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琳
(华南农业大学 人文学院/艺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周星驰导演并主演的电影作为当代香港商业电影的重要组成,以香港社会生活为创作基础,特色鲜明。影片中有意无意地容纳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和岭南地方文化因素,以岭南叙事的方式展现出来。这些独特的岭南风情,唤起了本地民众的共鸣,也在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之上造就了影视语言上的“陌生化”效果,吸引了大量非本土观众。
岭南虽然地处南疆,远离中原文化中心,但千百年来的移民迁徙、一次次的亡国失路,岭南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延展和最后的根据地。周星驰电影中充沛的传统内容,赋予快餐型的港式商业片以坚实和丰厚的文化基础,成为其成功的根源。
周星驰电影成为席卷大陆的文化现象,始于《大话西游》。该片取材于中国四大名著、四大奇书之一《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以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和尚到天竺(古印度)游学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展开了奇伟瑰丽的想象,塑造了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美猴王孙悟空。他大闹天宫后,与唐僧、猪八戒和沙僧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终于到达西天,五圣成真。《西游记》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文学、戏曲、美术等多种艺术的母题,深受大众喜爱。编剧刘镇伟说,拍《大话西游》“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自小“很喜欢”《西游记》,觉得“很好看”“印象深刻”,比如唐僧“婆婆妈妈”、孙悟空“很无奈”。“我假设如果我是孙悟空的时候,我的选择是什么?而一个这么反叛的人,我会觉得当他被放出来的时候,第一样要做的事情就是一定要干掉唐僧,杀了他。但是,我又不可以写一个这样反面的人物。我又试图去想像孙悟空这个角色,如果放一些感情世界在他身上,将会变成一个怎样的故事?结果,我从这个方面开始,去塑造一个孙悟空。”[1]编剧融合了童年经历和成年的思考,在传统《西游记》的基础上,创作出全新的银幕故事。主演周星驰也自称“从小就看《西游记》”,认为其内容“天马行空”,结构严密,娱乐性强,情节精彩,是“旷世”的“天才”作品。[2]90
周星驰主演的《唐伯虎点秋香》中的唐伯虎即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江苏吴县人,《明史》有传,谓其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乡试第一,会试因受到科场舞弊案牵连被谪,不就,放浪江湖。他精诗文,擅书画,晓音律,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又名“三笑”,初见于《蕉窗杂录》《雅谑》等笔记,冯梦龙话本小说集《警世通言》中《唐解元一笑姻缘》将故事敷衍完整。以后流播日广,明末即就有孟称舜《花前一笑》、史槃《苏台奇遘》、卓人月《花舫缘》杂剧、朱素臣《文星现》传奇等戏曲作品。据马宇辉研究,清代以后至近现代,“三笑”戏曲曲艺流传江南,遍及全国,包括弹词、常锡戏、昆曲、越剧、宝卷、子弟书、京剧、评剧、秦腔、川剧、莆仙戏、闽西木偶戏、台湾歌仔戏等都有演绎。20世纪50~70年代,香港名班“仙凤鸣”“雏凤鸣”搬演同名粤剧,长盛不衰。民国报章屡屡以小说、连环画等形式连载、出版。1992年、2004年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相继出版连环画。相关电影自1927年上海天一影片公司《唐伯虎三笑姻缘》迄1993年周星驰主演的《唐伯虎点秋香》多达7部,跨越了中国电影黑白、默片、戏曲片、轻歌剧、武打片等各个时代,深受欢迎。至今仍有电视剧集、相声剧、网络小说、Flash动画、RPG游戏大量演绎[3],是流传广泛、人们喜闻乐见的著名故事题材。
