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聪慧,刘旭东,张晓丽,郑 新
(1.华北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2.华北理工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河北 唐山 063210;3.唐山路南区万达小学,河北 唐山 063000;4.华北理工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
中国的工业教育起源于洋务运动,是洋务运动时期的产物。在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工业开始萌芽,兴办实业成为当时政府积极倡导的主流。唐山毗邻北京天津,是通往东北的必经之地,加之煤炭和矿产资源的开采,“因矿兴市”成为唐山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征。[1]洋务运动时期先后建立了煤炭工业、铁路机械制造工业、陶瓷工业、建材工业和棉纺织工业等众多行业。同时,中国的教育制度也开始向西方靠近,举办新式学堂、开办新式教育是当时教育制度改革的主要表现形式。唐山发展近代工业的同时,也是率先开展近代工业教育的城市之一,其职业教育事业起步早、发展迅速,发展规模和程度都较为成熟。唐山近代高等教育的代表—唐山交通大学(以下简称唐山交大)是我国培养铁路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科学研究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和解决铁路重大科技问题的主要依靠力量。我国现代铁路和桥梁事业的发展都有唐山交大的影子。
工业教育起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的欧洲,指“在一定程度的普通教育或专业教育之上,培养工业部门所需要的高级生产、研发、设计、经营和管理等类人才的教育”。[2]因此,工业教育体系不单单指的是职业教育,还包括在职业教育基础上发展的高等工业教育。近代工业的发展促使了唐山教育事业的发展。唐山最先开办的职业教育就是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技术人才所兴起的。唐山早期的工业教育将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在一起,为以后唐山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十分坚实的基础。
我国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培养的人才多为剥削阶级服务,“古代学制没有严格的程度划分,没有严格的教学年限的规定”,[3]科举制度仅仅是选拔优秀人才的制度并非教育制度,所以当时的中国并没有较为完善而系统的教育制度。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改变传统思想,开办西式学校,培养西式人才,生产力快速提升。当时建立了众多军工企业,例如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为培养中国人自己的技术人员,开办了一批以职业培训为目的的新式学堂和工业学校,进而逐步建立了工业教育体制。唐山最早的职业院校是1881年开平矿务局总办唐廷枢开办的开平采矿煤质化验学校,由美国俄亥俄州巴托斯担任教师。随后在1926年开滦矿物总局成立了“私立开滦高级护士职业学校”(后更名为开滦护士学校,简称开滦护校),学校由英国籍外科大夫缪尔组织筹建,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完全采用英美模式,学制为三年。开滦护校在行政管理上有正规的董事会,由开滦总经理和相关部门组成。这就使办学资金、教师工资、学校设施等有了保障。在董事会之下聘任校长、教务主任,专司教育,明细分工,各尽其职,学校的管理十分规范。这样较为成熟完善的管理模式在当时的中国是极为少见的。开滦护校虽为护士类学校,但其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辅助煤炭事业的发展、提升煤矿医疗人员质量,因此将开滦护校列入工业教育的范畴内。
1914年,唐山丰润县成立“丰润县商业学校”,招收高小毕业生,学制为3年。在商业学校学生学习文化课外,其余时间学习商业课有“商业簿记、商业道德、商业实践、商事要项以及珠算等科目”。[4]1923年,商业学校与工艺局合并,命名为“丰润县立职业学校”,招收高小毕业生,学制4年,是一所较为完整的职业技术中学。职业学校分为工科和商科,每年各招收1班。商科的培养目标是为银行、海关、铁路培养从业人员,所以学校十分重视英语,其他科目也有英文版本,学校还提供英文读本等以提高学生英文水平。工科注重化学、机械、制图等课程。为配合教学,以工厂为实习场地。教员在课堂授课后,又和技师在实习车间指导实践。
