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县林业生态建设成就与措施

2020-12-19 09:16俞靓段增社
防护林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吴起林草植被

俞靓,段增社

(陕西省防护林建设工作站,陕西 西安 710082)

吴起县属典型的黄土高原梁状丘陵沟壑区,也是我国具有典型区域特征的半干旱地区。如何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是摆在吴起人面前的一道难题。多年来,吴起县把绿水青山作为发展的基本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黄土高原治理的新路子,推广运用以生物措施为主,结合工程措施的科学生态治理模式,使吴起山川大地实现了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全县林草覆盖率由1997年的19.2%提高到72.9%,土壤年侵蚀模数由1997年的每平方千米1.53万t下降到0.5万t。在生态环境改善的同时,推动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2015年完成生产总值140.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8.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 3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 376元,综合实力入围“陕西十强县”,并荣获“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

1 林业生态建设的成效

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给绿色吴起的生态建设增添了动力,通过全县人民的不懈努力,伴随国家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全县人居环境明显好转,森林景观逐步形成,人与社会、人与林业、人与野生动物协调共处的和谐社会正在形成。一是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效益初步彰显,一些重点流域初步实现了“泥土不下山、洪水不出沟”的目标;二是区域小气候正在形成,生态环境逐步改善,自然灾害明显减少,良好的生物链初步恢复,多年不见的动植物重新出现;三是农村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农业经济走上良性发展道路,以羊为主的草畜业和以沙棘、山杏为主的林果业正在快速发展;四是群众观念不断更新,生产生活方式明显转变,群众做饭由过去的烧柴改为综合利用沼气、煤液化气等,大大减少了森林资源消耗,建设生态、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五是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比重增大,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六是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明显增强,由以前的“要我封、要我退、要我护”变为现在的“我要封、我要退、我要护”。

2 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吴起县国土面积大、荒山荒地面积大,虽然经过多年的艰辛努力,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改善,但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的地区。吴起素有“十年九旱”的说法,春旱春寒几乎每年都不同程度发生,导致造林成活率低,造林难度大。一般是一次造林需要进行多次补植,加大了种苗费投资和劳动力投入,严重影响了林业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

2.2 吴起县生态林面积大、经济林面积小,灌木林面积大,乔木林面积小,林分结构不合理、乔灌比例失调,林业产业发展滞后。沙棘作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先锋树种,在治理水土流失、恢复植被等生态建设中发挥了其他树种无法代替的作用,但受自身生物学特性、株间竞争、干旱、病虫害等多种因素影响,有逐年退化的趋势。同时,林产品的开发还只处于初级阶段,产品的深度加工和产品的多样化开发研究的少,造成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不高,如沙棘果的采摘率不到结果量的10%,大面积的柠条资源得不到利用,存在资源多效益低现象,林业产业还没有真正形成。

3 林业生态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3.1 坚持机制创新,狠抓责任落实,营造强大工作合力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造林绿化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吴起县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依托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加快黄土高原治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3.1.1 加强领导,高位推动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造林绿化工作,每年专门召开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将造林绿化纳入年度目标考核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县绿化委员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每年提早拿出造林绿化设计方案,把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部门、山头地块。

3.1.2 实行承包,深化林改 按照“谁承包、谁治理、谁受益”原则,大力推行各种形式的承包造林,建立健全造林绿化工程项目法人制、招标制、合同制和监理制等制度。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把收益权落实到村(户),提升广大群众参与造林、育林和护林的积极性。

3.1.3 严格标准,强化督查 按照有关造林技术规程,认真编制营造林作业设计。落实责任制,实行技术人员包村组、村组干部包地块。加强检查验收和技术指导,达不到要求的,坚决不予兑付补助资金,确保了造林绿化的进度和质量。

