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女德教育理念融入美德山东建设相关问题探析

2020-12-19 17:06
关键词:美德山东道德

赵 谦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要坚持在继承传统中创新发展,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适应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积极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道德建设的时代性实效性。纲要强调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要充分发掘文化经典、历史遗存、文物古迹承载的丰厚道德资源,让中华文化基因更好植根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并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继承创新,充分彰显其时代价值和永恒魅力,使之与现代文化、现实生活相融相通,成为全体人民精神生活、道德实践的鲜明标识。纲要进一步要求,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倡导现代家庭文明观念,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让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纲要的颁布体现了党和国家在新时代对美德建设的重视,同时倡导了中华传统美德与当代美德建设产生新的结合。随着纲要的颁布,各地政府结合区域实际开展了相关工作。作为传统文化重要发祥地的山东,早在2007年就响应时代号召,启动了“四德工程”建设,深入挖掘德性文化历史底蕴,探寻齐鲁文化的美德基因[1]。在2017年召开的山东省十一届党代会的报告中,进一步提出深化以孝、诚、爱、仁为主要内容的“四德工程”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深入推进美德山东建设,为建设美德山东指出了发展方向。

道德涵盖的范围是广泛的,既有工作中的道德,也有生活中的道德;既有社会层面的道德,也有家庭层面的道德,还有个人层面的道德。这些道德规范无论应用于何种场所,其都来源于一定的文化根基。因此,大力推行美德山东建设就必须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内容,并加以适时改造,因此对传统道德文化当代价值的挖掘极具现实意义。

一、中国传统女德教育内涵

在传统主流社会中,女子道德的培养主要借助女教典籍。纵观古代社会,女教典籍数量众多,形式各异,内容丰富。有些以举例叙述为主,有些则以义理阐发为主;有些语言合辙押韵,如四言、七言等,有些则语句严整规范,多以散文等形式出现;有些语言通俗易懂,有些则庄重高深……。女教典籍中所包含的历史内容和信息,为当时的女性提供了前代贤德的优秀事迹以及贤女的事例,从而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

作为古代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女德教育涵盖的范围广泛。它涵盖了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内在到外在,从思想到行为,从宫廷到民间,都做出了细致的规范。

首先,从女性在社会中的不同角色定位,做出了不同的宏观要求。一是母仪天下的后德教育。在中国古代社会,皇后作为一国之母,在开展宫廷教化,巩固政权统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正所谓“凤仪龙马,圣帝之祥;麟趾关雎,后妃之德”[2],因此与之相对应的后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所涉及的教育范围也十分广泛。“崇圣之德”教育女性尊崇前代贤后的作为,并以此为学习的楷模;“事君之德”教育女性要提醒君王不敢懈怠而荒废政事;“待戚之德”援引历史典故提醒女性要妥善处理与外戚的关系;“逮下之徳”提醒女性要把恩德施及下人,才能使国家“昌大本支,绵固宗社”[3]。二是相夫教子的母德教育。在传统社会,教育子女是女性成为母亲后普遍要经历的阶段,因此对女性进行母德教育就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礼义之教”告诉女性要教育子女知书达理;“仁爱之教”告诉女性要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子女;“廉洁之教”把教育人廉洁自律也纳入母德教育的一部分。三是忠贞不渝的妇德教育。“忠贞”包括两个方面,“忠”是指面对国家民族生死存亡危急关头,能深明大义,置生死于度外;“贞”是指女性对丈夫的忠诚,正所谓“克遵四德,以为夫子之光”[4]。

其次,从家庭生活中承担的不同任务的角度,做出了不同的要求。侍奉父母的孝行教育,视孝为女性在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道德规范;辅助丈夫的内助教育在古代男权社会里给予了女性参与家外事务的途径;抚育子女的慈幼教育将儒家仁爱的思想通过教化的方式落实为女性的行为规范;善待亲戚的宗族教育使女性以家庭重要成员的身份,使之与亲属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重新定位。

最后,从女性自身入手,聚焦个人道德修养、礼仪修养、家庭修养和文化修养的提升,最终将女性塑造成符合社会要求的形象。守身如玉的节操教育,曾一度将节操视为女性道德的初心与底线。谨言慎行的言语教育,要求女性说话要少而精,即一方面要“慎之有道”,说话小心谨慎;另一方面还要“言之在德”,说出的话要起到重要作用。知书达理的礼仪教育,引导女性注意言行要符合礼仪规范。勤劳简朴的勤俭教育,立足女性作为家庭中生活主要参与者的实际,教育女性不要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甘于以勤俭的心态,适应家庭平凡的生活。腹有诗书的才智教育,则超越了女性的家庭角色定位,通过提升其文化素养而着眼于女性自我实现。

