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小猛 刘淑欣(秦皇岛技师学院)
在普通的教育体制下,没有学习的兴趣,更是为了逃避升学的压力,也因为年龄太小,被迫选择了职业院校。大部分学生在技校没有学习和生活的目标,没有方向,很长的时间在手机中度过,刷抖音、看快手、直播、玩游戏……
但是还有一部分同学,有幸通过选拔进入了数控竞赛班,参与了技能竞赛,不止一名同学曾经对我说过“老师,通过技能竞赛,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方向”。我也在孩子们眼睛里看到了久违的光芒,看到了对专业的喜爱和对知识的渴望,也重新在孩子们身上找到了年轻人朝气蓬勃、奋进努力的样子。这些同学可以为了一次比赛熬上一个又一个的通宵,只为了能轮上自己的一次训练机会,他们可以一直坚持在机床上工作八个小时,不吃饭,就为了完成一套老师新布置的竞赛样题。他们也可以把机床操作得非常娴熟,甚至于有参加过比赛的老师都感叹,我们的学生原来是如此出色。
曾经有一位学生,小学的时候一直在班级名列前茅,到了初中,进入叛逆期,突然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初三上半年辍学在家,万般无奈家长把孩子送到了技校。刚刚进入学校的时候,孩子很是兴奋了一段时间,没有了作业,没有了学习压力,从刚开始的感觉自由自在,仅仅半年后,取而代之的是彷徨、没有方向、茫然,一度萌生了退学的念头。技能大赛集训班选拔期间,经班主任推荐、选拔,这名同学进入到集训班,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他头脑聪明,思路敏捷的优点一步一步显现出来,在专业和技能方面的特长也越来越突出,在集训班让他再次正确认识到了自我,也找到了奋斗的方向和目标。2018年第一次代表学院参加技能竞赛获得河北省数控竞赛第四名,找回了久违的自信心,2019年获得河北省中职技能竞赛一等奖、河北省第一名、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三等奖,父母为他取得的成绩高兴欣喜。技能竞赛,让学生找回了自信,同时也让学生找到自己人生的目标和方向。
几年的技校生活,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回忆过往除了手机游戏,似乎实在想不出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了,可一次技能竞赛却可以让学生回忆一辈子,单调的学校生活,一下子有了奋斗的目标和方向。通宵的训练,各种新式刀具、新式量具、新式工具的使用,抖音、快手不再是他们消磨时光的工具,他们也开始网上晒自己的作品、展示自己的技能,也开始通过网络关注各个地区关于样题如何加工。师傅早起带着操场跑操,下午带着操场踢足球,周末的加班更是成了温暖的回忆;到了中午,老师会带着学生到学校旁边的小吃店聚会;每次比完赛,大家聚到一起举办小型的庆功会,畅所欲言,总结、体会,就好像这个世界都是属于自己的,自己就是这个世界的主人;获奖了,站在领奖台,终于体会到,技能竞赛,让学生收获的是最有意义的学习生涯。
通过技能竞赛的锻炼,参与其中的学生有了更明确的人生目标和人生方向,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学生不仅仅在技能和理论知识上得到了提升,学习习惯、生活方式也在随之进行着改变。这几年的数控竞赛集训班,与其他班级相比,学生的懒散情绪、懒惰作风明显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积极主动地从网上查找资料,寻找新课题、新任务,自学能力也不断提升。学生每完成一件小作品,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中国象棋制作、一个小小的饰品制作、给父亲做一个自己设计加工的烟灰缸、自己亲手给朋友加工的一个乌木小葫芦、吊坠等工艺品,学生都会特别有成就感,甚至欣喜若狂。通过技能竞赛的训练,既提升了学生对数控专业的理解和认识,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态度,让学生受益一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的自学习惯在工作中也得到了充分发挥。自2009年第一批竞赛班毕业学生到现在,有至少20名参赛学生成功从一名普通员工升华为企业主管、青年骨干,都成为同期毕业学生中的佼佼者。技能竞赛,让学生实现了自我的超越,同时经过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实现了继续教育的提升,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获得了终身教育的体会。
对参与竞赛班学习的50名毕业生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其中从事本专业人数41人,占比82%,一线工人数32人,占比64%;管理岗位人员数量18人,占比36%;自主创业人员10人,占比20%;目前参与学校校企合作项目15人,占比30%;长期与学校保持沟通人数40人,占比80%;对竞赛班认可人数50人,占比100%。
通过近几年对参加技能竞赛学生的走访和调查,100%的学生认为技能竞赛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起到了积极作用,80%的学生认为技能竞赛改变了自己的人生道路,让自己受益匪浅。
技能竞赛,让学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方向,在人生的关键节点收获到了自信和希望,改变了学生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收获了专业兴趣和自信,最终实现了工作中的自我超越和自我价值。从中可以看出,技能竞赛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到了极大作用,帮助学生在人生道路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