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 鑫,谢承志,欧阳燕,于 丽,郝兰芳,徐靖源
(天津医科大学药学院,天津 300070)
无机化学是药学类专业一年级新生接触的第一门基础课,是后续所有理论、实验课程的基础,也是连接中学化学与大学化学的重要纽带。但在当前我国中学化学教学实践中,应试教育占据了主导地位。部分地区由于课时、教学资源、实验室安全等因素的考虑,大大缩减了实验教学环节,致使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无法得到有效训练[1]。因此,对于药学类专业本科生,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承担着知识传授、实验操作技能训练、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责任,同时还要为后续理论、实验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2,3]。而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则在于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以及思维模式的转变。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名称:药学基础化学实验I①)是本校药学类专业开设的基础课,旨在为学生构建化学基础知识体系,为后期化学类基础课程如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及药学专业课程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无机化学课程理论抽象,教学内容与后续药学专业课程联系相对不足[4]。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医学、药学专业元素巧妙地融入无机化学课程中,是当前药学类专业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
在多年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将全新的教学模式——问题导向式教学法(PBL)引入本校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中,尝试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拓宽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导向式学习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构建贴近现实世界的情境模式,利用情境模式中所隐含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自我导向与协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不断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4]。尽管PBL 教学法已在国内医药类高等院校中广泛推行,但主要集中于理论课程教学中,而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相对较少。
1.1 教学内容 以《溶液渗透压测定》实验为例,该实验是无机化学实验(药学基础化学实验I①)课程所设的探索性、设计性综合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实验原理及冰点渗透压仪的使用,进一步深化对稀溶液的依数性、溶液渗透压、等渗溶液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同时,在实验教学中,还将后续药剂学课程中制剂渗透压检查、药理学课程中渗透压作用在药理学的应用、尿渗量在临床检验中的意义以及临床补液原则等内容引入本实验中,以提升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联系,增强学生对药学类专业的感性认识。
1.2 教学情景设置 根据药学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特点,结合《溶液渗透压测定》教学内容,以儿童腹泻案例《宝宝“拉肚子”了》作为教学情景,希望通过PBL 教学,以医学病例情景引导学生结合无机化学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溶液渗透压的理解。通过文献调研、小组讨论、归纳总结、课堂汇报等环节,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渗透压原理解决医学、药学实际问题,使学生尽早接触专业课程,树立专业思想,完善知识体系。同时,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充分掌握溶液渗透压的测定方法,通过实验现象及数据结果,对稀溶液依数性、溶液渗透压等理论知识进行验证。
1.3 教学对象 随机选取本校药学、药物制剂、临床药学三个专业一年级本科生组成5 个教学小组,每组8 人,以小组为单位完成PBL 教学,PBL 教学组学生亦参加传统实验教学。传统教学组从同年级上述三个专业中未参加PBL 教学的本科生中随机选取40 名学生参与评价。
1.4 教学实施步骤
1.4.1 小组学习讨论 依照分组方案,PBL 小组成员进行组内分工,选定组长1 名,负责组织小组学习和讨论。教师发布教学情境及学习任务后,各组围绕教学情境开展讨论,提出问题,每位组员围绕小组讨论过程中所提问题查阅文献资料。随后,组长对组员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组织成员开展讨论,得出本组研究方案,并在PBL 课堂上与其他各组交流讨论。传统教学组学生依照教师发布的传统教学任务,查阅资料,确定实验研究方案。
1.4.2 实验课堂教学 PBL 教学组与传统教学组依照教学安排一同参加实验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前检查各组学生的方案设计,总结归纳,并在实验课堂中进行方案点评。学生依照设计的实验方案,测定数据,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和讨论,完成实验报告。教师观察记录学生实验课堂表现,依照实验操作规范性及课堂表现进行打分评价。
1.4.3 实验考核 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提交实验综合报告,教师依照实验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实验结果、报告规范性和课后作业四方面对学生提交的综合报告进行打分,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1.4.4 问卷调查评价 参与PBL 教学模式的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两种教学方式进行评价。共计发放问卷40 份,回收问卷40 份,回收率100%。
2.1 实验综合考核结果 实验综合考核满分100 分,依照实验课堂评分(50 分),实验方案设计(15 分),实验结果(10 分),报告规范性(15 分),课后作业(10 分)进行评价。结果PBL 教学组实验综合考核平均分(87.25 分)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80.65 分)。
2.2 问卷调查评价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进一步对PBL 教学效果进行反馈,结果显示,与传统无机化学教学模式相比,85%的学生认为PBL 教学可更加牢固地掌握学习内容;90%的学生认为PBL 教学可加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95%的学生认为PBL 教学可促进资料搜集学习的意愿与能力;87.5%的学生认为PBL教学可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90%的学生认为PBL 教学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92.5%的学生认为通过PBL教学可了解到与本课程相关的最新理论或信息;90%的学生认为PBL 教学模式可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82.5%的学生认为PBL 教学模式可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87.5%的学生认为PBL 教学法适合或非常适合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结果表明,PBL 教学模式可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显著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
3.1 PBL 教学的优势 实验综合考核结果和问卷调查评价结果均表明,PBL 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可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PBL 教学可紧密贴合实际,学生可从所给情境中发现问题,通过文献检索、资料查找、小组讨论、相互交流,从而解决问题。将具有医学特色的PBL 教学情境融入到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使学生在学习抽象的化学原理基础上,进一步将无机化学知识与生理学、药理学、药剂学及药物治疗学的相关内容有效连接,提升实验教学效果。PBL 教学法可更紧密结合药学类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将化学问题赋予医学背景,通过设置符合药学类专业特色的教学情境,把控教学问题导向,加深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并提高学生运用化学原理解决、解释医学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5]。
3.2 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法
3.2.1 学生方面 由于本校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大学一年级新生,许多学生习惯于中学阶段传统的、被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在PBL 教学初期,学生对该教学模式比较陌生,积极性较低。此外,由于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情境中的一些医学类背景知识会超出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致使部分学生产生抵触畏难情绪[4]。此时,教师的有效引导与启发式提问可快速帮助学生进入状态,适应PBL教学。
3.2.2 教师方面 教师作为整个PBL 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观察者、引导者,教师的知识储备、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至关重要[6]。首先,与传统的无机化学理论、实验教学不同,针对药学类专业学生,在赋予“医学背景”的PBL 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仅需要深厚的化学功底,还需对医学、药学专业中蕴含的化学原理具有深刻的理解,并能举一反三[7]。其次,在PBL 教学中,由于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以便在PBL 教学中指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各项活动。此外,教师作为PBL 教学的观察者,如何客观、有效地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与学习情况,引导学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是PBL 教学效果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组织开展PBL 教学前,有效的集体备课、模拟教学、教学研讨是保证PBL 教学效果的基础。
3.2.3 教学资源与教学设计 无机化学是药学类专业本科生最为基础的化学课程,课程内容抽象,需要实验课程作为有效补充。同时,由于授课对象为一年级本科生,对所学专业尚未建立感性认识,故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将后期医学、药学元素引入教学中,实现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此外,在化学课程中融入医学、药学色彩,使抽象的理论内容具象化,使枯燥的化学原理生动化,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8]。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必要的医学、药学专业基础知识补充,对学生提升PBL 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相较于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PBL 教学法更加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与主导性,更加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学实践表明,PBL教学法是一种可用于药学类专业基础课程,特别是实验课程教学中的一种新颖模式,可深化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可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