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甜 (昆明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科技创新是当代发展的代名词,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对当地的经济结构调整产生的核心辐射带动作用越来越强,在《关于加速昆明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措施》中提出,昆明将通过实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科技服务产业提升、科技创新主体培育、科技开放合作引领和科技创新人才聚集等五大计划,打造信息及芯片产业、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大健康、高原特色农业、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六大产业创新研发中心,着力构建现代科技服务、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两大平台,助力昆明加速建设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在2020 年进行的昆明特色的展示中,能更好的将科技创新的体系建设好,并且通过区域化的创新建设措施,基本构建起国家科技中心的本质架构。
2025 年的设想是成为在国际上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技建设创新中心,能产生一定的规模集成效应;在2030 年昆明区域性国际科技中心建立完成,更好的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产生辐射带动的效应,造福于全国以及南亚、东南亚国家,最终成为辐射全球的区域化经济科技创新中心。
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四十多个年头,在我们国家,科技传媒的效应和科技传媒的形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发展变化中,有许多值得称赞的成就,但是也面临着众多的问题,从横向和纵向的对比中,我们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离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跟随经济发展的步伐中,存在一定的差距等等。
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主观和客观的角度进行分析,在科技媒体的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机制性的问题,在机制不健全的条件下,很多问题得不到切实的解决,同时也存在主管单位和主办单位推脱责任、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具有较大的阻碍作用。
发展方向是科技媒体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在科技媒体的创新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很多科技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疲于应付,在原创的成果展示和科学的动态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同时在长远的规划发展方面,展示出动力不足、发展方向不明确的问题。
我国科技传媒资源现存量为9000 多种期刊、10 多亿受众、10多亿广告市场份额,这是非常令人瞩目的数字,但是由于科技传媒在市场竞争意识和观念意识上不强,最终导致资源的严重浪费。
目前,我国传媒行业已经进入了“过度竞争”时代,但是这种“过度竞争”的核心发展思想在资源整合和错位竞争方面产生巨大的差异性,在科技传媒的差异化竞争方面竞争形势不突出。
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技术的应用,科技传媒不断推动着科技创新的发展,许多相关的科学技术部门和科技公司拥有了自己的科技传媒载体,科技自媒体具有科学性、广泛性、全面性、教育性、通俗化的特点,它在企业科技创新中发挥着传播知识、沟通信息、解读科技、传播品牌的作用。
科技传媒的发展在多年来的技术条件以及传媒条件的发展中,科技媒介总是以单方向的形式进行传送,通俗来讲,科技传媒仅仅在扮演着发布者的角色,在受众接受方面,也是在传统被动形式下进行,就像是单行车道一样的固定模式。但是随着现代新兴媒体的发展,科技媒体的传播体系不再是单向的传播形式,而是在新兴的媒体和受众之间以及科技企业之间的传播,从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不论在学界还是业界,全媒体、融媒体和媒介融合都是十分相近且容易混淆的概念。
这些词的出现无一例外都有一个背景,即在互联网不断发展且与互联网相拥抱成为了所有传统行业必需归宿的环境下,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已经难以再按照过去的模式继续生存与发展,因此必须通过与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来改变这一被动局面,实现在新环境下依旧占领舆论制高点。概括来说,几者的关系为:全媒体是基础,媒体融合是途径,融媒体是目的。
首先,媒介有两层含义:一是承载资讯、信息内容的载体,比如书、照片、光盘、录像带等;二是传递信息的技术设备,包括电话、报纸、电视和网络等。如果不同媒介渠道和平台之间各自为政,完全割裂,也不能称之为融媒体,融媒体是一种深度融合,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都要实现共享融通,打破媒介之间的各种壁垒,实现传播效益的最大化。
了解这些概念后,就不难理解习总书记提出的“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新型多元形态的媒体不断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为科技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
