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万春
(亚德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330000)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皮革行业开始迅速崛起,并成为全球皮革产业的重要一员。中国是集生产与贸易于一体的大国,其居于全球首位的产品包括制鞋、皮革服装以及箱包等。中国的人力以及原材料的成本随着快速发展而逐渐提升,因此,中国皮革业的发展逐渐转向为低成本国家,因中国具有完整的产业链,所以中国皮革业的发展不会受到该转型的影响,这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中国不仅拥有道路及工业区等完善的基础设施,还拥有完善的物流体系,中国皮革业在这些优势的促进下得到有效的发展,从而致使中国占据世界皮革生产大国的重要地位。
我国皮革行业是一种密集型发展产业,其主要包括资源以及劳动等。我国成为世界皮革供应大国的主要原因是国土面积以辽阔及畜牧业的发达,我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劳动力以及可利用资源也相对丰富,为我国皮革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1]。丰富的可利用资源以及较低的劳动成本促使我国发展为皮革业生产大国。但由于我国相关制造技术以及品牌的创新相对薄弱,所以我国皮革制造业仍处于基础建设阶段,在此阶段皮革业的利润空间较小,无法进一步提升皮革业在世界中的地位。
(1)从行业规模来看,制革、毛皮制品、制鞋、皮革服装以及皮具等都属于皮革行业的主体行业,该主体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延伸出一些配套行业,主要包括皮革机械、皮革化工、皮革五金以及辅料等有关配套行业,是我国轻工业的重要产业支柱。民生行业集创汇、富民及就业于一体,产业链相对完整,上下游关联度较高。
(2)从国内市场规模来看,皮革是我国最大的消费品市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整体提升,消费水平也随之大幅度提升,如今我国已成为奢侈品畅销国家。近些年,我国皮革行业根据市场发展的需求与潜力,已逐渐对国内市场进行开发。在21 世纪初,我国皮革行业国内销量呈逐年递增状态,一直到2014 年,国内销量占据销售市场总体的70%。另外,毛皮产业量以及出口量增长的同时,国内销售份额也位于销量之首。在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升的的背景下,市场对皮革以及毛皮制品的需求不断提升,国内消费市场具有一定的潜力,应对其进行深度挖掘。
中国皮革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前景较好,但是在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时代的发展需要以科技创新为主要动力,同时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也应以科技创新为主要力量。不具备较高的科技含量以及创新能力是我国皮革业发展过程中的缺陷。因皮革行业的利润相对较低,所以企业很少对其投入新技术与工艺,导致企业自身的学习能力逐渐降低,所以说我国皮革制造业仍处于基础加工阶段。基于清洁生产在皮革行业大力推广背景下,有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清洁制革技术的探索获取一定的效果,但还应继续加强对自身的系统化的研究工作。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提升,其对产品的质量、性能以及环保度有着一定的要求,如果相关制造企业不具备先进的技术,将无法进一步提升皮革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地位,从而导致部分中小制造企业被淘汰的情况。
专业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柱,如果没有专业人才也就意味着无法有效开展科技创新工作。专业人才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管理水平以及技术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从目前情况来看,皮革制造业相关人员职业素养相对较低,大部分员工以及管理人员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经研究调查表明,在制鞋行业中,大专以上管理人员占总体人员的4%,而相关产品设计与开发人员占总体人员的2%,由此可以看出高端人才严重缺乏。而国际知名制造企业的管理人员占据总体人员的9.6%,相关产品设计与开发人员占总体人员的6.4%[2],高端人才与我国同样缺乏。从以上数据可以了解到,我国皮革制造业员工的专业水平较低,企业在发展与扩张的同时缺乏对高端人才的培养,这将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我国皮革行业转型升级受阻的主要因素就是缺乏高端人才。
皮革行业作为高耗能与高排放的行业,其粗放的生产方式以及不正规制造企业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皮革行业的污染程度仅次于制造业与酿造业,其位于我国轻工业的第三位。皮革在加工过程中放入多种化学原料没有被充分吸收而产生的水污染是皮革工业污染的主要体现。传统制革工作环境压力相对较小以及监管力度不足,导致大部分制造企业的废水没有经过处理而直接进行排放,皮革制造业随意排放污水的行为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据统计,皮革制造业每年排放废水量大约在1 亿吨左右,整个行业对水循环利用率不到12%。近年来,我国不断推出新的环保措施,并将强对环保监察的力度,导致皮革行业的环保以及节能减排的压力逐渐提升。
