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德治的运行机制及其优化路径——以四川省小田村“道德银行”实践为例
袁玉念,贺 芒,简娟凤(1:1)
共享农庄的建设与发展研究——基于协同治理和政策扩散的视角
刘佳佳(1:9)
市场化下社会网络对农户借贷渠道的影响——基于CHFS 2015数据的实证分析
王 维,王林萍(1:17)
生态扶贫:生态文明视域下精准扶贫新路径
谭清华(2:1)
社会保障支出的多维减贫效应及作用机制——基于家庭消费结构的中介效应分析
谢昌凡,李 萌,杨思宇(2:9)
农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原则探析
张 宇(2:19)
耕地调整方式、耕地流转与农户绿色生产行为选择——以广昌县白莲绿色生产为例
王思博,李冬冬(3:1)
旅游发展、经济增长与贫困减缓——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唐小惠,甘 畅,王梦晗,王 凯(3:12)
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振兴的实践反思与路径选择
谢延洵(3:21)
重大疫情冲击下的农户生计风险及应对策略——基于福建山区的个案调查
陈水光,苏时鹏(4:1)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特色小镇政策扩散分析——基于多地特色小镇案例的考察
毕鸿昌(4:7)
移动互联网使用情况对农户环境治理支付意愿的影响——基于福建、河南、四川的农户调研数据
杨思宇,李 萌,李羿枝,谢昌凡(4:15)
家庭人口结构、农用机械投入与土地流转——基于CFPS 2014和CFPS 2016数据
雷丽芳,李聿财,许佳贤(5:1)
从缺场到回返: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路径探究
李成龙(5:10)
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价及区域差异分析——基于甘肃深度贫困地区的调研
田万慧,张永凯(6:1)
山区贫困县的返贫风险和发生机制——基于多维返贫视角
林 月,范昕玥,吴 仪,金 红,祁新华(6:11)
乡村振兴视阈下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研究——基于晋江市76个村(社区)样本观察
林萍萍,于炜杰,何宛蓉,刘飞翔(6:18)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化研究
中国共产党科技伦理观的历史演进及当代价值——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的伟大实践
詹志华,刘燕珂(1:25)
中共闽西特委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及启示
张小清(1:33)
以闽西红色文化培育时代新人
廖如春,陈育钦(1:39)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三重维度
刘 明(2:27)
中国共产党初心的思想意蕴与理论价值
付高生(2:33)
新时代党员干部发扬斗争精神的内涵、意义与路径
廖敏伶,罗玉辉(3:28)
毛泽东农民教育实践对农村脱贫工作的启示——以井冈山时期毛泽东的农民教育实践为例
刘 娇(3:34)
全媒体场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识变、应变、求变
温志嵩(4:24)
新媒体环境下参政党话语权的构建
宋春丽(4:29)
马克思产权理论视角下国有企业产权结构的优化路径
谢伟杰,陈少晖(4:36)
网络流行语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以2006—2019年《咬文嚼字》公布的网络流行语
为例
陈 萍,郑 罡,刘淑兰(5:16)
我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问题与思考
张阳萍(5:20)
新时代党的制度建设的内涵、意义及路径
易开发,肖建东(5:28)
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内在意蕴及其当代启示
杨 帅,郭彩霞,刘淑兰(6:24)
中国共产党纪检监察制度的百年进程及经验启示
俞 玥,李宝艳(6:30)
经济管理
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与路径选择——以福建省为例
郑 芳,周 雄,张圣华,柯 莹(1:43)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政府角色定位的偏差与矫正
董少明,陈平花(1:49)
基于修正UTAUT模型的农信社手机银行使用行为研究——以福建省农户调查数据为例
李自强,叶伟娇,陈佑成,林榅荷(1:55)
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的现实基础与战略选择——以福州市为例
黄聪英(2:40)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农商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
曾祥晟,陈晓枫(2:48)
多重视角下中国省域科技产出的影响因素研究
陈毅辉,李敏杰(2:57)
新疆区域经济发展质量评价及其时空格局演变
李嘉楠,高志刚(2:66)
参与城乡医保统筹对农业流动人口长期迁移意愿的影响——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的分析
卢素兰(3:39)
文化差异对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影响
朱耿灿,张宝英(3:50)
淘宝镇农户直销影响因素分析及优化建议——以淘宝镇尚卿乡为例
吴林清,林榅荷,苏月婵,戴心怡(3:58)
“三权分置”架构下我国农地流转模式及其比较分析
孙小宇,郑逸芳,许佳贤(3:68)
