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中华,李 辉,李 赫,武华立,郑云霞
(1.长城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2.柏乡县人民医院,河北 邢台 055450)
主动脉夹层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血管病变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易发,根据研究主动脉夹层在50~70岁人群中的发病几率最大,其中,又以男性患者更容易患病[1]。早期治疗是降低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率的有效措施,而临床的诊断是治疗的前提,而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主动脉夹层有着不错的诊断率。本文选取2017年3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3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的对象。分析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主动脉夹层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选取2017年3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3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的对象,患者年龄在42~79岁,男性20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65.6±3.8)岁。并纳入标准:①确诊为主动脉夹层患者;②告知患者研究意义,经过患者同意;③心理精神方面正常,能够配合治疗和研究。排除标准:①患有恶性肿瘤的;②器官具有疾病或者衰竭的;③视听障碍。本次研究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在患者经过过敏实验和必要的呼吸训练后采用CT扫描,用(GE)OptimaCT680自由心64排128层螺旋CT对患者进行扫描,设定扫描参数为:电压120~130 kv左右,管电流350 mA,转速0.45 s/r,层厚1 mm,重建间隔1 mm,螺距1.4 ram,对患者采用注射器注射80~100 ml的碘海醇对比剂,缓缓推入,一秒控制推入3.5 ml,同时在推进时严密检测,之后将所得数据和图像发至电脑采用指定的处理器处理[2]。
观察患者的破口数量和破口位置,真、假腔,受累血管与邻近脏器的血供情况和内膜片走行。
采用SPSS 20.00软件处理本次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相关数据,将0.05作为检验临界值,若是检验值低于临界值表示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34例患者的破口数量和破口位置,真、假腔,受累血管与邻近脏器的血供情况和内膜片走行都可以被清晰的看到。其中假腔呈“鸟嘴”样改变患者26例,蜘蛛网状改变和假腔内附壁血栓形成均为8例,根据DeBackey分型,34例患者共有11例I型患者,3例Ⅱ型患者,20例Ⅲ型患者。患者合并胸腔积液的3例,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双肾动脉由假腔供血的85例,夹层累及左锁骨下动脉6例,双骼动脉1例,头臂干4例。
主动脉夹层由于容易导致患者内出血,因此如果患者在发病后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患者会出现心律失常和心脏亚塞,不仅会对患者的生活、工作造成严重影响,严重的还会导致患者死亡,且死亡率极高,有研究指出,80%没有得到治疗的主动脉夹层患者会在患病后的六周内死亡[3]。所以需要采用必要的诊断措施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诊断以便治疗。本文采用了64排螺旋CT对患者进行诊断,取得了不错效果。64排螺旋CT可以清晰的观测到患者破口数量和破口位置,真、假腔,受累血管与邻近脏器的血供情况和内膜片走行,同时诊断速度快,诊断安全无痛无创,因此在诊断中不仅受到医生欢迎,患者的评价也较高。
综上所述,64排螺旋CT在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诊断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和作用,可以非常精准的对患者的病情做出观测,具有推广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