周星驰导演并主演的许多电影都源自传统小说故事。虽然其无厘头风格不能为所有观众欣赏,一些内容也流于粗制滥造,但传统题材的引入客观上有号召力也有宣传效果,还是有一定价值的。建立在传统文化深厚历史土壤之上的题材,一方面有知名度、为观众熟悉,另一方面又被发挥和创新,令人耳目一新。
周星驰电影的一大特色是塑造了许多符合一定传统观念、形象鲜明、语言生动的人物。比如《喜剧之王》中屡仆屡起、执着于演艺事业的尹天仇,《食神》中一度沦落街头的史蒂芬·周,《武状元苏乞儿》里从荣华富贵跌入饥寒交迫的广州提督之子苏灿。这类人物,虽然时代不同、身份不同、经历不同,自身优点、缺点和弱点也各不相同,但都有共同的特点:历经坎坷、积极乐观。他们都带着周星驰自身的影子,如尹天仇认真学习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员的自我修养》,连跑龙套扮被杀都要刻苦琢磨怎么演得好,就是周星驰自己在《射雕英雄传》里做小配角的经历。
周星驰曾说:“我本身是来自草根,我对平民天生有亲切感。我父亲是上海人,母亲是广东人,很典型的草根阶层长大,自然对此比较熟悉,因此我拍片选人物,自然而然会挑选自己熟悉的,所以我电影里的角色都是普通人。”[2]92摸爬滚打、磕磕碰碰、跌跌撞撞,是周星驰电影的经典形象,也是现实社会中草根生活的写照,令许多观众与影片共情。苦痛中的挣扎,泥潭里的苟活,使普通人更需要支撑自己的力量。影幕上许多剧中人的艰苦奋斗、成功逆袭,仿如照进他们生活里的光,反映了普遍人的希冀和盼望。
周星驰电影擅长以艺术化的方式,让具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入戏,角色的言谈举止、喜怒哀乐,仿佛就来自日常生活,让观众感觉熟悉亲切。周星驰的长期搭档吴孟达,每每令人会心而笑。许多配角也令人难忘。《大话西游》里罗家英扮演的唐僧,一改传统《西游记》故事中无情无义、只会念紧箍咒、见到妖魔鬼怪除了叫唤徒弟就是苦苦哀求的不堪形象,保留了他一心取经的坚贞和慈悲为怀的善良,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迂夫子。在这样的性格设定下,唐僧的许多表现非常有趣。仅其迂腐至极的啰嗦,就造就了许多精彩片段。比如他教育孙悟空不要乱抛月光宝盒:
唐僧:喂喂喂!大家不要生气,生气会犯了嗔戒的!哎哟,悟空你也太调皮了,我跟你说过叫你不要乱扔东西,你怎么又……你看我还没说完你又把棍子给扔掉了!月光宝盒是宝物,乱扔会污染环境,要是砸到小朋友怎么办?就算砸不到小朋友砸到那些花花草草也是不好嘛。
《西游记》中著名的金刚圈、紧箍咒是与五行山一样剥夺孙悟空自由的工具,被《大话西游》的唐僧这样吐槽,展现了唐僧的慈悲,也抒发了读者为孙悟空的不平:
唐僧:姐姐,这是你的不对了!
观音:啊?
唐僧:悟空他要吃我,只不过是一个构思,还没有成为事实,你又没有证据,他又何罪之有呢?不如等他吃了我之后,你有凭有据,再定他的罪也不迟啊!
观音:唐三藏,你的罗嗦我早就听说过了,不过没想到你居然这么罗嗦!我给你的金刚圈让你用来制伏这猴子你居然不用!
唐僧:唉,那个金刚圈尺寸太差,前重后轻左宽右窄,他带上之后很不舒服,整晚失眠,会连累我嘛!他虽然是个猴子,可是你也不能这样对他,官府知道了会说我虐待动物的!说起那个金刚圈,去年我在陈家村认识了一位铁匠,他手工精美、价钱又公道、童叟无欺,干脆我介绍你再定做一个吧!
唐僧的仁爱不仅及于一只孙猴子,还关照到陈家村铁匠的生意。类似这样带着世俗烟火气、貌似疯癫却有其自身行为逻辑的人物形象,是周星驰电影的重要支撑。至于这一段,借唠唠叨叨婆婆妈妈的唐僧说出来,反映的是常见于周星驰电影中的朴素的人性关怀:
(唐僧被绑,两名小妖押守)
唐僧:你有多少兄弟姐妹?你父母尚在吗?你说句话啊,我只是想在临死之前多交一个朋友而已。
唐僧:所以说做妖就象做人一样,要有仁慈的心,有了仁慈的心,就不再是妖,是人妖。
(小妖甲开始呕吐)
唐僧(转向小妖乙):哎,他明白了,你明白了没有?
