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化江 山西六建集团有限公司
当前,我国装配式工地施工安全质量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现场施工管理难度较大,质量安全隐患较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场施工过程中的重大危险源,并结合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提出了施工过程质量安全管理要点,避免了施工过程中发生严重的质量安全管理事故。
在国家消费水平逐步提高的情况下,人们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人民群众对住宅质量的要求也在改变。我国是一个基础设施建设大国,建筑业备受关注。或许有人认为,建筑能耗是在运行或其它阶段产生的,但这并不正确。根据相关资料,材料生产能耗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比重高达57%。以往的建筑施工多采用现场浇筑,缺点是材料浪费,而且,这样的方案也会使工期延长。尽管中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但这样做也必然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综上所述,过去没有更多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合理利用资源,必然不会得到建设工程的最佳效果。资源消耗导致成本上升,使产业发展达不到理想目标。新时代来临以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贯彻到各个领域,可持续发展成为许多领域的核心前提,建筑领域更是如此,在创造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关注环境的变化。装配式建筑是现代建筑中一种能使建筑材料在施工过程中损失最小的一种建筑结构形式。
在建筑工程的管理方面,相对于传统的施工模式,装配式建筑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更为重要,其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施工过程中,要提高局部施工质量和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由于部分装配是在工程上进行的,所以在装配制造中,一般用机械流水线代替手工流水线,减少了零件的误差,使每道工序更加完善,保证了零件的生产质量。②转变建筑全过程管理模式。而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过程中,整个过程都是工业化、标准化的。产品生产的大多数环节都比较完善,提高了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此同时,工业化管理和现场施工管理的结合,使得建筑工程项目呈现出更为现代化的自动化。③极大地提高了管理过程的工作效率。对于现有的装配式建筑,在工厂里操作已基本实现了半自动化,机械的生产速度明显快于人工操作。与传统方法相比,总工期缩短25%。减少原料用量30%;很明显,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为了加强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技术管理,应首先建立完善的装配式建筑技术管理体系,加强装配式建筑的智能化建设,将网络技术软件与装配式建筑相结合,对专业人员进行调整,同时采用网络芯片技术或二维码技术对装配式建筑构件的生产、运输、安装、验收等环节进行管理,从而实现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的数据共享信息化管理。此外,还应加大对装配式建筑关键技术及配套设施的研究开发力度,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一体化集成设计,加强配套设施各组成部分的生产、安装等环节的综合管理,掌握装配式建筑的新技术,同时,形成装配式建筑的质量监控管理体系,对材料、构件等关键部位的质量进行监督管理,从而有效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整体施工质量水平。
装配式工程的质量管理也必须落实到人员的控制上,尤其是每个岗位的人员能力是否达标。在人员能力测试方面,既要加强对一线施工人员专业知识的学习,又要进行实操练习,是技术人员在上岗前要掌握墙板安装等技能,还应让管理人员各司其职,质量检查人员要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从而更好地推动、激发一线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项目开始之前,项目负责人还应对项目进行说明,为实际操作人员提供专门的教学指导;
部件材料本身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到施工质量。要能有效地提高建筑的整体质量,在购买构件时,就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因为运输部件时也可能会出现损坏问题,因此要想减少成本损失和资源浪费,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制定相应的采购运输方案,从而也可以为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一定的保障。
混凝土剪力墙等预制构件在施工过程中,其厚度远小于长度和宽度,垂直放置时稳定性不强。因此,在运输过程中,应采用专用的有侧向护栏、适合不平整的建筑场地和道路,不能因为震动而翻车。国内大型预制构件运输设备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举例来说,在德国,预制件运输时,拥有专门的运输工具,并有一系列措施来确保运输部件的安全:一是将预制件运到架上;然后,将拖车的高度降至标准水平,并通过倒车将货架移至拖车内。
一般预制构件运到施工现场后,必须在吊装前进行特殊存放,并按不同构件进行分类保管,为达到此目的,为便于吊车起吊,应设置分类存放区,尽可能避免预制件因存放位置不合理而二次运输;贮存区地面应平坦,有足够的承载力,排水畅通,避免因地面不平、地基塌陷、洪水等因素而损坏预制构件;为避免构件倾斜现象,应将预制构件继续放置在贮存架上。
5.3.1 吊装设备能力的准确核算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预制构件吊装十分重要,简单地说,起重设备的规格、数量、布置方式与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息息相关。在此基础上,施工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要对预制件的尺寸、重量、数量和楼层位置进行准确的汇总,接着依次来选择相应规格的提升设备,并合理分配提升设备的数量和工作方向。