二、传统女德教育的核心理念

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不应该是对具体规范的机械照搬,而应该是提炼出其教育理念的内核与现实需要相比对,汲取符合现实需要的部分,然后加以继承和弘扬。面对传统女德文化,亦是如此。

总的来说,传统女德文化提倡的是“妇德、妇容、妇工”。表面上看是为了将女性塑造得更加完美,但归根结底是为了适应“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要求,因此带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然而,在当今人人平等的现代社会,正常情况下,女性不再需要为了迎合丈夫而去改造自己。那么现代女性是不是就不需要任何顾忌,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情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今天的社会,大多数女性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地提升自己,这体现了当代女性所蕴含的蓬勃力量,正确地引导女性提升自我,成为这个社会的重要的责任。要引导其行为,首先要更新思想,美好的道德才能产生美好的行动,因此女德文化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

通过查阅传统女德教育相关资料,我们发现,不同的时代在具体的教育内容上都有侧重点,也就是说都加盖了时代的烙印。从当前来看如不与时俱进,过往的女德教育就易成为今天束缚女性的枷锁。在当下重新审视传统女德教育合理理念,摒弃其陈旧落后的观念,继承发扬传统美德,是符合今天社会发展需要的。

在人际交往层面,女德教育提倡女性正确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包括女性应知晓社会生活中的规范和礼仪,如何能做到有礼,也就是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社会道德的要求。同时还要求女性面对义利抉择之时,舍利取义,甘于奉献,在面对困难时立足自身努力解决问题。这些要求就是告知女性要摆正自己与社会的关系。

在家人相处层面,女德教育提倡女性要正确处理好各种家庭关系,面对父母、子女、亲戚等不同的家庭关系,都要有针对性地关心爱护他们,当从事家庭劳动生产之时,还要勤俭节约,也就是要摆正自己与家庭的关系。

在自我提升层面,女德教育提倡在重视道德修养的同时,注意提升女性的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同时注意提醒女性要谨言慎行,坚守内敛之美,也就是要摆正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此外,我们还发现在传统女德教育中,还存在着教化女性面对需要时无私奉献和身处逆境中自立自强的教育理念。这个理念虽然与个人和社会都有一定关系,但是在古代中国女性很少以个人身份参与社会生活的背景之下,似乎体现得并不明显,但是在今天我们建设美德山东的大背景下,却很符合职业道德规范的范畴。这几个方面的道德问题,正与我们美德山东建设所涵盖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四个方面的内容是可以相互衔接的,因此传统女德教育理念在当今仍极具借鉴意义。

三、传统女德教育理念的现代价值

诞生于传统社会的女德教育理念直面当时的教育现实,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而今天的道德体系则是以传统道德为根基发展起来的。

首先,女德教育理念深深植根于儒家文化土壤。山东作为儒家文化的发祥地,经过两千多年的传承,已经融入齐鲁人民的血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基因。而女德教育中,无论是对子女的慈爱、对父母的孝顺,还是对他人的仁爱,都属于儒家文化的范畴,在普通民众中有着较高的认同度。

其次,女德教育理念体现着对人性的准确把握。一方面,女德教育注重理性说教,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女性浅显朴素的道理,如教导女性面对困境,要立足自身查找原因,不能怨天尤人,自怨自艾;另一方面,女德教育也善于感性教化,结合女性的性格特点,通过讲述感性的事例和生动的故事进行教育,使得教育理念更能直入人心,这也是传统女德教育最常用的教育方法。

再次,女德教育还突出了勤劳的重要性。尽管传统的女德教育是把从事家务劳动视为女性在家的本职工作,没有实现女性的社会价值,但是这其中所蕴含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却与今天社会的价值取向不谋而合。

另外,女德教育理念还包括对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女教典籍中介绍了很多有较高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的女性,她们虽然在当时的社会群体中不占多数,但是其造成的影响却是广泛的,她们成为普通女子效仿的榜样。随着时代变迁,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整个社会文化和艺术素养的提升,女性逐步开始觉醒,为女性运动的兴起提供了重要的群众基础。

