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真,王涛,张庆田,李秀杰,朱自果,李勃*
(1.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 泰安 271000;2.中国农业大学,北京 100083)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节水灌溉及按需供肥相结合的高效水肥利用技术[1],在果树增产、提质增效等方面效果显著[2,3]。由于我国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速度快,应用面积超过666.7 亿m2,导致果园水肥相关设备配套性差,缺乏科学合理的技术支撑,造成水肥浪费等。山东省果树研究所通过多年研究葡萄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对园地选择、设备配置、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包装等进行了规范,编制了《鲜食葡萄园水肥一体化生产技术规程》,并于2018 年7 月24 日通过了山东省标准化协会组织的专家审定委员会的审定(T/SDAS 34—2018)。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857—2004 葡萄产地环境技术条件[4]
GB/T 10002.1—2006 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5]
GB/T 10002.2—2003 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件[6]
GB/T 13664—2006 低压输水灌溉用硬聚乙烯(PVC-U)管材[7]
GB/T 13663—2000 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8]
GB 5084—201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9]
NY/T 496—2010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10]
NY/T 2623—2014 灌溉施肥技术规范[11]
GB/T 19341—2015 育果袋纸[12]
GB/T 8321—2009 (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13]
GB/T 16862—2008 鲜食葡萄冷藏技术[14]
葡萄园选址应符合NY/T 857—2004[4]。
葡萄园地址应地势开阔;水源充足,配备必要蓄水设施;无污染;交通方便。
3.1.1 水泵和动力机 依据灌溉面积、水源状况、设计扬程等选用相应参数的水泵,配置相应动力。田间灌溉水流量一般为 22.5~67.5 t/(h·hm2),供水压力为50~100 kPa。
3.1.2 控制装备 系统中应安装流量和压力调节阀等设备;现代葡萄园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可与物联网系统相匹配,实行精准远程控制。
3.1.3 过滤器 根据水源水质情况,采用二级及以上过滤器,一般为砂介质过滤器、离心式过滤器和叠片式过滤器串接;根据水源水质、灌溉面积和微灌设备的总流量,确定过滤器尺寸和数量。
3.1.4 施肥器 根据葡萄园面积和施肥量,选择压差式施肥罐、注肥泵或施肥机。
3.2.1 给水管 管材及管件应符合GB/T 10002.1—2006[5]和GB/T 10002.2—2003[6]。在管道适当位置安装进排气阀、逆止阀和压力调节器等装置。
3.2.2 输配管 由干管、支管、毛管和控制阀等组成,地势差较大的地块需要安装压力调节器。干管管材及管件应符合GB/T 13664—2006[7],支管、毛管管材及管件应符合GB/T 13663—2000[8];干管根据灌溉面积和设计流量确定直径,支管直径为32 mm 或44mm,毛管按照灌水器选配。一般情况下,干管、支管埋入地下的深度为60 cm,管道末端要安装排气阀。
3.2.3 灌水(肥)器 宜选择均匀、抗堵性强、经济耐用的滴灌管(带),根据葡萄园地势、种植面积等布置。管径可选择16 mm,根据株距和浸润面积确定滴头间距,推荐流量为1~3 L/h,可视土壤类型进行调整。地面坡度>10%的果园选用压力补偿式滴头。
使用前用清水冲刷管道15~30 min。每次施肥后,用清水冲洗管道15~30 min。
每30 d 清洗肥料罐1 次,按照说明书要求定期检修保养管道、灌水(肥)器等设备。冬季排空管道内水分。
5.1.1 水质要求 水质应符合GB 5084—2005[9]。滴灌的水中杂质粒度≤0.125 mm。
5.1.2 生长期水分 成龄葡萄园应在葡萄生长的萌芽期、花期前后、浆果膨大期和采收后浇水5~7 次,萌芽期、花期前后15 d 灌水1 次,每次用水量为30~60 m3/hm2;果实膨大期约10 d 灌水1 次,每次用水量为30~60 m3/hm2;转色期至收获期应注意控水。采收后,根据土壤墒情及时补水施肥1~2 次,封冻前进行全年最后1 次灌水,用水量为12 万~15 万m3/hm2。