3.1.4 多方筹资,加大投入 加大县级投入力度,每年县财政拿出5 000万元用于造林绿化;引导企业资金、社会资金和公民资金投入林业,推进石油企业对井场周围及道路的绿化美化,营造多种形式的纪念林;通过免费发放苗木等形式,大力推进义务植树。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多元投入、公众参与、社会协同的造林绿化工作新格局。

3.1.5 科技支撑,提高质量 采取营养袋、营养钵等先进育苗技术,注重培育抗旱性强的乡土树种,造林用苗严格“两证一签”制度。重点推广应用了微地形近自然植被建造技术,结合梁、峁、沟、坡等地形现状,采取不同的树种配置和造林模式,推广普及截干覆土、覆膜、覆秸秆、“双保险”、生根粉、保水剂等抗旱造林技术。

3.2 坚持因地制宜,转变治理模式,努力提升绿化水平

吴起县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是典型的农牧交错带,也是典型的风蚀与水力侵蚀区。山大沟深、干旱少雨。10年来,平均年降水量478.3 mm,县境内降水不均,南北差异大,北部乡镇年降水量仅有350 mm,最高年份差值达200 mm。由于受人为活动的影响,20多年前,县域内满目“黄色”,全县几乎无天然林,水土流失严重。为了改变这一面貌,他们因地制宜,遵循自然规律,坚持“五个结合”,实施了“林水平衡、精准配置、近自然造林”的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新模式,有效提升了绿化成效。

3.2.1 坚持灌草先行与林分结构调整相结合的治理方式 针对自然条件严酷、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造林绿化困难的实际,坚持灌草先行。选择沙棘、紫花苜蓿等灌草品种,大面积营造以沙棘为主的灌木林,行间种植紫花苜蓿、沙打旺等豆科固氮植物,大力推行林草混交模式,恢复植被,提高土壤含氮量,改良土壤结构,全县累计营造沙棘人工林达12万多hm2。随着林草覆盖度的大幅度提高及生态环境的改善,为提高林分质量,优化灌草乔合理配置,进行林分结构的优化调整,结合退耕还林补植补造、退化林分修复,在灌木林地中加植生态经济兼用树种和常绿针叶树种,全县已累计完成林分结构调整6.7万hm2。

3.2.2 坚持人工造林与封山禁牧相结合的双轨治理措施 在年降水量不足500 mm的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完全依赖自然力恢复森林植被需要漫长的过程。为此,吴起县针对脆弱的生态环境及严酷的自然条件,为了快速构建林草植被,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坚持人工造林与封山禁牧相结合,即在人工造林的基础上,实行封山禁牧,快速恢复重建林草植被,达到生态修复目的。

3.2.3 坚持精准配置与林水平衡相结合的近自然造林模式 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流域林水平衡为原则,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合理配置林草植被,将林草植被配置在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部位,确定了“梁峁顶部灌木戴帽、缓坡梯田农林复合、陡坡劣地林草精准配置、沟底乔灌拦沙滤水”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即在梁峁顶构建以沙棘和柠条为主的灌木林,在梁峁缓坡及川台等基本农田中构建农田防护林为主的农林复合系统,在缓坡宜林地建设山杏、山桃等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和沙棘灌木植物林草带状复合防护林,在沟坡和梁峁陡坡等侵蚀劣地构建基于微地形的乔灌草精准结构配置的水土保持林草植被,沟底构建以杨、柳、沙棘等乔灌拦沙滤水沟底防护林。

3.2.4 坚持生态治理与景观美化相结合的生态经济园林景观型植被建设 在水土保持林草植被构建过程中,融入园林景观设计原理,遵循树种观赏性的物候规律,在植被空间配置和林分结构设计中,坚持景观美化与生态防护相结合的原则。采用具有良好人居环境的生态经济园林景观型植被建设技术,构建以油松和侧柏为主的生态景观林,实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吴起县境内的侵蚀沟坡、道路边坡等极陡坡是水土流失主要策源地之一,重要部位的极陡坡侵蚀劣地是影响环境美化的“疮疤”。针对这些区域采用极陡坡特殊的打孔造林、抗侵蚀新材料喷播、特殊种子包衣、深根性可降解容器苗培育等配套技术,提高生态环境建设质量和水平。

