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重视保护产业生态、保护产业链和供应链、保护中小企业
随着2月10日全国各地陆续开始复工,防控新冠疫情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目前看起来,这次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冲击会比“非典”大很多。2003年“非典”对经济的影响主要集中在2季度,增速比前后两个季度低1.5个百分点;客运、旅游、住宿、餐饮、零售等行业短期内受到较大冲击,投资和外贸所受影响不明显;受人口红利和加入 WTO双重利好的影响,“非典”的出现并没有中断当时经济的上升趋势。但此次疫情不同,波及范围远超“非典”,几乎涵盖了我国所有经济活跃和发达的省市。从负面影响的持续时间上来看,以武汉为核心的“新冠”很可能会长于以广州为核心的“非典”。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处于增速下行、艰难转型的关键时期,疫情将导致消费承压、投资不振、财政收入雪上加霜。疫情发生后,随着武汉封城、全国各地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原本预计有望超4.5亿人次出游消费的“春节黄金周”变成了“全民防疫周”,酒店、宾馆、影院等消费断崖式下跌,大量中小企业因此而承受重压。目前,我国旅游业对GDP 的贡献已经达到11%左右,直接和间接从业人数超过1个亿。此次如受重创,一方面将拖累整体就业,给全社会就业形势和社会稳定形成巨大压力;另一方面,还将对这几年供给侧改革所培育出来的有利于促进高品质消费的“优质供给”带来冲击,一旦疫情过去,这些供给跟不上,也不利于重启经济循环。
在这些内外因素作用下,如不采取稳控措施,大量的中小制造企业将会面临倒闭,更为重要的是,部分较脆弱的制造行业的产业生态,很有可能会被破坏,从而导致更长期的负面影响。物流中断和疾控措施引发的产业链、供应链中断带来的冲击比中美贸易摩擦要大的多,并且一旦中断,形成了转移替代,部分行业30年制造业基础丢失了,很难再建立回来。所以我们必须像是重视疫情自身一样,高度重视保护产业生态、保护产业链和供应链、保护中小企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渡过难关。
尽管此次疫情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但短期内对制造业、对广大中小企业以及整个经济交易活动水平的冲击不容忽视,应采取综合措施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面,努力将全年经济增速稳定在5%左右。
一是要在管住人流(对确诊、疑似、密切接触者全部集中隔离)的同时,畅通物流。当前,一些地方为了有效防控疫情蔓延,采取了一些严格措施,但注意不要走极端,不能轻易断路、断航甚至“封城”,影响物流这一国民经济动脉。整个工业制造业包括钢铁、化工、电力、装备制造以及轻工电子的原材料、零部件的生产及其产品销售如因物流跟不上而受阻,不仅损失巨大,还将对整个上下游带来灾难性影响。
二是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因今年情况特殊,可以突破财政赤字不超过 GDP3%的常规限制,提请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增发1万亿特别国债,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减税降费和对疫情地区进行转移支付。
三是采取适应财政扩张的货币政策。央行加大购买国债的力度,在二季度疫情缓和后进一步降准降息。
四是对因此次疫情防控而延长的假期实行补工。为了弥补企业损失,建议允许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对该延长的假期实行适当补工,由员工自行选择在一年内的双休日或其他节假日进行补工。
五是动员各地区各部门因地制宜出台针对中小企业的纾困措施。对中小企业实行全面减税降费;对因疫情停工造成的中小企业贷款到期不能还款的予以适当延期;继续对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进行风险排查及处置工作,将此次疫情定性为不可抗力的外在因素,缓冲因股市下跌而导致的强行平仓风险。
大部分地区规定2月10日复工、复产,但是企业真正意义上的复工复产依然困难重重。
一是疫情防控所导致的工人极度短缺。工人返回工厂手续很多,各级政府的担忧确实能理解,复工申请层层批复、复工培训、疫情防控、人员梳理管控,每一个细节都重要,这确实是无奈之举;不过只要手续齐全,效率还是很快的。但是工人依然回不来,封路、封村、劝返、拒入、户籍、住所、隔离时间等问题,这才是导致复工的最主要难点!二是疫情导致很多产业供应链残缺不全。全国各地大部分企业都有很多外协零部件供应商,大家都会面临工人短缺、材料短缺、部件短缺的问题。这些企业处于不同城市的不同区域,政策不同程序不同,恢复生产时间不同、互相匹配极难,这是第二大难点!三是疫情期间的企业物流运输几乎停顿。除了疫情必需的物资,全国各地设置了各路关卡,供应商原材料、零部件进不来,复工生产后产品运不出去;同时人员限制流动导致市场拓展极难开展。
目前控制疫情和及时复工确实是矛盾,处于胶着状态,我们必须做好持久战的准备。但是我们能熬多久?国家目前要求企业不裁员、正常发工资,可是企业的产品生产不出来,生产出来又流通不出去,资金不能及时收回来,如何保障员工工资?如果疫情消退后,工厂也没有了,社会就失去了造血的机器,这比起疫情本身其实更可怕。
为了解决这三个问题,除了现在各级政府所采用的税收等政策以外,建议加快以下几方面改革:一是尽快落实农民工在城市落户的有关政策,快速解决制造业用工短缺问题。如果3亿农民工中有2亿能在城市落户,不仅可以纾解春运压力,还能快速补充城市劳动力、有效延长农民工工作年龄、年度工作时间,延长人口红利机遇期。二是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实行年金制度,并疏通企业年金投资资本市场的渠道和机制。这不仅有利于补充社会养老保险资金,还有利于形成庞大的长期资本供给,为资本市场繁荣稳定奠定基础。三是想方设法降低物流成本。此次疫情将给一些“在线”产业带来重大机遇,也对物流效率提出更高要求。建议重点提高铁路运输货运量在各类运输方式中的比重,将铁路线路尽快延伸到各类开发区、厂矿企业去,打通铁路运输“最后1公里”,降低综合物流成本。
疫情猛如虎,不仅伤人身、更影响国家经济运转。我们必须如同防控疫情传播一样,全体动员、严防经济运行风险。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一定会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国经济也一定能够迈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中国的制造业一定能够浴火重生、实现产业的整体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