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松义
(青海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青海 西宁 810001)
全面推进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是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适应“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科学总结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律,客观研判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形势,精准对接党和国家对地方志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有序推进地方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从经济社会发展欠发达地区的实际出发,全面推进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必须紧紧抓住经常性这个根本,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因时而谋,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扎扎实实地将转型升级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任何事物都是有其自身发展轨迹的。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事物自身发展的基本路径。地方志作为全面系统记述经济社会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是传承和彰显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连绵不断地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为中华文明代代相继、血脉相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回顾浩瀚的历史长河,地方志事业的发展揭示了一个基本的真理,即尽管作为一项文化传承,地方志有其自身的自然、历史发展逻辑,但“盛世修志”始终是其不变的规律。
当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节点,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为地方志工作搭建了广阔的历史舞台。联系党和国家发展的大局,遵循地方志事业发展的规律,考察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提出的全面推进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的重大课题,我们深感正逢其时,机遇难得,意义重大。
一是时间节点特殊。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①新编地方志工作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起步,在经历了依令、依法修志两个发展阶段之后,呼应着党和国家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进入了依法治志的新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全面推进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做好地方志编纂、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必将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是工作基础扎实。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奋斗,以依法治志为核心,“一纳入、八到位”(即把地方志工作纳入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各级政府工作任务中,做到认识、领导、机构、编制、经费、设施、规划、工作到位)为总抓手,以“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为体制机制,以执法检查、行政督查等为工作手段的地方志事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以修志编鉴为主业、各项工作协调开展的事业格局正在形成,地方志工作在国家文化建设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作为各地基础文化工程的作用日益凸显,存史、育人、资治功能日益显现,地方志事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创新活力也正在获得进一步提高。这一切既呼唤着地方志事业的转型升级,同时又为全面推进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孕育了无尽的动能。
三是发展环境有利。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党和国家及各级党委和政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地方志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和国家对地方志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对加强和改进地方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地方志编修”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特别是2017年以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对古籍整理、历史文献、边疆海域、民族宗教的研究,做好地方志编修,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学术理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强调“做好地方史志编纂工作”,为全面推进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政策保障,地方志事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全面推进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的重大部署,吹响了地方志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号角。全体地方志工作者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积极投身到这个伟大的转变中,直笔著信史,彰善引风气,一定会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
政贵有恒,治须有常。立足于做好经常工作,是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基本经验,也是党一再倡导的推动工作的重要方法。全面推进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立足经常、重点推进、协调发展。在这方面,邓小平同志关于党的建设“重要的是做好经常工作”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1956-1966年,邓小平同志担任党的总书记。在这期间,他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关注执政党的自身建设问题。邓小平认为,共产党及其党员不能靠老资格吃饭,要认真研究国家面临的现实,认真研究党的现状,认真研究群众的需要,善于学习,不断探索正确的领导方法,“重要的是做好经常工作”。1961年10月,邓小平在接见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工作会议全体同志时所做的《提倡深入细致的工作》的讲话中,在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中较早较为深刻地从工作方法层面总结了“大跃进”运动的经验教训,正确地阐述了群众路线与群众运动的关系,提出了“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到经常工作方面”的论断。