大团圆结局,是中国故事的特有类型。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称:“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亨……善人必令其终,而恶人必离其罚,此亦吾国戏曲小说之特质也。”[4]12-13朱光潜也说:“事实上,戏剧在中国几乎就是喜剧的同义词。中国的剧作家总是喜欢善得善报、恶得恶报的大团圆结尾。”[5]284这其中有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美学追求、社会理想,同时也是创作者和观众共同的现实期待,因此千百年来,这种叙事结构在小说戏曲、故事歌谣中延绵不绝。
传统戏曲多让主人公经过艰苦的斗争或磨难,由清官或明君出场,主持正义,钦赐团圆。元杂剧《窦娥冤》中窦娥无辜冤死,指天骂地,立誓三桩,后来窦父任廉访使,窦娥魂诉,方平反冤案。《绯衣梦》由新任开封府尹钱可访得真凶,团圆终场。《鲁斋郎》里靠的是包拯设计智斩鲁斋郎。明传奇《牡丹亭》杜丽娘在现实中郁郁而终,冥判安排与柳梦梅结合,经当朝皇帝确认,“敕赐团圆”:平章杜宝进阶一品;妻封淮阴郡夫人;状元柳梦梅除授翰林院学士;杜丽娘封阳和县君,剧中人和观众皆大欢喜。这种情况在周星驰电影中也得到比较充分的继承,比如《武状元苏乞儿》结尾,苏灿苦尽甘来,不仅捧得美人,而且统领天下丐帮,“奉旨乞食”;《九品芝麻官》中知县包龙星立志学先祖做个清官,为民女主持正义不成,流落市井,遇到皇帝,趁机申冤,得封八府巡按,结局也是恶人得惩、主角携得美人归。
传统大团圆式故事的不足是将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清官、明君身上。对此,周星驰电影显示出一定的现代意识。比如《九品芝麻官》中关键时刻,包龙星母亲捧出祖传的尚方宝剑,拔出来是一条大咸鱼;包龙星找父亲故交告状,岂料对方与恶人沆瀣一气、官官相护;最后拯救剧情的明君则是微服私访来到烟花地的皇帝。《武状元苏乞儿》结尾苏灿告诉皇帝:丐帮子弟的多少,不由帮主决定,而是由皇帝决定。荒诞的情节,市井的态度,曲折地反映了对世事的思考。
虽然经常以机缘巧遇、神话浪漫等方式让人物命运从谷底戏剧性地发生转折,但周星驰电影更多地将大团圆的结局,建立在主人公本人努力和磨练的基础之上。如《食神》中史蒂芬·周流落街头后重新振作并在火鸡的帮助下发明新品种食品“濑尿牛丸”,误打误撞闯入少林寺三十六房之一的厨房,学得一身绝世厨艺,重夺食神之位。《新精武门1991》中刘晶几经周折拜师学艺,最后成了擂台冠军。《逃学威龙》中的警察周星星破了军火大案,原以为将获升迁,却因不懂讨好,被顺水推舟发配到交通部守马路;因为没有后台,重案组和政治部自摆乌龙,又莫名其妙拿他做背锅侠,只好愤而辞职。剧情的转机则是周星星经过艰苦努力,用结婚的钱请来帮手、付了学费、卧底国际学校,一场出生入死的激烈战斗,终于粉碎了恐怖分子的阴谋、救了全校师生。这些主人公逆境中的努力虽有夸张成分,但令故事的发展有了一定的逻辑性和现实基础,也赋予这些娱乐电影以一定的积极意义。