5.3.2 建立定时定量施工分析制度
一般在装配式建筑的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是工程造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造价分析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工程造价管理的基础。建筑部门经理以表格形式列出最近的每日施工计划,其中包括每日施工时间,吊装设备的数量和编号,所需工人数量,预制件的数量和编号,根据表格的分析,让建筑工人清楚地了解将来的建筑任务,这样才能提前做好施工准备,避免施工混乱,任务不明,责任不清,设备不全等不良现象。
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法是近年来使用较多的一种施工方法。由于发展速度快,标准化水平相对落后,许多管理方法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最显著的一个就是各地预制施工标准不一致。完全是为了追求工作效率而进行大量批量生产的预制构件所生产的构件比较分散。在操作过程中,它增加了安装的难度。许多关键环节不能满足现场安装尺寸,对现场施工影响很大。直接的方法是在现场对构件进行改造,不能保证建筑的整体质量和安全,不能体现装配式的优势。一些支撑件达不到设计强度,直接暴露出安全问题。这是在设计过程中,没有了解现场的基本情况,直接利用套图设计施工构件,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安装尺寸偏差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由于相关人员经验不足或操作不当,容易导致墙板拼接处接缝处密封不畅、不均匀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在安装过程中未使用精密控制工具或缺乏实用的精密控制工具,也会导致接缝与预期目标健康之间的差距。另外,由于施工线不够精确,也会导致高程误差。上述问题的发生,将对建筑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首先,现有的施工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在较短的时间内,很难改变,同时预制施工还存在许多不足,短时间内无法解决;其次,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专业人才相对较少,而我国对一线施工人员的培养还不够重视,导致装配式建筑专业施工人员往往不存在短缺。
建设前期工作,对装配式建筑影响很大,我们都知道,在施工前需要做大量的施工准备工作,这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影响很大。施工过程中,施工方在分析方案施工中的各种因素后,应及时调整施工现场条件,确保方案施工合理。而且施工过程中的人员统筹也是装配式建筑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此项技术若管理者的管理意识不强,将会影响到施工现场的管理问题,因此需要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思想觉悟,积极协调工作,配合施工单位有序完成施工任务。另外,为了建立完善的现场施工管理制度,装配式建筑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时,必须对其质量进行相应的指标检测,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在施工中,一定要时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有良好的安全意识,在施工中一定要时刻谨记安全施工,同时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在施工前到工地进行安全检查,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是否存在操作不当的安全隐患,要按照安全规程进行操作,在施工现场营造安全文明施工的氛围,通过管理者的不断宣传教育,提高大家的安全防范意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结合现场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使施工人员在工作中有规可依。
建设质量管理平台,需要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利用自动检测工具,BIM管理平台和管理统计系统等多种信息集成,收集现场相关的质量数据并自动上传到平台,再次根据平台相关标准和要求对上传的数据进行筛选和匹配,最终产生一定结果后,自动构成管理统计系统,这样,才能为管理者提供相应的参考,为质量管理提供辅助和便利。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这种方式是将一些构件在工厂内完成后再运到施工现场,在施工现场的连接过程中,每个构件都有可能相互碰撞,从而造成损坏。因此,合理的工艺可以降低BIM 的碰撞概率。在没有有效协调的情况下,可以利用BIM技术建立5D模型,模拟施工现场的情况。首先,我们需要以信息的形式上传现场的详细情况,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向分析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情况,找出问题,然后对所有问题进行分类,在施工现场标出相应的位置,分析难度问题的严重程度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警示,一线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问题,尽量避免。
总之,虽然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已有较大发展,并已有较多应用,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已严重影响到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和效率。为了推动装配式建筑顺利实施,促进建筑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需要针对工程建设中常见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