②自此以后,邓小平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反复强调了做好经常工作的重要性。比如,他在《重要的是做好经常工作》的讲话中认为:“这几年,经常的细致的工作忽略了。……丢掉了我们各行各业应该经常死死抓住不放的事情。”“强调经常工作并不一概拒绝突击运动这种形式。……但经常工作是基础。……因此,归根到底要把经常工作建立起来。……经常工作中有政治,有思想。”③比如,他在1962年1月召开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强调:“一切工作的成绩,都是由一点一滴的细致工作积累起来的。”“群众运动搞的好不好,也是要看我们经常的工作基础搞得好不好。……这几年,我们搞了许多大运动,差不多是把大运动当作我们群众路线的唯一的形式,天天运动,这是不好的。结果,很多经常工作,各部门、各系统、各单位的经常工作,被不断的运动和‘分片包干’的方法挤掉了。……应该吸取这几年的教训。……党、群众组织、军队、企业、机关,都要把经常工作建立起来。”④邓小平关于“重要的是做好经常工作”的思想,不仅对“文化大革命”前10年党的建设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看一看新时期党对社会主义事业实行正确领导的历史,可以说,党的建设、国家的建设所取得的每一重大进步,都与这一思想的正确指导是分不开的。比如1975年开始的整顿,比如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进行的拨乱反正,比如新的历史时期的全面改革,都鲜明地体现着邓小平“重要的是做好经常工作”的思想。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指出,要以修志编鉴为主业,统筹兼顾理论研究、开发利用、信息化建设、方志馆建设、旧志整理等工作,实现地方志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谓地方志事业的转型升级,当下的目标就是完成“两全”(即到2020年,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规划任务,实现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全覆盖)目标,长远的目标就是形成成熟的地方志事业发展综合体系,从“一本书主义”向志、鉴、库、馆、网、用、会、刊、研、史“十业并举”转型。学习领会邓小平关于“重要的是做好经常工作”的论述,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欠发达地区来讲,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全面完成“两全”目标,这是这些地区当下最重要的经常工作,必须紧紧扭住不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这就决定了,在经济社会发展欠发达地区全面推进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关系:
一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的普遍性要求与各地区在实践中的差异性的关系。全面推进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既是地方志事业实现科学发展的要求,也是拓展地方志服务社会功能、彰显地方志价值的需要。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转型升级的要求,在一般意义上,普遍适用于全国各个地区,具有全局性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必须看到,通过转型升级实现地方志事业科学发展,既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更是实实在在的现实任务,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方面,要坚持远大目标与现实任务相统一的原则,按照远大目标提出与当前情况和实际发展水平相符合的实现转型升级的基本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到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的国情特点,允许和鼓励不同地区从事业发展的现状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进行大胆地探索和积极地实践。坚持尊重普遍性与倡导差异性的有机统一,转型升级才能行稳致远,事业发展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二是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转型升级,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在现有事物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破坏性的创造。推进转型升级,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厘清当下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基本状况,科学回答为什么转型的问题。编修地方志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绵延千载,历久弥新。历代先贤圣哲在编修地方志的过程中,公心直笔著信史,阐善瘅恶引风气,在打造出数以百亿字计的地方志成果的同时,孕育和锻造了以“修志问道,直笔著史”为核心的方志人精神,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记忆和文化标识。如何正确看待几千年的修志历史,如何辩证认识历朝历代推进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功成垂败,特别是如何继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经验,这是我们在推进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必须认真严肃思考和作出理性回答的重大课题。地方志事业的所谓创新,也只有建立在这个坚实的基础之上,才能做到继承而不泥古,创新而不忘宗。
三是要正确处理依法治志与以德治志的关系。推进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的不懈努力,从中央到地方,普遍建立起了一整套保障地方志事业科学发展的法规规章。但是,也必须看到,同党和国家对地方志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同人民群众对地方志工作的期待相比,同推进地方志事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相比,地方志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在法规规章权威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全面推进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一方面,要根据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从强化地方志生产力功能出发,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另一方面,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践行“修志问道,直笔著史”的方志人精神,切实加强地方志系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增强依法治志的道德底蕴,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地方志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四是要正确处理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的关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长远目标是形成成熟的地方志事业发展综合体系,依法全面推动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繁荣;近期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规划任务,实现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全覆盖。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是一对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哲学范畴。实现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长远目标,既是一种实践导向,更是一种价值追求,须臾离不开为实现近期目标而付出的努力的坚强支撑。把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的任务区分为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的意义在于,从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实际出发,鼓励先进,照顾多数,把先进性的要求同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支持一切有利于地方志事业科学发展的尝试和探索,既着眼长远,又立足当下,以修志存史为重心,在推进全面完成“两全”目标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地方志事业的价值与功能。