最后,女德教育还体现着与时俱进的理念。就女性的首要任务而言,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阐释。汉晋时期的女教典籍,主要宣扬女性的家国情怀;宋明时期,女教典籍就以宣扬女性的贞操节律为主;清代以后特别是晚清时期,随着教育场所的转变,女德教育的内容也从单纯的道德说教,转变为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并重的时期。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女德教育也一定会适应当代的现实需求不断地与时俱进。

我们通过梳理发现,传统女德教育中有很多今天仍不过时的思想理论和教育方法,正是基于此,使得传统女德教育与我们当下进行的道德建设搭建起了联系的桥梁。

四、女德教育核心理念与美德山东建设的内在联系

女德教育理念与其他传统文化元素一样,体现着对道德的普遍要求,同时又因其本身的教育特殊性,而具备其他传统文化理念所没有的特殊要求。女德教育核心理念对女性思想言行的要求与今天我们推行美德山东的建设理念有着共通之处。

(一) “明礼”与“律己”是社会公德践行的前提

无论在任何时期,人之所以称为社会人,正是因其自身存在的社会性,其一举一动要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这种社会规范在传统社会是十分重视的,儒家将之界定为“礼”,并且确定了整套礼法制度。而能否有效地践行这一礼法制度,则成了衡量一个社会成员是否符合社会规范的标准,因此其在社会生活层面的道德调节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女德教育作为道德规范的一种,始终关注着社会层面的道德教育,“礼义之教”即教育女性要知书达理,遵守礼仪,也就是让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总是要符合社会礼仪规范。与此同时,尽管古代女性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并不多,但是传统女德教育始终在强调与他人相处的道德规范。当女性能够熟练掌握与人相处的技巧时,那么她再参与社会生活与他人相处,想必也可以比较从容。因此传统女德教育以其“礼”的教育给予了女性参与社会生活的可能,这也正是传统女德教育在社会公德方面发挥作用的外在体现。至于如何让自己做到“礼”,传统女德教育则认为需要通过“律己”的方式来实现,通过教育使其意识到道德的重要性与价值,从而主动使其行为符合道德规范的要求[5]。也就是说女性在接触社会之前就通过阅读典籍等方式接受到道德教育,从而减轻了进入社会后重新适应的压力。由此看来,传统女德教育对于女性“律己”的要求正是为此做的准备,是传统女德教育能够对接社会公德的内在纽带。

(二) “奉献”和“自立”与职业道德高度契合

职业道德是随着人类出现职业生活才有的道德内容,它强调在现代职业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去做。一般来说,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理念很少从职业道德规范的角度切入来展开教育。在古代社会里,这样的规范也只是针对男性社会成员,不可能有专门面向女性成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在当今的职业生活中,女性社会成员占到了很大的比重,因此从传统女德教育中提炼符合职业道德的规范就显得十分重要。

传统女德规范教育女性面对国家民族生死存亡危急关头,要深明大义,伸张正义。这种“义”的理念实际上是强调在面对困境时,要先人后己,先公后私,这与我们今天强调的奉献精神不谋而合。奉献精神可以体现在许多方面,我们这里只关注职业生活中奉献精神。今天我们有很多行业以女性社会成员居多,如医护、幼教等行业,而像这样的行业就体现着奉献精神,因此女德教育中奉献理念与今天我们提倡的奉献精神是契合的,是传统女德教育中“义”的理念在职业道德领域的外在表现[6]。奉献强调的是在别人面临困境时,为他人的一种付出,而当女性自身遇到困难,又该如何做呢?女德教育还向我们传达了另一种理念——自立,即出了问题多从自身找原因,面对困难首先立足自身解决问题。进入职场的女性,特别是初入职场的女性,难免要面对工作的繁琐和压力,如果事事迁怒别人,归咎别人,求助别人,则很难开展工作。相反,如果以对工作负责的态度,克服困难勇承重担,才会让自己在工作中打开局面,化险为夷。这种勇气正是传统女德教育中“义”的理念在职业道德领域的内在表现。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立足自身解决问题,并不是否认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而是有一个先后顺序,先立足自身解决,如果自身难以解决则求助于外界,所以自立是自我独立,而不是与世隔绝。因此,传统女德教育的奉献和自立的教育理念与职业道德相契合。