但是在新的市场和新的用户群体的发展中,也不断将产品的个性化特征展示出来,在场景化和个性化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并且产生了巨大的动力,为新兴的融媒体建设提供了发展的思路。在新的年轻化和国际化形势下,融媒体时代能为加速昆明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提供了更广的平台。
科技的传播功能本身就是要传播核扩散相关的科学知识,让人们熟知和具有知晓程度,并且建立交流的平台,在知识的流通基础上更多展示科技传播的主要功能,促进科技传播的发展。
在相应科学技术的知识没有通过融媒体的形式传播以前,是数学科学家的个人知识产权,是个人拥有内容,别人不知晓,只能是对科学家个人的发展上有一定的效果,在针对他人知识面的展开和知识的使用方面毫无用处,因为在没有被传播以前,别人是不知道知识的存在的。
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在知识没有进行传播以前,其价值是具有非常多的巨献意义的,只有被传播以后才能被世人知晓,并且通过与自身知识的相结合,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自从新媒体发展以来,知识的传播速度和传播的力度变大,而且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也逐渐增加,通过融媒体的流程,科学知识的内容更加快捷的进行传播和发展。
21 世纪以来,世界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状态。发达国家在保持原有的生产领域快速增长的同时,科技创新能力也依然处于世界前列。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也在不断增强,创新能力不断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变革,也逐渐促进了国家的经济能力。
但是,以现阶段的创新基础的研究来说,我们国家在创新发展方面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在今后有待发展,将创新的能力和创新的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提升,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发展中始终强调的:“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点,特别是要把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处于现代化知识传播快速的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知识的顺利传播能更好的将国家能力建设和创新体系的建设更上一层楼,并且在知识的创新能力上,有越来越多的人感叹科技创新带来的传播的速度和能力的提升,并且在数字媒体的带动下,知识的传播已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传播的速度上已经有了惊人的发展,这也能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能力的提升,以及经济体系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
融合应是一种聚变的化学反应,而非简单的物理碰撞与数学相加。AR、VR、AI 等新技术在诞生之初,较多地应用于科技领域,媒体更多地仍处于观望的状态。但是随着技术的成熟,与新闻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新技术开始大规模地应用于新闻报道中。
融媒体也发展到了“智媒时代”,机器人新闻、AI 主播新闻、大数据新闻、传感器新闻、个性化新闻、VR 沉浸式新闻等与新的科学技术紧密结合的新闻形态层出不穷。
2018 年,新华社联合搜狗公司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布全球首个AI 合成主播。该主播运用了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模拟该社主持人邱浩的声音与外形进行新闻播报,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并且可以24 小时不知疲倦地工作。
而对于新技术的应用,也从开始时的新奇变为日常,甚至成为重大活动报道的标配,比如每年的两会报道几乎是一场各家媒体创新报道的大比拼,民族服饰换装、大数据“据”说两会、AR 部长通道等报道形式层出不穷。
新技术也促使新闻机构转变新闻思路,将产品思维融入新闻生产的过程,以H5 新闻《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为例,这是由人民日报客户端借助人脸识别、融合成像等技术推出的融合新闻作品。
用户只需简单点击即可生成自己的虚拟“军装照”,并分享出去,在短短几天时间吸引上亿用户参与,形成“刷爆朋友圈”的声势。
2019 年国庆大阅兵,央视推出了AI 人工智能剪辑版本的阅兵视频, 不论是镜头衔接还是剪辑逻辑,AI 剪辑可以说处理得十分到位,如果不是看到“AI 剪辑”的字样,可能很难发现它不是由剪辑师完成的。
科学技术越来越融入新闻制作的常态,科学技术帮助人们生产新闻,同时也成为新闻的一部分。
融媒体的建设并不能够在一朝一夕就取得显著成果,它需要经过不断地融合与创新,并紧跟互联网趋势和新技术形势。当融媒体机构的平台可以与一些互联网大平台的流量与用户黏合性相媲美时,融媒体建设才可以说是真正实现了最初目的。融媒体建设,依旧任重而道远。
在融媒体环境下,科技创新和发展的新需求是媒体技术创新与发展的动力源泉,在科技和文化的发展中,只有将融媒体平台真正的利用好,通过拓展科技的实力和科技技术,更好的将科技的信息能力发展起来,促进科技领域对融媒体建设的时代引领。同时,我们要逐渐认识到,未来发展的趋势就是媒体的发展和创新实力竞争的共享实践,在打造新的融媒体的过程中,能将媒体理论和实践的创新进行进一步的转化,不断适应未来发展的趋势,满足未来发展的要求,最终实现在创新中发展融媒体建设,在融媒体建设中体现创新的内容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