5.2.1 肥料选择 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2010[10]和NY/T 2623—2014[11]。水溶肥料应预溶解过滤后施用。
5.2.2 基肥 秋季落叶前开沟撒施优质有机肥作为基肥,施用量为15 000 kg/hm2以上。
5.2.3 生长期追肥 按目标产量22 500 kg/hm2计算,追施氮肥 (N) 337.5~382.5 kg/hm2、磷肥 (P2O5) 75~95 kg/hm2和钾肥 (K2O) 450~540 kg/hm2,搭配施用中微量元素(硼锌钙镁)。
每年冬季及时修剪,并进行结果枝组和骨干枝的更新。山东地区一般在12 月至翌年2 月中旬完成。修剪方式主要有短截、疏剪、回缩等。根据品种、架式、气候条件和管理水平选择剪截长度,长梢修剪适用于生长势旺盛、结果枝率较低、花芽着生部位较高的欧亚种,如美人指、克瑞森无核等品种。为避免结果部位逐年上升外移,还需要注意结果母枝更新[15]。
采用抹芽、摘心、定梢、摘除卷须和老叶、环状剥皮、新梢绑缚等措施,控制新梢徒长、调整养分分配。
根据树势确定负载量,树势较旺的可适当多留果,原则是“弱梢不留穗,中庸梢留1 穗,强旺梢留2 穗”。建议成龄园产量控制在22 500 kg/hm2以内。
开花前完成花序疏剪和整形。一般从花前1 周开始至初花期结束。目前推广留穗尖,即只保留穗尖上的4~6 个分枝,其他全部剪除,使花序开花整齐,便于药剂处理。
拉长穗轴,对于果穗紧密的品种,在花前10 d 或当2/3 的小穗轴与主穗轴垂直时,用2~5 mg/kg 的赤霉素拉长花序。膨大果实,花后10~15 d 使用生长调节剂膨大果实,赤霉素用量一般为10~50 mg/kg,如果添加细胞分裂素如目前常用的噻苯隆(TDZ)或氯吡苯脲(CPPU),一般浓度控制在1~5 mg/kg。
葡萄专用袋纸张应符合GB/T 19341—2015[12]。果实生长成玉米粒大小时开始套袋。套袋前,全园喷1 次杀菌剂,重点喷果穗,待药剂完全干后再套袋。对于无色品种及果实容易着色的品种,可以带袋采收不摘袋;上色困难的品种一般在采收前15 d 摘袋,先将袋底打开成灯罩状,3~5 d 后再将袋全部摘除。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在提倡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的基础上,按照病虫害发生规律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药剂,把握使用农药的关键时期。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2009[13]。
8.2.1 主要虫害 葡萄的主要害虫是绿盲蝽,次要害虫有红蜘蛛、斑衣蜡蝉、虎天牛、康氏粉蚧、葡萄天蛾、棉铃虫、东方盔甲等。大部分害虫可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
8.2.2 防治方法 目前葡萄园生产上主要的物理防治措施有套袋,悬挂黑光灯、频振灯,糖醋罐(V糖∶V醋∶V酒∶V水=1 ∶4 ∶1 ∶16)、性诱剂及配套诱捕器产品等,诱杀鳞翅目和鞘翅目等害虫;悬挂粘虫胶、诱虫板(黄板、蓝板、绿板等),防治刺吸性害虫及鞘翅目害虫。生物防治措施主要是释放昆虫天敌,应用较多的是寄生蜂,如利用赤眼蜂可防治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等昆虫;周氏啮小蜂能有效防治寄生美国白蛾及其他蛾类的蛹。化学防治害虫可选择的药剂有苦参碱、阿维菌素、吡虫啉及菊酯类。
8.3.1 主要病害 葡萄的主要真菌性病害是霜霉病、灰霉病、白腐病、炭疽病,次要病害是穗轴褐枯病、黑痘病、白粉病;主要细菌性病害是根癌病。
8.3.2 防治方法
8.3.2.1 霜霉病。可选用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400~600 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400~600 倍液、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600~800 倍液、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2 000~2 500 倍液等防治霜霉病的发生。
8.3.2.2 灰霉病、白腐病。可选用20%苯醚甲环唑4 000 倍液、40%氟硅唑8 000 倍液、10%美安水剂800 倍液、50%醚菌酯3 000 倍液或苯醚甲环唑防治白腐病和炭疽病的发生。最后一次用药时间需距离采收期 20 d 以上[15]。
葡萄达到品种固有风味时即可采收。葡萄预冷、分级、装袋保鲜技术等按照GB/T 16862—2008[15]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