(三) “仁爱”与“勤俭”是家庭美德完美融合

由于道德自身的特殊性,家庭成为培养道德首选之地,家庭美德的培养也自然成为道德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美德山东建设的“四德”工程中的重要一环。由于传统社会中女性地位的特殊性,使得家庭成为女性一生生活的最主要场所,因此指向家庭范围对女子的道德要求也就成为传统女德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传统女德教育从人性出发,针对女性在家庭中的不同身份,提出了具体不同的道德要求,但是贯穿其中的还是一个“仁”字。无论是面对父母的敬爱、对子女的慈爱,还是面对亲戚宗族的关爱,都是“仁者爱人”的真实写照,是把自己的“仁”的思想转化为除自身以外对他人的“爱”的行动,这种仁爱的理念贯穿传统女德教育各个方面,成为其在家庭美德范围外在的道德表现形式。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中,人们总是习惯于将自己美好的一面呈现给别人,而背后的困难留给自己来消化。如我们通常在接待客人时,总是准备丰盛的菜肴待客,但是当我们自己用餐时,却是粗茶淡饭居多。而这类文化传统的延续,便产生了另外一种美德——勤俭。关于勤俭这个问题,在当下我们物质丰裕的同时依然在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我们可以理解为即便不考虑经济因素,我们也要做到勤俭。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勤俭就可看作是牺牲本来应该由自己占有的部分,而让其他所有社会成员更好地拥有的一种思想行为,那么这就可以理解为一种仁爱的思想,而这种“仁”则是隐性的,也就成为一种内在的家庭美德的表现形式。无论是外在的“仁爱”还是内在的“勤俭”都是传统女德教育中的重要思想理念,都是其在家庭美德领域的映射。

(四) “善言”与“育才”是锤炼个人品德的重要途径

无论是何种道德规范,最终都要落实到每位社会成员个体的践行。个人品德也同样得到了传统女德教育的关注。在女性难以参与社会改造的中国古代,女性以行为改变事物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但是用言语来影响他人,进而实现这种改变则是可行的。因此,如何进行更加有效的沟通和表达也就成为传统女性教育的关注点,从而形成“善言”的思想理念。上至后妃,下到民女,都要谨慎使用语言为工具,善于发挥言语的力量。既要符合自己的身份特点,又要考虑身处的实际情形,审时度势地进行表达,从而改变周围,这正是传统女德教育对于个人品德进行塑造的外在要求。如果说表达是一种展示自己的途径,那么沉默则为提升自己提供了契机。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重视厚积薄发的作用,在教育子女问题上体现的更为明显。尽管在封建社会的后期,重男轻女的观念在社会仍是主流,但是依然有很多家庭重视对女孩的培养。传统女德教育典籍很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特点,并将其总结为一种“育才”的教育理念,将它与其他道德的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其教育目的就在于通过提升知识修养和艺术修养,将女子塑造成完美的形象,从而获得更多社会成员的认可和重视,以此提高其在今后生活的认可度和话语权。这种从育才的角度入手开展教育的模式,可以视作传统女德教育对于个人品德塑造的内在表现形式。需要表达时则“善言”,不需表达时则“育才”,为将来更好地“善言”做准备,这正是传统女德教育在个人品德塑造方面的教育智慧。

表1 美德山东建设“四德”规范与传统女德教育理念及共有内核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传统女德教育理念关注了受教育群体的“仁、义、礼、智”,与我们提倡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规范高度契合,为我们美德山东建设提供了直接的文化源泉。在共同文化土壤上跨越时空的分割与美德山东建设实现了融合。它们的联系与共同点如表1所示。

五、传统女德教育融入美德山东建设的实施原则

尽管传统女德教育理念与我们今天道德建设的“四德”规范存有内在联系,但是将传统女德教育融入美德山东建设仍然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需要在逐步探索中推进,因此要想更好地实现融入,还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向[7]。

第一,要紧紧立足传统文化来推广女德教育。山东省是一个拥有丰富传统文化资源的文化大省。在向建设文化强省迈进的过程中,全省各界对传统文化也极为重视。传统文化各种表现形式不再被束之高阁,而是开始逐步转换为普通民众的文化认同。各高校也多有中国哲学专业的设置,“在比照西方哲学的研究内容上建构起来的中国哲学学科,儒家哲学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8],在此背景之下,将传统女德教育理念合理融入美德山东建设,就有着很好的文化支撑。这就启示我们在提炼传统女德教育合理内核的过程中要注意同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相结合,在推广女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传统文化传承的形式,使美德山东建设与传统文化弘扬在新时代相得益彰。