香港在地理和历史上属于岭南的一部分。周星驰电影使用粤语方言,也引入了大量的岭南艺术。它们充满了浓浓的地域风情,显示了岭南艺术的独特魅力,也为电影增加了无穷的趣味。
多次出演周星驰电影的罗家英,出身粤剧世家,四伯罗家树人称“打锣王”,父亲罗家权(罗仕干)外号“生纣王”,而堂兄罗家宝以“虾腔”闻名。他8岁开始学戏,21岁时登台担当文武生。他的表演,为周星驰电影增色不少。周星驰虽然不是粤剧出身,未专门学戏,但对粤剧颇有研究。周星驰、吴君如主演的幽默喜剧电视片《斗气一族》中曾对唱凤凰女、麦炳权的粤曲唱段《凤阁恩仇未了情》:
周:(白)异国情鸳惊梦散,空余一点情泪湿青衫。(唱)一叶轻舟去,
此时吴君如加入,接唱:“人隔万重山。”
周:鸟南飞,
吴:鸟南返,
周:鸟儿比翼何日再归还。
吴:哀我何孤单,
周吴:(合唱)休涕泪,莫愁烦,人生如朝露,何处无离散……
邓家发(周星驰饰)“成天挂着(想着)唱戏”。在粤剧兴趣班,陈初一(吴君如饰)和大家一直称赞他“腔调、工架都不错”。邓家发还很内行地说:“《凤阁恩仇未了情》那出戏唱法有很多变化,做功男女都不同。”
《整蛊专家》中有一段周星驰、吴孟达、刘德华在家扮粤剧的演出。锣鼓锵锵锵,周星驰、吴孟达上场,一个手握双刀,一个挺着红缨枪。周星驰耳后插着一红一黄两支小纸旗,分别写“新年进步”“龙马精神”。刘德华开门进屋加入。这一段大戏(粤剧)工架十足,笑料频出,很是精彩。唱作念打之中,清晰简洁地让剧中人进行了沟通,推进了剧情的发展。
周星驰电影往往自然随意地插入粤剧粤曲,令情节摇曳、角色生辉。《望夫成龙》中石金水(周星驰饰)与吴带娣(吴君如饰)两心相悦,私奔成婚对饮,石金水兴高采烈唱“一叶轻舟去”,吴带娣说不好,石金水问唱什么好,岂料吴高高兴兴地唱起任剑辉、白雪仙名剧《帝女花》中《香夭》:“我哋合卺交杯,墓穴做新房,地府阴司里再觅那平阳门巷。”石金水笑,摇头摆手,转而接唱:“感先帝恩千丈”,恰映照前面吴父不同意、双方私奔结连理的剧情。二人欢喜合唱:“与妻双双叩问帝安”,憧憬美好生活。
《武状元苏乞儿》中周星驰饰演的苏灿因为不好好学习,金殿面圣时连名字都不会写,笔试作弊,惹来抄家之灾。这厢家人离散、栖栖遑遑,那厢苏灿翘脚瘫坐太师椅,貌似轻松地打拍子:“身如柳絮随风摆,历劫沧桑无聊赖,鸳鸯扣,宜结不宜解。苦相思……”这段唱词来自《摇红烛化佛前灯》一剧,王粤生作曲,唐涤生填词,红线女主唱,1951年首演[6]145轰动省港澳,1954年由宝龙公司拍成粤剧电影[6]1234,一首《红烛泪》板腔流利、节奏自如、柔美而有力度,经“红腔”广为流传,柳影虹、张德兰、童丽、汪明荃等都曾作为单曲演绎。此时师爷来辞行,叮嘱苏灿要认真学写字,苏灿默然,继续唱;师爷叹气转身,苏灿轻声叫住师爷说:“我会学噶”,又唱:“悔不该,惹下……”此处为伏笔。后来他同样大字不识、享尽荣华的父亲乞讨街头一无所获,见路边乞丐的告地状(将身世写在地上求乞)引来无数铜板,乞丐离开后他趁机蹲坐其位,却被那乞丐转身回来擦掉。下一个镜头,就是衣衫褴褛的苏灿趴在破庙地上用黑炭认真描画木雕门联上的字,可见真是痛彻入骨。