新发展理念下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水平综合评价
黄敦平,范鸿儒,李宗泽(4:44)
数字金融发展对家庭储蓄的差异性影响——基于CFPS和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实证分析
张斌昌,兰可雄,林丽琼(4:52)
时间压力对消费者冲动性购买意愿的影响——基于淘宝直播情境的视角
翁文静,黄梦岚,汤德聪,许安心(4:61)
民生性财政支出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差距的影响——基于区域异质性和门槛效应的视角
张东玲,范伟丽,陈景帅(5:37)
中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影响因素——以南太平洋5岛国为例
彭 虹(5:47)
全要素生产率的结构性减速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杨天宇,梁 俊(6:37)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何如海,赵 敏,余玉娟,谭兴坤(6:47)
公共管理
规模化生猪养殖污染防治的现状与政策启示——基于养殖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林丽梅, 何秀玲(2:78)
空间规划编制背景下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以福建省永春县为例
李 为,季祖强(2:87)
就业可持续性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基于福建省农民工的调查数据
赵清军,石蓉蓉,周毕芬(4:71)
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与育龄群体二孩生育意愿——基于CGSS 2015数据的实证分析
孔泽宇(4:86)
自媒体的现状及监管对策
林国栋(4:94)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社会信用治理探讨
胡玉浪(6:55)
政府规制、合作组织治理与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以茶叶种植户为例
陈梅英,谢晓佳,郑桂榕(6:61)
互联网使用情况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基于CLASS 2016数据的实证分析
周晓洁,王晓慧(6:70)
就业质量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影响——以社会态度为中介变量
姜春云(6:79)
角色定位和社会信任对农户环境治理意愿的影响——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
翁艺青,李 洁,黄森慰(6:88)
旅游管理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以广西北海市为例
张方方,刘 伟,吴 乐(1:65)
游客环境知识的影响因素及其城乡差异表征——基于CGSS 2013数据的实证分析
程秋旺,苏雨欣,许安心,林榅荷,陈 钦(1:73)
中国旅游业环境效率的时空格局演变——基于ESDA-GIS的实证研究
朱芳书,蒋 莉,马月琴(1:81)
邮轮旅游网络关注度的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基于邮轮旅游百度指数的分析
曹 咪,侯志强(1:89)
中国旅游创新能力与旅游环境效率的时空耦合协调关系——基于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马月琴,甘 畅,张淑文,王 凯(3:77)
乡村旅游利益主体间关系网络演化机制研究
张琰飞,朱海英(3:86)
中国旅游效率与生态效率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
徐 琼,程 慧(5:54)
文创旅游地游客创意体验对分享行为的影响——基于面子倾向的调节作用
胡雪萍,侯志强,吴贵华(5:64)
中秋博饼游客涉入度对口碑传播的影响
李 蕊,李勇泉(5:74)
汇率升值对境内旅游消费的挤压及空间溢出的影响
屈 峰,杨珍妮,黄梅萍(5:82)
法律研究
家庭农场治理的法人化进路与现实选择
朱睿妮(1:99)
宅基地资格权的权属定位及其制度实现
徐丹丹(1:106)
防范P2P网贷异化风险的法律对策
孙伟峰,蓝碧裕,俞建功(2:95)
“三权分置”背景下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变革
包欢乐(2:101)
我国《商标法》第15条的理解与适用
汤凌燕,马兰花(2:107)
福建自贸区投资争端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
陈丹艳(3:95)
犯罪参与和构成要件:单一正犯体系的路径选择
钱日彤(3:103)
协同理论视域下野生动物法治保护的进路研究
董储超(4:99)
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刑法介入问题研究
贺晨霞(4:106)
传闻证据规则的形成基础及规则构成
林 婧(5:91)
值班律师制度与辩护制度的衔接机制研究
李思宜(5:98)
论疫情防控期间行政规范性文件的事前合法性审核
杨晓丹(6:96)
破产重整程序中的股东权益调整规则——基于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视角
杨鹿君,王 元(6:101)
语言·文学·艺术·出版
逆向或然性论据的庭辩可行性研究
黄 坚(5:106)
闽菜“走出去”的语用翻译准则研究
何文贤(6:107)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总目录
(6:Ⅰ-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