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春
(黔西南州兴仁市人民医院,贵州 黔西南 562300)
骨科病患者康复周期长,多需要长期卧床休养,康复期间可能产生多种并发症,引发功能障碍。骨科患者休养期间,也容易产生焦虑、烦躁等情绪问题,造成骨科医疗纠纷发生率较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较低,不利于医疗服务的开展。护理安全管理要求医护人员准确识别护理潜在风险,判断患者病情,及时阻断危险因素,提高护理安全性。为研究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本文于本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的患者中,随机选取68例分析。
以本院68例患者为样本,对照组34例,性别:男/女=19/15,年龄(48.39±2.41)岁。观察组34例,性别:男/女=18/16,年龄(49.82±2.33)岁。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按医嘱给药,检查患者手术切口情况,叮嘱患者注意事项。
观察组给予护理安全管理,具体方法为:(1)建立安全管理小组:由科室主任和护士长选拔安全管理小组成员,定期组织专业培训,提高护理小组成员的沟通能力和专业技能。同时需要组织护理人员讨论安全制度,对护理规范、检查制度、交接制度、用药规范以及病历书写规范进行明确规定。由护士长负责随时抽查,评价护理人员工作质量。
(2)患者治疗前,通过沟通,快速了解患者基础病史、过敏史以及致病原因,完成病例资料填写,同时对患者创口进行清洁消毒。患者入院后对医院环境进行介绍,消除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
(3)护理人员护理期间,应当定时对病房进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尤其是地板、床单等,有序摆放病房内的物品,在床两侧预留充足空间,方便于患者的日常活动。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按医嘱给药,定期对患者皮肤进行清洁。定时记录患者心率、血压、血糖等各项指标[1]。定期帮助患者进行翻身,预防压疮的出现。在患者病床两侧设置防护栏,避免发生意外事故。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对不同位置减压护理,预防压疮。
(4)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护理人员积极检查切口位置,避免切口感染,叮嘱患者避免碰水。护理人员要指导康复期患者进行运动训练,循序渐进增加训练难度,逐渐恢复患者肢体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5)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受到疼痛、病程长的影响,可能产生烦躁等情绪,护理人员要耐心听取患者主诉,积极回应患者需求,通过对患者表情的观察,及时掌握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安抚和鼓励,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护理,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6)患者术后开始接受康复训练时,护理人员需要全程陪同,或者指导患者家属全程陪同,避免患者跌倒。保洁人员定期清洁病房地面,保证地面干燥整洁。清洁地面后,需要摆放小心地滑的标语,提醒患者注意防范。医院需要在墙面安装扶手,可供护理人员把扶。根据患者康复情况,提供助行车、拐杖等设施,让患者循序渐进恢复肢体功能。
(1)记录患者的并发症情况。(2)使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DVT 4例(11.8%),压疮6例(17.6%),便秘9例(26.5%),感染5例(14.7%)。观察组DVT 1例(2.9%),压疮1例(2.9%),便秘2例(5.9%),无感染情况0例(0%)。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对照组满意度23例(37.6%)。观察组满意度32例(94.1%),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护理安全管理要求护理人员准确识别护理风险,建立以患者安全为核心的护理体系,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提高医护服务水平。骨科患者治疗周期长,患者受生理疼痛影响,出现烦躁等负面情绪,增加了医疗纠纷案件,不利于患者康复。护理安全管理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按照规章制度提供护理干预[2]。积极和患者进行沟通,让患者负性情绪得到排解,给患者提供一个积极的康复环境。安全管理不仅是护理人员的职责,更直接影响到患者临床疗效,骨科患者病程长,受到情绪和疼痛影响,医患纠纷率较高,为保证患者早日康复,降低医患纠纷率,护理人员要格外重视安全管理,从病房、患者、康复等多个角度给予干预,能够有效控制安全风险,保护患者安全。在护理中加强安全管理可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经本文研究,观察组DVT 1例(2.9%),压疮1例(2.9%),便秘2例(5.9%),无感染情况0例(0%)。观察组满意度32例(94.1%),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证实护理安全管理可有效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护理安全性,减少护理风险,减少并发症,并提高患者满意度,在临床推广应用,有利于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提高科室治疗效率,让医院服务水平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在骨科采取护理安全管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减少患者并发症,提高护理团队协作性,提高医护服务水平,让患者满意度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