这部电影中有另一段粤曲。剧中苏灿风雪中街头行乞,饥寒交迫,坐到如霜家门前:“好心啦,福心啦!可怜我呢个乞儿仔啦……”此段来自新马师曾名剧《万恶淫为首》的《乞食》,又称《盲仔断肠歌》,原是广府乞儿沿街乞讨的行话(1)刘林《清城的传统社会》介绍,旧时行乞者,有丐童牵着盲公,串街过巷呼叫:“好心啦!福心啦!可怜我呢个盲眼乞儿啦!”参见谭伟伦,曾汉祥主编:《英德的传统地方社会与民俗》,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92页。,慢板南音。是剧由李少芸为“慈善伶王”新马师曾编撰,1952年香港保良局举行卖花筹款时在九龙普庆戏院公演,观众深受感动,纷纷将金钱掷上戏台。此后义演多以第4幕为主,义唱则多以《乞食》为主曲[7],有劝世和慈善的目的,其中浪子回头的情节也与《武状元苏乞儿》有相似之处。
周星驰电影里的粤曲丰富多彩。《唐伯虎点秋香》中周星驰唱的《烧鸡翼》改编自粤曲小调《三笑姻缘——虎丘山上逢美》,《92家有喜事》《整蛊专家》等电影里出现了《禅院钟声》《分飞燕》等名曲。还有许多观众耳熟能详的歌曲巧妙地融入剧中。比如《整蛊专家》《武状元苏乞儿》里的《祝寿歌》,《一本漫画闯天涯》中广府儿歌《有只雀仔跌落水》,《赌侠》里激烈的赌博现场插入《古今大战秦俑情》主题曲《焚身以火》,《家有喜事》中周星驰被挂在晾衣杆上,唱郑君绵的名曲《赌仔自叹》:“令冧六,长衫六,高脚七,呢个大头六,夜三更,瓜老衬……”音乐方面也花样繁多,采取了许多民族器乐如《小刀会序曲》《闯将令》《东海渔歌》等烘托气氛。这些音乐表演,创造出热闹繁复、喜出望外的效果。
《唐伯虎点秋香》里有一段精彩的数白榄。数白榄是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流传的说唱体民间曲艺,节奏鲜明,常敲击木鱼、梆子为伴奏,有时只是清唱,也独立成曲。艺人沿街“唱卖”,或结合卖榄说唱以招徕顾客。[8]164数白榄节奏明快,结尾押韵,诙谐生动,语速比较快,后来被粤剧吸收,成为“白榄”。
周星驰扮演的唐伯虎为追求秋香卖身华府,被发现后开始编故事:
唐伯虎:(筷子敲碗伴奏)禀夫人,小人本住在苏州嘅城边,家中有屋又有田,生活乐无边。点知个唐伯虎,佢横蛮不检点,勾结官府目无天,巧取豪夺我家田。我阿爷同佢反面,惨被佢一棍来打扁,我阿嫲闹佢欺善,更被佢捉了去唐府,强奸了一百遍,一百遍,最后重悬梁自杀惨无边。佢还将我父子,逐出了家园,流落到江边。我为求养老父,只有独自行乞在庙前。点知个唐伯虎,佢实在太阴险,知道此情形,竟派人来暗算,把我父子狂殴在市前,小人身壮健,残命得留存,可怜老父佢魂归天!此恨更难填。为求葬老父,唯有卖身为奴咁作贱,一面勤赚钱,我一面读书篇,发誓把功名显,手刃仇人意志坚!从此唐寅诗集伴身边,我永记此仇不共戴天!
《整蛊专家》中周星驰、吴孟达、刘德华“做大戏”的表演也用了白榄的形式:
周:(白)来者何人?
吴:(白)你老窦(父亲)。
周:(白)呸!我老窦,大水牛,我老母,大风炉,若然你再系乱咁认,我实行烧你本数簿,烧你数簿。
……
刘德华开门进屋:
刘:(白)嘿!翻屋企,吓餐死,差啲俾你砍开两味!