3.2.5 坚持林业工程与加快农民增收相结合的兴林富民路子 坚持在兴林中富民,在富民中兴林的思路,把国家要“绿”与群众要“利”统一起来。近年来,把培育和发展家庭林场作为民生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鼓励一部分有头脑、有实力、有能力、群众信得过、热心公益事业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创办家庭林场,通过转让、承包、出租、互换、入股等形式进行林地和荒山流转,将分散的、小区块的林地和荒山向懂经营、会管理的市场主体流转,开展多种生产经营,有效促进林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林业规模化经营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各项林业优惠政策优先向家庭林场倾斜,农业、水利、电力、交通等扶农惠农项目优先支持家庭林场,政府每667 m2补贴400元,到目前全县先后组建了8个家庭林场,参与农户900多户,共完成造林5 000 hm2。

3.3 坚持生态修复,加强封育管护,全力巩固建设成果

吴起县坚持在封禁上求突破,在抚育上下功夫,在管护上做文章,不断巩固造林绿化成果。

3.3.1 实施封禁治理 在生态建设中,坚持自然封禁和人工造林相结合的方式,封禁先行。按照先封后退再造林,持续稳步强化治理的总体思路,恢复林草植被。1998年退耕还林之初就确立了“先行封育、一年退耕、三年治理、五年初见成效、十年大见成效”的总体建设目标,紧抓一个“封”字,确立了以“封山退耕、植树种草、舍饲养羊、林牧主导、强农富民”为基本内涵,以建设“集约高效型农业、保护效益型林业、商品致富型畜牧业”为结构特征的生态型特色农业发展战略,以禁牧为突破口,1998年底,一次性淘汰当地土种山羊23.8万只,改散牧为舍饲,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整体封禁,为退耕还林的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紧抓一个“育”,在全面禁牧的基础上,将全县荒山荒地全部纳入封山育林区,依靠自然修复力保育土壤、减少流失、恢复植被。通过封育措施,短期内植被得到了迅速恢复,减轻了水土流失。与人工造林相比,节约治理成本,成效显著,为逐步通过人工恢复植被奠定了基础。

3.3.2 加强林木抚育 全面实施了封山禁牧,加强未成林地抚育管护,确保种一棵、活一棵、成材一棵。多方筹措资金,对6.7万hm2小叶杨基地林进行抚育,努力实现林木蓄积最优化、林木质量最好化、生态防护最大化,提高林木潜在产值。

3.3.3 重视资源保护 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建立健全县乡村组四级林草管护机构,实施了封山禁牧“一票否决制”。执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各项保护措施,严格林地征占用控制和管理,严厉打击非法征地、占用等违法行为。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加强有害生物防治、湿地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全力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4 结语

吴起县的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史是一部与干旱、盐碱、风沙的抗争史,在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的进程中,找对路子,精准发力,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让人们深深体会到要做好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就必须把握好以下三点:

4.1 认识到位是关键。在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的进程中,各级领导只要深刻认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就能实现生态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4.2 治理模式必须切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政策才能对路;精准施策,政策才有生命力。在实施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多措并举,科学布局,才能确保成效。

4.3 巩固成果措施到位。造林不易保护更难,如果不采取措施加强保护,建设成果可能毁于一旦,前功尽弃,必须持之以恒抓好保护工作。

猜你喜欢
吴起林草植被
基于高分遥感影像的路域植被生物量计算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植被覆盖度变化遥感监测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追踪盗猎者
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吴起“求变”——县域发展导向“高质量”
山西省公布首批20个省级林草科研基地
着力做好林草生态扶贫
我国启动首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工作
吴起:打败你的不是我,是你的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