第二,要注意与女性的各方面素养提升相配合。中国古代女性教育在注重“妇德”的同时还注重“妇工”与“妇容”,其实质就是将道德建设与素质提升进行了有机结合,今天我们在谈到女性教育时,更多是在关注女性艺术素养和知识素养的提升,比如给适龄女孩报名参加各种才艺班;在校读书期间,关注女生的学习成绩。这显然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共识。而要想将女德教育也变成一种社会共识,首先就需要使之与当下的社会共识相匹配。在教授技艺和传授知识的同时附以道德教育,就会使两者相辅相成。

第三,要注意与教育对象的学习特点相适应。从学习的主动性角度来看,学习形式主要可以分成两种,即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一般认为,学习过程由学习者本人发起的叫主动学习,学习过程由学习者之外的因素发起的叫被动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适应不同的学习场景和不同种类的知识。目前的教育现状,我们在学校接受教育时,大多采用了被动学习的形式,而当我们对某个领域产生兴趣,而产生了学习动机时,则采用了主动学习的形式。在当前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在努力实现被教育者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的背景下,使受教育群体能够用主动学习的形式接受女德教育,应当是美德山东建设要格外关注的一个内容。想实现这样的转变,最关键的就是要使受教育群体对女德教育产生兴趣,因此具体的教育内容与形式就要注重结合受教育群体的兴趣点[9]36。教育内容本身及其表达形式要新颖,用语要通俗,语境要生活化;教育形式要多样化,关注并尝试受教育群体感兴趣的学习形式,使其更容易接受相关教育信息。

第四,要注意与教育的新形式新技术相依托。虽然传统的书本教育很大程度上仍然在日常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各种教育的新形式与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我们应该及时尝试并利用教育新平台,使之成为女德教育在当下长足发展的重要依托。通过新技术平台则更容易在前期进行推广,也更容易激发年轻群体的学习兴趣。要熟练掌握新的教育形式和利用多媒体教育平台施教对从教者是新的尝试,随着时代进步,这也是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

这些现实的借鉴对我们今天推行美德山东建设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帮助。把可操作变为结果,就需要探寻可实施的路径。美德山东建设是一项较大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发力确保顺利实施。

六、传统女德教育融入美德山东建设实现途径

第一,在政府层面,要做好顶层设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法,成为道德入法的重要里程碑,也为各级立法机关开展道德立法提供了借鉴。一方面,法律界、教育界、妇女界等的省人大代表应坚持道德入法的原则,尽快就美德建设起草地方性法规,提交省人大通过;省政府也可以组织相关专家论证,尽快出台包含女德教育范畴的行政规章,作为开展美德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各市也要充分挖掘本市的传统道德文化资源,有针对性地出台地方法规或规章。另一方面,要加强法规与规章的宣传普及力度,除了通过工作人员深入社区宣传,还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开展线上宣传普及,特别是要结合与女德有关的传统节日,组织开展有特色的宣传活动;要充分发挥律师等法律工作者的专业优势,依托社区法律服务点,解答群众疑问,帮助群众解决在美德建设特别是女德教育建设中产生的问题,使政府行为转变为广大民众的共识。