唐山路矿学堂的成立进一步完善了唐山近代工业教育的体制。唐山路矿学堂的前身是山海关北洋铁路学堂,后因战争原因停办,于1905年迁址唐山。1906年3月,开平煤矿公司与铁路局洽商,提议重建后的铁路学堂增设矿科,培养采矿人才,学堂遂更名为“唐山路矿学堂”。山海关铁路学堂从创建之初,其主要课程就采用英文教材,聘用英籍教师,以口授、笔记为主要教学形式,1907年,学监规定学堂的文告、榜文皆用英文。学堂学制为三年,并实行分年级教学的教学体制,其培养目标与欧美工科大学类似。学校颁布的《山海关内外路况学堂章程》对考试、升留级制度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1913年9月,校名更改为“唐山工业专门学校”,赵士北任校长,铁路工程科改称为土木工程科。并且学校添设了撰写论文的教学环节。从4年级开始,本科生需要撰写论文才能毕业,并且学校规定学生需撰写时间每周不得少于6个小时。论文统一由指导教师评阅和审核。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添设毕业论文环节的大学,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初步呈现。同年12月,与北京邮电大学、北京铁路管理学校、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合并,成立交通大学。1928年2月校名改为“唐山交通大学”,学制为四年,教材采用美国康奈尔大学课本,“本科学生毕业后授予学士学位,三年制专门部毕业生授予业士学位”。[1]
唐山高等教育体制大胆采用西式教育体制,但同时也结合中国本土文化,“按照中国行政单位建立从低到高的分级学校教育制度,体现了中西教育制度融合的思想”。[5]唐山早期的工业教育体制融合了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不仅培养专业技术类人才,还采用西方高等教育标准,以此培养核心技术骨干,以迎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这些为唐山现代高等教育事业建立了良好的开端。
洋务运动时期,伴随西式教育的不断深入和中式教育的改革,中国工业教育体制已初步建立,并慢慢向现代大学靠近。唐山近代工业教育体制依托工业发展和西方教育思想的传入,在师资、课程设置、考试制度和学生管理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清末中国教授群体一般由外国教习、归国留学生、新式学堂毕业生和旧式文人四部分人组成”。[6]唐山由于靠近北京、天津,因此吸引了不少留学人士,以丰润县立职业学校为例,学校聘请众多毕业于名牌大学的老师教学以保证教学质量,例如教英文的教员是张初旭(燕京大学毕业);几何代数老师张静岚(燕京大学毕业)、吴乙臣(天津北洋大学毕业);法学概论及地理老师刘星奎(法政大学毕业);专业课教员王芝屏(法商学院毕业)。还有前清秀才谷荷亭等教育界知名人士。
唐山路矿学堂在企业和政府的支持下,聘请外籍教师,在其教育财政预算中指出教师薪资,“第一年300英镑,第二年350英镑,第三年400英镑”。[7]同时期的“初级小学教员月薪一般为8-9块银元,教龄较长的月薪在15块银元上下”;开滦护校的校长“月薪为270元,津贴400元,主任月薪分别为120元、160元,津贴为280元”。[8]相比之下,唐山路矿学堂对于学校的师资建设的投入也是相当大的,虽不能与国外相比,但是与国内传统教书先生和中小学教师相比,还是十分优厚的。
传统的中国课程主要围绕儒学和八股,授艺方式多为“师徒模式”。“西学东渐”时期,由于西方先进思想的引入,中国的高等学府开始增设自然类学科。山海关北洋铁路学堂成立之时就已实行分年级和分班级的教学体制,第一届毕业生有两个班级,共39人。开平武备学堂外堂学员被分为左右两堂,每堂70人;内堂只有一堂,专门学习德文,为60人。
丰润县立职业学校商科课程范围涵盖英语、国文、算学、簿记、商业要项、商业道德、商业实践、仓库学、会计学、商品学、广告学、货币学、保险学、银行新记、珠算、音乐、美术等。
早期的大学大多采用分科制教学。以唐山路矿学堂为例,学堂设有铁路工程与矿务工程两个学科。学堂开设“中文、算学、物理、力学、制图、放线及土方设计、铁路曲线”[9]等课程。开滦护校三年学制中,第一年,每周授课22小时,实验36小时,课程有解剖生理学、细菌学、药物学、饮食学、护病技术学等;第二年,每周授课13小时,实验42小时。其课程有:内科传染病学、饮食学、小儿护病学、物理治疗学还有国文、英语、护士应用化学、家政学、心理学、病房实习;第三年,每周授课12.5小时,实验46小时,课程有:产科护理、助产及育婴、产科技术、妇科,还有护士急救术、病房实习等。
