卓越,而且要在思想道德修养上追求卓越,更应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到言为士则、行为世范。”[4]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国高校的历史使命。艺术类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文艺创作者,[5]他们只有在校期间接受正能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才能在毕业进入社会后守正创新、为时代画像,不忘初心、为人民创作,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艺术事业繁荣发展,真正成为人民所需要的艺术家。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深入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信息技术、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艺术类大学生的个体意识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个体意识的多元化也让艺术类大学生的集体价值取向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困境。[4]经过调研得知,艺术类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当前,在校大学生大部分是90末和00后,是在新世纪国家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在内政外交、治党治国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在的大学生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他们政治立场坚定,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和感悟不深刻和不透彻,[5]更缺乏深度认同。
艺术类大学生比非艺术类的大学生要更早地受到社会的影响。由于专业学习的需要,艺术类学生在读高中时就时常离开学校,参加专业辅导,使他们更早地接触到了社会。[6]有的学生为了参加艺术特长辅导班而付出了昂贵的学费和房屋租金、交通等投入。有人认为上大学就应该把花出去的钱都赶紧挣回来,急于获取回报。这都导致个人主义及拜金主义等现象在艺术类大学生中表现更加明显。[7]有这种拜金主义和急功近利思想的人往往会变得更加唯利是图,这种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背道而驰,这些同学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时就会有抵触情绪,不愿意也不主动接受,甚至还影响了周边价值观本身就不太成熟、不稳定的同学。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指出,当前文艺工作存在的问题中表现最突出的就是浮躁,这种现象在高校艺术类大学生中也较为凸出。当前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快餐、快递、快闪、快手等充斥着大学生日常生活,传统持之以恒的精神虽然在提倡,但周边的大环境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观。艺术作品本来需要具有厚积薄发、精益求精的毅力去打造,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快节奏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有的同学不能沉下心来坐冷板凳而急于求成、投机取巧,有的同学不能理性对待黎明前的漫长黑夜而违背自然规律寻求捷径、粗制滥造误入歧途。这种浮躁的心态对艺术类大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说是致命的难题。
艺术类大学生具有激情和想法,但缺少理性的判断和分析;不盲目崇拜个人权威,但自我意识太强。在创新创业潮流涌动的新时代校园里,艺术类大学生成为了较容易创业的一支队伍。但是在拜金主义的影响下,急功近利、利己主义的倾向也显现出来。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间的矛盾和冲突也加剧。这些正反两方面的因素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带来机遇也提出了挑战。
艺术类大学生有一定的专业特长,思维灵活,思想开放,想象力丰富,[8]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当前,新媒体发展非常迅速,QQ、微信、抖音等即时通讯工具非常普及,政府提速降费的利好政策,也使得大学生上网成为了每日必修。这种即时性双向互动,增进了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老师也可以利用各种媒体形式如音频、视频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原创、转发分享让一些书本之外的社会热点和新鲜知识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趣味性,吸引了学生的兴趣点,改变了传统枯燥的说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随时随地地将教育内容进行筛选、发布、留言等,学生也可以随时进行浏览和学习,参与互动。设计艺术类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发挥专业特长设计制作一些图形、影像等,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视性,提升教育的亲切感,灌输思想教育于日常教学和生活中。
大学生的“三观”还处于形成阶段,容易受到各种新式信息的吸引,容易被一些不良分子利用。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即时性强,传播范围广,信息数量庞大,良莠不齐,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于控制和管理;艺术类大学生喜欢标新立异,敢于挑战,勇于开拓创新,这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说教方式提出了挑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能力和素质提出挑战。艺术类大学生有一技之长,在观念上,比较看重技艺能力,而对理论性很强的政治理论则淡化,这对具有理论性较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挑战。如前所说,艺术类学生接触社会早,容易沾染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重个人利益、轻集体团队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学生还会恃才傲物,甚至自以为是,比自己水平低的会蔑视,比自己水平高的不屑一顾,这不利于个人专业水平的提升,不利于道德水准的提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对于教育者来说是最可能面临的挑战。
在新时代,如何采取更加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不断创新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和模式,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高校,特别是从事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校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要针对大学生的新特点、新情况,探索符合实际的教育规律和方法,从各个方面加强对他们的正确引导。[9]坚持与时俱进,采取有效方式,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感召力、实效力和参与力。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加强艺术类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中,深入体会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精神,感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中华优秀传统精神是一脉相承的。要让大学生看到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的历史,也要让大学生看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在学习传统文化中,增强艺术类大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
要把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与个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追求有机结合起来。[10]要从正面的社会现象引导学生,从积极的视角教育学生。特别是社会和家庭教育,具有直接和重要的影响力。学校要建立家校沟通的平台,采取各种方式定期联系艺术生家长,及时通报学生在校的基本状况。[11]要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庭参与到学生的教育中来,建立融洽的关系,创设良好的育人氛围,构建立体化多维度的培育体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都发力,打出社会、学校和家庭合作的组合拳,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
将艺术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融合,就是既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展示艺术的特色,也要在艺术课程中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课堂还与学生、讲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艺术性的新理念和新模式,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引导艺术类大学生正确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12]发掘艺术类大学生周边最熟知和了解的案例,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和熟知的人物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在艺术类课程中,要根据立德树人的要求,吸收优秀传统文化,自觉摒弃西方文化中与社会主义相违背的理论和观点,在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也融入了艺术的元素,艺术课程也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达到互融互通,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力。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入快车道,让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更加广泛。[13]微信、微博、QQ等即时通讯工具已经成为了学生的装机必备,快捷、广泛、随时随地的沟通和虚拟空间的交流成为了家常便饭。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发挥艺术类大学生的艺术思维和艺术表现能力,让他们的艺术创作潜力在新媒体时代要得到更好地发挥,多创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艺术作品。例如在以爱国为主题的课程片段,组织学生绘制爱国主义人士头像,查找爱国人士的相关历史事迹资料,编排在课程微信或微博空间,让大家在展示个人创作能力的同时也进行了很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大家参与课程的积极性,提升学习兴趣,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参与力。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是一项百年树人的工作。随着时代的变化会有不同的主题要求。艺术类大学生是普通高校中的组成部分,既有非艺术类的普遍性也有艺术类的特殊性。针对不同的受教育对象,要因材施教。高校里无论是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政工干部还是艺术理论课教师都要充分把握受教育对象的规律性,赋予教育方式方法的创造性,体现价值观教育的时代性。通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接续发力,形成全方位参与教育的合力,不断开展培育方式方法的的研究,多出成果,多进行示范探索,就一定能够培养出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大众所企盼的德艺双馨的优秀艺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