第二,在学校及科研机构层面,要制定完善的教学与科研体系。学校是开展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开展集中学习的主要场所,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研究机构集中了学科领域的专家人才,具有充沛的科研潜力,能够树立研究导向,可以为开展女德教育,推进美德山东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而发挥两者优势的途径就是制定一套完善的教学与科研体系。从教学角度来看,首先是编制教材。应把传统女教典籍进行系统梳理,从中提炼出符合美德建设要求的价值理念,考虑不同年龄段学习特点编制教材。一般来说,在小学阶段,内容要浅显易懂,形式上可多采用顺口溜、三字经等方式编制,重点篇目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背记;在中学阶段,要适应青春期女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以引导学生自尊自爱和自我保护为主,注重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在大学阶段,要善于结合社会中的真实案例,展开教育[9]34。引导学生通过社会现象进行反思,深刻领会女德教育核心要义,认识到女德教育中的合理成分在当代社会的现实价值,通过社会实践等方式开展实践教学。另外还要面向社会和家庭,编制通俗易懂的教本,发挥出更广泛社会成员的教育积极性,使其主动投身于女德教育的实践中去。其次是开发课程,即在教材编制的基础上,开发线下和线上的课程体系,实现教育各阶段一贯制覆盖。在全日制教育各阶段,配合教材,开设相应线下课程,有能力的院校,可以利用网上慕课等平台开始线上教学课程。无论线下还是线上课程,均与普通课程一样组织教学,进行测验,记录成绩,计算学分,真正把道德教育摆在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从科研角度来看,首先要组织专家学者围绕传统女德教育当代价值等角度,展开研究。鉴于受教育群体思想变化快,对社会信息反映敏感等特点,在开展研究时要特别注意研究成果要与时俱进,使研究成果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学界研究趋势,与受教育群体的成长轨迹相吻合。其次就是要加快研究成果的转化,也就是通过教材和课程等形式,及时将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融入教学环节,实时更新教育内容,时刻满足教育的需要。

第三,在家庭层面,要坚持与家庭美德建设相结合。一方面家长利用空闲时间,阅读相关读物,用相关理论知识充实自己,更重要的是家长利用家庭生活共处的时间,把握合适时机开展对家庭成员的教育,因为家庭是一个人最早、最重要的教育场所。另一方面,还要将女德教育的合理理念融入家风家训,以相对固定的方式保存并传承下去,作为家庭精神财富的一部分。

第四,在社会层面,要发挥各界优势,助力女德教育融入美德山东建设。居民社区可以结合居民的实际情况,开展有特色的教育活动,如利用“重阳节”组织女生为父母关爱的活动,“丽人节”组织关注女生成长的活动;乡村社区还可以通过庄户剧团、广场舞等形式,将女德故事改编成舞台作品,将女德教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新闻媒体可以开辟专栏记录报道有关女德教育的最新进展。各地推进女德教育融入美德山东建设的特色做法,可以通过采访和座谈的形式,与在女德教育融入美德山东建设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交流,加强对女德教育融入美德山东建设工作的宣传。出版单位可以组织开展“传统女德教育融入美德山东建设”优秀出版物评选活动,邀请业内专家与广大读者一起参与评选。影视制作单位可以围绕融入工作拍摄相关影视作品,从而通过影视传媒扩大观者及受众范围。

七、传统女德教育融入美德山东建设的工作保障

为确保传统女德教育的合理理念能够真正彰显其现实价值,使美德山东建设向着更广泛更深入的方向推进,需要在传统女德教育融入美德山东建设的过程中,建立起相应的工作保障体系,从而保证其实现预期效果。

第一,组织保障。传统女德教育融入美德山东建设实施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机构和部门,应当建立起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指派分管相关工作的领导同志担任组长,熟悉相关具体工作的中层干部任副组长,建立相应的分级组织和机构配置人员,做好融入工作的统筹和部署工作。

第二,调研保障。要完善传统女德教育融入美德山东建设实施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调研。调研要注重收集受教育群体对于女德教育的需求侧重点,以便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收集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其他美德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在推进传统女德教育融入美德山东建设实施过程中调整工作方法。

第三,试点保障。将传统女德教育融入美德山东建设将会是全省范围内一项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其推广不宜一蹴而就,需要经过充分的调研与探索。这就需要在全面铺开之前,应当在有条件的地区率先进行试点,并且及时收集试点过程中出现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在融入的方法上总结出一套可以在其他地方推广的工作方法。

第四,推广保障。推广工作应该上下联动,多管齐下。一方面要借助各级组织及时下达上级有关要求,另一方面,积极调动各种手段和方式,开展宣传工作,比如利用公交车广告、社区广告栏、多媒体推送相关的宣传片,在人员密集区域分发经过精心筛选编排的女德教材宣传手册等形式。

第五,监督保障。传统女德教育融入美德山东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只有假以时日才会真见成效。为了确保在美德山东建设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借鉴传统女德教育的合理理念,需要组织相关部门跟进指导监督各方面的工作,使融入工作常抓不懈。

猜你喜欢
美德山东道德
诚实是美德
山东图片库
聚焦乡村振兴的“山东作为”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育人以“礼”·传承美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美德威:让学习音乐更简单
助人为乐是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