周:(白)我同老窦做大戏,现在正系玩到兴起,大哥你不如都换换衫,同我地玩翻出床上戏,床上戏!
……
流行于粤闽地区的咏春拳,扬名在广东佛山,随着功夫巨星李小龙威震世界。周星驰说,“小时候随母亲看李小龙的电影,就被深深吸引,他的功夫太神奇了,他那爱国的热情,他精湛的武术,完全占据了整个大银幕,我看得目瞪口呆,甚至泪流满面,我那时候立志要成为武术家,不过又想过当演员,因为李小龙也是个演员。他是个万中无一的人”[9]。当时没钱拜师学武,就“看看李小龙的电影,然后模仿他的动作,就像他把那块‘华人与狗’的牌踢下来一样,所以我最后也是去考艺训班,当不成武术家,就去当个演员。”[9]
周星驰说自己“曾拜李小龙的师兄黄淳梁为师”,“如果这样算起来,李小龙是我的师叔了,我对‘虎鹤双形拳’十分熟练,而中国功夫真的深不可测,要到李小龙的功夫境界,还要练很长的时间,也未必可以练得成,拍完这部戏(《功夫》)我也会继续练习。我现在是利用电影来揣摩自己对功夫的梦想。”[9]他对武术非常认真,赵志凌介绍:“拍电影的间隙,周星驰常常叫我坐在他身边,教他怎么练。周星驰不是武行出身,但他很喜欢李小龙,奉他为偶像,所以把自己的腿功练得很厉害。他跟着我一路学习,一路表现得很有礼貌,非常尊师重道。他对功夫电影是真的爱好,出钱出力!”[10]
在周星驰影片中,对李小龙的致敬处处可见。《武状元苏乞儿》里苏灿使用双截棍的招式和收式来自李小龙;《喜剧之王》模仿了李小龙《精武门》和年轻时演过的《雷雨》,《千王之王2000》模仿李小龙《猛龙过江》中的经典步伐,《赌侠2》决战前模仿了李小龙一系列热身动作,《食神》模仿了李小龙的经典转掌。《精武门》中李小龙扮陈真的台词是:“师父平时身体这么好,他怎么会死……他一定死得好冤枉”,《少林足球》里周星驰则说:“我不信!阿梅武功那么好,凭你打死她!她一定死得很冤枉的。”[11]他曾说,自己“最痛苦的一次”,是李小龙的去世。[2]93《少林足球》专门由形象酷似李小龙的陈国坤扮演守门员,他身着李小龙著名的黄色黑条运动服,带着李小龙的标志性动作,一次次奋身扑救,直到被对方恶意踢伤抬出场外:“不好意思各位,我要歇一会儿了。”周星驰回答:“不要紧,你只是人离开,精神永远都会在这里!”在大家的注视下,陈国坤戴上李小龙式的墨镜,担架缓缓前行,音乐声起,周星驰与队友抬手敬礼,目送其远去。这一幕,仿佛送别的是李小龙。
周星驰在第2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以《少林足球》获颁最佳男主角奖时感谢了偶像李小龙,说“当时我非常之迷恋他的电影,而立志成为一个演员。”[12]他自称拍电影《功夫》的目的,就是要“实现我的梦想,就是像李小龙一样,做一个功夫英雄,也好让我有一个机会向中国功夫致敬。”[9]《功夫》请来了各路好手,荟萃各种武术。如演裁缝的洪拳大师赵志凌,其父师承黄飞鸿徒弟林世荣,本人是黄飞鸿的徒孙。他展示的洪家铁线拳,是少林外家拳之内功手法,“广东十虎”之首铁桥三的绝技,由铁桥三首徒林福成传授黄飞鸿。火云邪神的扮演者梁小龙,精通咏春拳、空手道、自由搏击、洪拳、泰拳等,开过武馆,曾经主演过电视剧《陈真》。苦力强扮演者释行宇,12岁皈依少林,拜少林寺武僧队总教头释德扬习武参禅。剧中他施展少林十二路谭腿,打抱不平,将斧头帮踢得人仰马翻。扮演油炸鬼的董志华原是中国京剧院资深武生,他使的五郎八卦棍据说是杨五郎化枪入棍所创。演包租公的元华为香港老一辈的武术指导和功夫巨星,曾参拍《精武门》。他在电影中行云流水般展示了含蓄内敛、以柔克刚的太极拳。