天下之事,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全面推进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既需要理论上的科学思考、缜密论证,更需要实践上的大胆创新、砥砺前行。面对完成“两全”目标的繁重压力,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推进转型升级必须精准对接《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志存高远,力学笃行,积极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实现地方志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是密切联系、各有侧重、有机统一的整体。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标志着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转型升级,首先在观念上要对“表”五大发展理念。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聚焦地方志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将创新放在地方志事业发展全局的核心,认真总结地方志工作的经验教训,正确把握发展规律,不断拓宽地方志工作领域,丰富地方志成果表现形式。要胸怀全局、把握大势、着眼长远,以修志编鉴为主业,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协调发展,着力解决各业并举根基还不牢固和编纂手段、表现形式、传播方式、发展业态相对单一及公共文化服务的路径和能力还需进一步创新和提升等突出问题,在协调发展中拓展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中增强发展后劲。要顺应绿色发展的需要,正确处理方志速度、方志节奏、方志质量的关系,进一步建立健全地方志法律法规,完善工作标准体系,着力构建地方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要树立开放治志理念,坚持合作共赢,建立和完善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体制机制,健全地方志工作机构主导、社会各界有序参与修志编鉴的途径和方式,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档案与图书馆等机构、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引导社会各界更加广泛地参与地方志工作,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升事业发展水平。要牢固树立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不断创新服务手段,加大对地方志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使地方志更好地发挥传承历史、展现当今、启引未来的作用,让人民群众在共享地方志资源的过程中理解地方志、关心地方志、支持地方志,为地方志事业的科学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要进一步坚持依法治志,切实加强顶层设计。修志编鉴是政府的法定责任。加强地方志事业的顶层设计,不仅包括各级政府的顶层规划,理所当然地也内涵着各级政府的顶层落实。要建立健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工作机制,切实发挥其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本行政区域内地方志工作的职责,定期研究解决影响和制约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定好盘子,理清路子,开对方子。要定期开展执法监督检查,落实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和地方志工作机构的直接责任,依法纠正、查处执行不力和违法行为。对工作开展明显滞后的地区,政府主要负责人要亲自上手,负责到底。要切实加强分类指导,加大组织推动力度,既要搞清楚转型升级要解决什么问题,又要善于从基层和群众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按照地方志工作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要与其有效履行职能、顺利开展工作相适应的要求,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明确地方志工作机构承担行政职能的性质;要按照“投资于人”的理念,坚持德才兼备标准和专业要求,切实加强地方志工作机构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确保地方志事业平衡有序健康发展。
三要进一步规范工作运行,努力做好“结合”这篇文章。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讲,它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从实践的角度来讲,它是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加强和改进地方志工作的积极探索。要确保转型升级真正达到预期目的,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切实做好“结合”这篇文章。要清醒地分析和负责任地研究地方志编修工作的方式方法,妥善处理“主导”与“参与”、专家修志与众手成志的关系,切实解决好能不能主导、怎么主导及两种方式孰优孰劣、谁是趋势的问题。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内容与形式的矛盾。与任何事物一样,内容与形式的矛盾是转型升级中不可回避的一对矛盾。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对转型升级的基本内涵有了明确的要求,这是转型升级的内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各地区必须以钉钉子精神切实抓实抓好。但另一方面,内容总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如果只顾内容而忽略了形式上的创新,忽略了鼓励、引导各地从实际出发,进行大胆的探索与创新,转型升级不仅会缺乏生机,其实效也会大打折扣。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立足于做好经常工作,突出修志编鉴这个主业,并不是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突出主要矛盾。确保实现“两全”目标,不仅不会影响转型升级,而且可以为转型升级创造环境、夯实基础。只有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有机统一,在工作中既善于抓牛鼻子、又会弹钢琴,才能增强转型升级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增强方方面面的行动自觉。
注释:
①摘自2014年2月27日《人民日报》。
②出自:《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89页。
③出自:《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93页、296页。
④出自:《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13页、3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