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比较一下社会文明程度的细节的话,恐怕没有比它的“垃圾堆”更直观的了。
回国工作之前,我在法国已经习惯垃圾分类并践行多年。而现在,法国垃圾分类更为严格,设施也更为完善,每个住宅楼门前从原来一个垃圾桶增至三个,排成一溜在街边,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如果将垃圾桶移开,在那个位置放一张躺椅,你依然可以在那里晒太阳而不会感到有多大异味。当然,这些垃圾桶每个都有不同用途,上面的图片和文字也很醒目,警示着每一个前来投掷垃圾的人。
好的“垃圾堆”,不仅来自于个体的维护和配合,更来自于政策的监督和引导。拿德国来说,每个初到德国的人学的第一课就是垃圾分类,还可能是被清洁女工教会的。这些女工和住户并不相识,她们也不是执法者,却自觉地履行着社会责任。一旦发现新来的住户不会正确地扔垃圾,或者说不会像当地人那样进行垃圾分类,就会主动登门造访,直言不讳地说:“先生/女士,你的垃圾投掷有错误,我必须告诉你正确的方法。”
还有经济的引导。同样在德国,喝完的饮料瓶、矿泉水瓶都不会被随意丢掉,因为可以用来换钱,价格还不低。在居民多的地方,德国行政部门会在连锁超市入口旁边显眼的地方设立塑料瓶子回收机,鼓励人们将瓶子积攒起来换钱。当你将一个矿泉水瓶放进机器的圆洞时,设备马上运转起来,一两秒钟后瓶子便进入了机器内部,并给你打印一个收据。每个塑料瓶回收价格相当于人民币1.5 元左右。这意味着,在德国回收50 个塑料矿泉水瓶,政府就请你吃一顿汉堡套餐;卖掉100 个,则可享受一顿餐馆午间套餐。
在法国也是类似的环境。住宅大楼都有门房,他们可能是住在一楼套房内的家庭,门前设一个前台面朝大厅,这样他们早上起床开门就可以工作,监督着进出的人们,也提供服务,同时履行物业公司的义务和责任。这些公寓往往有垃圾通道,通常是一个储藏室一样的空间,可以将垃圾袋直接投入。如果投掷玻璃器皿,从高空坠落到地面会发生爆裂声音,门房就会干预;如果塞进纸壳太大充满空间,卡住了,下一个邻居无法倾倒,门房也会干预。这些“物业人员”拥有猎犬一样的“嗅觉”,常常会从残破垃圾袋中辨别出是哪一户所为,从而精准地进行批评甚至警告。初犯者被门房揪出来后面子上不好看,事情传出去还会影响邻里关系,严重的话就有可能扯上官司,而吃官司是任何人都不想看到的。
德国的废弃物回收箱
其实,玻璃瓶正确的投掷方法是将其带下楼投掷到专门设立的地点。法国人爱喝酒,又偏爱玻璃瓶装的,红酒和啤酒消费量都很大,就会产生很多空酒瓶。现在的巴黎,几乎每个住宅大楼门前都设有玻璃器皿投掷箱,这是个一人多高、腰部直径有一米左右的巨大塑料箱,口小肚子大,像个大肚蝈蝈。一开始我也不知道正确的投掷方式,以为将玻璃瓶扔进去就行了。其实这种箱的投掷口有圆形橡胶软垫,星状分布,既方便玻璃瓶投入,又能很好地防止玻璃碎渣飞溅出来伤到人。正确的投掷方式是要做到瓶盖分离,而且要重重地扔进去,最好能听到瓶子落地破裂声音,让玻璃打碎,这样才能节省垃圾箱内的空间,方便垃圾车回收。
法国大街上都有分类垃圾箱,投掷前要仔细辨认和学习。在垃圾箱那里驻足,看清每个垃圾箱的用途,上门都有画面提示,可以避免语言不通的问题,哪些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此外还要懂得如何回收。比如快递纸箱和易拉罐,得将快递纸箱拆开后压瘪,将空易拉罐踩瘪,因为当地人力成本高昂,加上居民环保意识较强,垃圾车隔几天甚至一周多才收一次垃圾。如果不将空纸箱和易拉罐压瘪,那么不出几天垃圾桶就都会占满,别人垃圾就无法投入。有时住户扔出来的纸箱子太大,就需要把纸箱整齐绑好放在垃圾桶旁边,尽可能为可回收垃圾箱腾出更多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