周星驰通过电影宣传推广岭南拳脚、中国功夫,同时高扬传统武术的精神。他认为“李小龙是个真正的男子汉”[2]92;武术的精神就是勇气和正气。他说:“这电影除了宣扬中国功夫,我最想带给大家的讯息就是‘勇气’。功夫的精妙之处也在于勇气。无论做人还是做什么,包括练功夫也需要勇气吧……功夫也要带出正义感。”[9]
周星驰电影大量来自对岭南故事、戏曲、电影的改编。比如《算死草》中的陈梦吉,《九品芝麻官》中的方唐镜,都是广东民间传说的著名讼师。《审死官》讲秀才、讼师宋世杰挺身为被奸徒陷害的民女杨秀珍洗雪冤情,勇斗高官的故事,则主要来自马师曾的名剧《审死官》。
为民告状的宋士杰的故事在各地都有流传。较早如鼓词《紫金镯》,清代花部乱弹《四进士》,杨掌生《梦华琐簿》有演出记载。京剧、汉剧、祁剧、湘剧、荆河戏、巴陵戏、徽剧、川剧、晋剧、滇剧、桂剧、豫剧、河北梆子、南剧、荆河戏、东路花鼓戏、楚剧等均有此剧目[13]138-139,民间故事也在河南上蔡[14]239-245、湖南醴陵等地广泛流传。历史上的宋士杰是明代河南信阳人[15]12,但在各地流传过程中许多进行了本地化的加工,如湖南醴陵就说他是醴陵北乡人[16] 110-114,广东民间也经常将宋世杰说成是清代本地四大状师之一。粤剧传统剧目有《宋世杰击鼓鸣冤》[6]198,民国时也有胡乱改编的《四重天》[17]94,而以粤剧大师马师曾的《审死官》最为佼佼。据红线女说,马师曾演出时“头戴黑色秀才巾,身穿黑海青,腰系黑斋索,脸上抹了淡淡的油彩,鼻尖特别搽了一点红,嘴角两旁划着两撇胡须”,“以嬉、笑、怒、骂,幽默的表演手法,在戏中揭露封建时代那种官官相卫,衙门官府接受贿赂上行下效的现象,以喜剧手法在剧中鞭挞邪恶。剧场效果反应热烈,每次演出上座率都很高。”[18]16
周星驰主演的《审死官》吸收了马师曾改编、塑造的形象和故事,将宋世杰设定为广州人,故事发生地为广州。罗丽研究发现,周星驰版《审死官》中,墙上挂着宋世杰父母的照片,相中人实际是马师曾,“周星驰以此隐晦而有趣的方式向马师曾、向粤剧、向传统致敬”。不仅如此,周星驰电影大量改编、借鉴了粤语旧电影、粤剧题材。《功夫》故事发生地和情节来自对《如来神掌》《七十二家房客》等经典粤语电影的重构,全片90% 以上的关键音乐取材自旧粤语电影;“火云邪神”“双飞九索飞铃无定飞环”“一邪双飞三绝掌”“天残脚”“万佛朝宗”等也是旧影片中的特有名词,更使用粤语中的俚语、俗语,进行特色改编,产生大量喜剧元素。如《食神》中武打场面的“看招”成为“看蕉”,手中发出的武器竟然是香蕉。[19]324-325周星驰电影将这些本地素材进行了新的加工,创造出新奇有趣的效果,令人印象深刻。
周星驰电影是香港商业电影中的精彩之作,吸收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反映了岭南地区的世俗生活和审美传统,也反映了当代香港社会的思想和文化。虽然良莠不齐、瑕疵难免,许多迎合市场,也存在许多偏见和不足,但作为观众接受程度很高的电影类型和当代影坛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对周星驰电影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