清朝末年以前,中国教育的考试制度一直沿用科举制。但是科举制是作为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并非运用于日常教学中的考试制度。新式学堂建立以后,学校招生代替科举制度,并且还设有月考、学期考试、年终考试、毕业考试等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考试成绩以百分计算,分为最优、优、中、下、最下五等。计算平均分时,将平日品行分数列入学科、合并计算”。[8]
唐山交通大学的学生管理制度借鉴了成熟的西方经验,其管理制度非常严谨。学校考试分为小考和大考。小考为不定期举行,每月一到三次,占总成绩的60%。小考需平均在90分以上,即作为学期成绩,可免参加期终大考;大考则占总成绩的40%,且学期各科总成绩有两门不及格的留级。留级后,再有一门功课的学期总成绩不合格的,称之为“double fail”,也要开除。[10]如果学期总成绩只有一门不合格,可以随班升级,但是需要跟随下一届重新学习该门课程,若再不及格,也属于“double fail”。
伴随着新式学堂的成立,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制定了学堂管理条文,突出对学生品行的考核;强调爱戴皇帝,尊崇孔教,爱戴大清帝国等礼仪方面的考核。但是这些管理学生的制度并未针对学生成绩进行规定,对于成绩优异者的奖励措施更是少见。然而唐山地区的教育院校则已有了对学生成绩和助学金的一些初见雏形的规定。
丰润县立职业学校非常注重教育质量,除校长经常出入课堂听课外,学校实行助学金和奖学金制度。每次期末考试,学生成绩张榜公布,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等级。其中前三个等级每月分别获得1.5元、1元和0.5元助学金,第四等无奖学金。此外,校长随时抽考,前三名同样有奖,奖值约在一个月助学金指数,并将成绩交该科教员登记入册。
开滦护校教学采用时间制,重视理论与实习的结合,“教室讲授与病室实习作密切之联络,以期学生能获得知识与经验的一致之效”。训育的标准是“领导其思想,务期正确,训练其体格,务期健康,俾成优良护士,而能服务社会”。[9]学生的日常生活由企业发放津贴,满足学生住宿、饮食、制服等方面的需求。期满毕业的学生,由开滦医院联系试用,合格后正式聘用,照章发给薪金。
唐山路矿学堂也设有奖学金制度。学堂规定,“第一年凡月考及格者,每月发给奖学金纹银4两,以后逐年增发2两,到第4学年每月10两”。[11]学校提供学生食宿、书籍、文具等方面的补贴。
唐山交大对于学生管理十分严格。1921年唐山交大仿照美国康奈尔大学模式调整课程,增设科目,采用美国工科大学教材,加强对学生的课外辅导,使教与学形成统一整体;改变教与学脱节的旧习,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由于历届留美学生成绩优异,该校享有“东方康奈尔”的美称,从这时起,美国每年接受两名该校学生留学美国并形成制度。1921年成立的“裴陶斐励学金”使得唐山交大的学术氛围十分活跃。学会邀请美国铁路桥梁专家华岱尔、铁路专家门岱尔来校作学术报告。顾宜孙、伍镜湖等教授每年率领三、四年级的学生进行水文测量实习;学校老师带领学生赴多地参观实习等活动。这一时期学校的辉煌发展,使得唐山交大跻身于全国一流高等学府之列。
1.奠定了唐山现代高等教育的基本办学格局和办学体制
与其他城市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不同的是,唐山的高等教育事业建立在职业教育和工业教育之上。唐山的职业教育以开滦护校、丰润县立商业学校、迁安四团堡初级染织科职业学校等一批职业学校开始,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其中开滦护校后经发展为华北煤炭医学院,是煤炭工业部所属的唯一的本科高等医学院校,是全国煤炭系统医疗卫生高级人才的主要培育基地,也是唐山医学高等教育的起步。唐山学院和河北理工学院都有唐山交大的部分分支学科,继承了唐山交大“严谨治学”的校风。后河北理工学院与华北煤炭医学院合并组建华北理工大学,以工、医为主,理、经、管、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成为本专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多方位的综合型大学,是唐山首个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可以说,唐山近代工业教育的发展为唐山高等教育提供了大量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学术研究基础。
2.是中国近代工业教育发展的先驱