目前,我国皮革产品技术水平以及附加值普遍较低,随着人力成本以及环保的大幅度提升,我国皮革制造业的利润率逐渐降低。利润率低意味着皮革制造业没有能力继续开展研发工作,导致只能在低端市场中对产品进行竞价,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与此同时,融资也是皮革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企业在不断发展与扩张的同时需要具备一定的资金作为支持,但由于皮革行业利润低以及污染高,导致皮革行业很难开展融资活动。因此,皮革制造企业的唯一出路是走绿色环保道路,在此之前应先解决环保投资增加导致成本提升、利润降低以及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3]。
要想加强对皮革行业的管理,应通过相应强制性的法律法规手段进行。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不仅要保持市场的活跃性,还要维护市场的秩序。同时,应使用相关政策对法律法规提供支持,因此,应建设皮有关革绿色创新活动的政策体系,并保证各部门间实施工作的整体协调性,从而为我国皮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在皮革业走绿色制造过程中使用有关法律法规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企业应随着环保要求的提升而不断更新相关规定,同时使用执法手段保障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绿色公益设计与绿色技术的创新使皮革业发展绿色制造的重点,绿色生产工艺设计与技术创新使绿色技术发展的主要体现,产品属性受工艺的影响,只有实施绿色化工艺才可以确保绿色化产品的实现。皮革作为天然面料,在对其开展工艺设计工作时,应明确其自身的属性以及周围环境因素,并对资源进行回收与利用,从而完成面料设计工作。在保障绿色公益加工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要满足环保的需求,在加工搞设计过程中应提升对资源的利用率,以减低废弃物对生态环境以及人们健康的危害。绿色工艺的设计应将所有产品的周期包括在其中,不仅要对生产过程中进行环保,在回收过程中也应做到环保,达到易回收可降解的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保的要求也随之提升,皮革业要想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应对生产技术不断创新,技术创新不仅要体现在效率加快、成本降低、质量提升方面,还应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基础,对新材料以及新工艺进行不断开发[4]。与此同时,应提升资源回收循环技术,保障资源生命周期的可循环利用性,使资源的整体价值得到一定的提升,从而降低废弃物的排放量。在皮革发展各环节中融入绿色工艺设计与技术创新,只有真正做到绿色产品才可以别市场所认可,而使产品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我国皮革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动力支持将会是绿色设计与技术创新。
人才培养对行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人才是行业不断创新与进步的基础支撑。尤其体现在皮革行业中,由于皮革业正朝着绿色制造模式进行转变,所以应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为绿色制造模式的转变提供一定的支撑。皮革业的原材料以及劳动力具有密集性。现阶段,我国皮革制造业专业人才队伍极为缺乏,我国皮革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主要以自身经验与国外技术为依据,这种发展模式无法取得进步。我国要想成为皮革大国,应大力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工作,并开发新技术,进而成为皮革行业的主要领导者。我国皮革业培养人才的方式相对单一化,大部分属于技术型人才,而严重缺乏创新型人才。要想加强对皮革业人才队伍的培养,一方面,应与行业协会建立合作关系,在行业协会的影响下,在全国范围内对人力资源进行整合,逐渐发掘培养人才的途径。另一方面,应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并在高校中创设与之相关的专业,同时与高校相关研究着达成共识,进而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另外,应结合企业技术人才与科研专业人才,从而逐渐创设出全新的生产技术。
目前,我国制造业已占据世界的首要位置,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而要想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应对制造业升级转型的步伐进一步提升,进而将传统制造模式转变为新型制造模式。绿色制造模式是保障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其可以充分满足制造业发展中的整体需求。皮革行业作为我国轻工制造业的增长点,必须发展绿色制造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从“皮革大国”到“皮革强国”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