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殷志鹏(湖北美术学院)
图像叙事能跨越语言、文字的障碍,更容易吸引民众注意力而产生影像,视觉传达设计是一项具有潜力和发展前景的事业。视觉传达设计(尤其是商业设计的部分)与营销、企划、广告息息相关,因此当前我国高校现在一些设计专业也会要求学生辅修营销、广告等相关课程,使学生更好地为设计服务。
人的情感是大脑的本能反应,它可以让我们迅速辨别好与坏、安全与危险。随着我们进入消费时代,我们作为消费者的关注点对于商品或服务已不仅仅停留在基本功能,而是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使用感受,心理及精神层面是否获得了愉悦和满足,即愈来愈重视视觉审美层面上的需求。
视觉情感的设计需要设计师通过作品中视觉元素组合来进行传达,如文字、造型、色彩、材质等,来向受众传递设计理念和设计情感,使受众通过视觉感知获取理念、情感信息。特别是当一个企业为了开拓市场,刻意把自身的独特品质和个性信息通过产品等外部视觉形象表达出来,传递给消费受众。如化妆产品与展示中的个性视觉语言,这些个性视觉语言都是由富有内涵的视觉元素所组成的,同时又是极具情感表现力的。
行为层面的情感设计在视觉表现中主要是如何简洁、精准、顺畅而包含趣味地进行设计与构思,对受众来说就是设计师要寻求一种合理的构成形式和明确的视觉指引,让受众能够轻松愉悦地进行浏览,便是这一层面的核心。
在行为层面,不仅仅要求视觉表现易于理解,更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即“以人为本”,从人的本心出发,为受众提供可用、易用的设计。这就要求设计作品须从受众如何理解作品的思维模式出发,也就是设计师的思维模式需要和受众的模式保持尽可能的一致。比如,导视或路牌的指引,亦或者地铁线路图的设计,设计师须满足其功能性,美观降为第二要素,因为站在受众的角度,就是需要用最简洁的线路和方位符号在短时间内满足受众的使用需求。
反思是最高级的大脑活动,是人们获得联想、回忆、思考、欣赏、创作能力的方式。如在视觉表现中,联想的意义十分重要,有时甚至会成为决定设计是否成功的关键。倘若将色彩视作视觉表现中的通用性元素的话,除本能层面和行为层面外,还有一种十分重要的情感元素就是联想,尤其是色彩联想。
通俗意义上来说,在视觉表现中运用联想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为让受众直接看到具象形态的呈现,其二为让受众简介感受到抽象的情感和理念,有了适宜的由某种色、形、构成联想到其他事物的固定搭配,即为联想的建立,也为视觉表现提供了意向表达的基础。
点在视觉表现中是最基本的元素,也是最小的元素。点可大可小,是基于一定的空间而言的,在整体空间中最小的单位即为“点”。点虽然“简单”,但是通过好的构成可以准确赋予“点”以情感。如看到单圆点位于空间中心时,因其有向心性,集中视线,我们会感到紧张,而看到单圆点偏向空间中的一侧时,会有视线想要飞出画面的感觉,我们会感到动感和不确定性,单的矩形点、角点可以具有方向性,而圆点则没有。当点非单一出现时,大小一样的多点组合排列给人层次感、秩序感;大小一样的多点直线排列给人延续感、带有方向性的动感;大小一样的多点曲线排列给人韵律感、柔和感;大小不一的多点组合排列给人跳跃、生动的感觉;大小不一的多点随意排列给人立体感、错视感。因此,不同的构成形式就会有不同的情感表达。
线以长度为主要特征而存在,就线的形态而言,有长、短、直、曲、斜之分。线的特征有:长线立体形态具有连续、运动、舒畅的感觉;短线立体形态具有速度、虚线的感觉;直线立体形态具有流畅、坚硬、严谨的感觉;曲线立体形态则给人舒展、优雅、活泼的感觉;斜线立体形态有前进、飞跃、冲刺的动感,可以使造型充满活力。无论是长线、短线、直线、曲线和斜线,均可产生轻快、运动、扩张的视觉感受。线相较于点更能表现出自然界的特征,以线结构图为主的设计给人以发射、韵律、渐变等形式的美感。
面具有长度、宽度和厚度的概念。面是介于线与体之间的视觉元素,其是由长、宽两度空间的素材构成的立体造型。面的形态特征是平薄而且具有延展性的。观看面的方向、角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形态特征,用面构成的空间立体造型比线有更大的灵活性,其实际功能也比线更强。面可分为平面和曲面,不同形状的面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如平面简洁单纯、稳定硬朗;几何曲面饱满圆润、规范;自由曲面自然活泼、动感丰富。
近年来,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提高,设计已经由功能性诉求转向情感诉求,这种转变也符合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级理论。除了情感性的趋势外,美国当代趋势大师约翰·奈思比强调,可视化为未来的趋势,视觉沟通、视觉文化都让图像的角色日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