唐山工业教育起步于晚清洋务运动时期,其中矿冶和铁路专业是当时中国还未产生的学科,其教育的发展之时就发展本科教育,教育水平处于中国工业教育的领先地位。1916年中华民国教育举办全国74所高校作业成绩展览评比,唐山交大学子排名第一,获得教育部颁发的奖状和“竢实扬华”牌匾。茅以升先生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成绩优异,康奈尔大学称茅以升先生母校唐山交大为“东方康奈尔”,并且给予研究生免试资格。由此可见,唐山交大的办学成果是显著的,已成为中国工业教育领域的标杆。学校培养的大批学子在全国各地以及各个行业都是领军人物,促进了中国工业教育进一步发展。唐山交大的建立打开了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大门,办学期间实行的管理制度和教育理念虽借鉴了国外大学,但也结合了中国文化和价值观,是中西方大学文化初步融合的典范。唐山近代工业教育对于整个中国工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先驱和领导者的作用,研究中国近代工业教育史不能忽视唐山工业教育发展的历史。
唐山近代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丰润县商业学校学生王金贵(化名彭莱,曾任唐山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刘锡静(化名江汉,曾任丰玉宁联合县长)。开滦护校毕业生,大多数分配在开滦系统的医院和诊所,后有许多人在其他单位任职,成为技术骨干。唐山交通大学从创办到1972年离开唐山,共毕业研究生49人,本科生11682人,专科生2069人,[12],为中国革命建设和经济建设,特别是铁路、工矿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员。优秀的唐山交大学子更是创造了100个全国第一,他们之间涌现出大批专家学者、社会活动家、党政领导人。据不完全统计,仅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就有15名:何杰、竺可桢、茅以升、李俨等;曾任省部级领导干部的专家教授有9名:谭真、赵祖康、武怀让等;其他著名学者、专家、社会活动家、革命干部有:杨杏佛、林同棪(“预应力混凝土专家”,获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奖)、张馥葵(美国悬索桥权威,纽约摩天大楼顾问工程师)、罗河、刘文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侯振庭(著名教育家)等。
唐山近代工业的发展催生了唐山近代工业教育的兴起,开滦煤矿的建立拉开了唐山重工业发展的序幕。企业开办学校,教育反哺经济,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唐山工业教育体系。“工业文化使得唐山高等教育始于工科,强调奉献与协作精神”。[13]早期唐山工业教育围绕着煤炭、铁路和医疗等行业的开展,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深刻影响了唐山的产业结构和城市发展规划,并为未来的唐山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唐山经济格局一直是围绕钢铁、煤炭等重工业行业,唐山钢铁集团和开滦煤炭集团在河北省以及全国都是行业标杆。唐山工业生产技术和规模不断升级优化,都离不开近代工业发展的基础。因此,工业化是唐山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城市的经济结构影响劳动力资源和人才结构,因而也深刻影响高等教育的格局和战略规划。唐山近代工业教育为配合企业发展需求,致力于培养工业类、职业类的高级人才,高等教育人才结构也以工科为主,从而带动工业行业的发展;工业教育的发展反哺了社会经济的需求。如此,建立了结构鲜明的校企联合、共同进步的良性循环机制。
近年来国家提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我国的重工业生产面临许多挑战和改革。唐山作为北方工业重镇,工业文明对城市经济格局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唐山现代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依托于近代工业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工科也一直是唐山高等教育事业的重点和优势学科。在唐山工业发展史的基础上,结合社会需要对中国教育史研究领域类型和视角的扩充与丰富,增强教育史研究服务社会现代化的能力,强调唐山近代工业教育的历史地位和先驱精神,突出丰润县立职业学校、唐山交通大学、开滦高级护士学校等一批高等工业教育机构对唐山职业教育和工业教育的巨大贡献。由此,研究唐山近代工业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