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起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干预及思考

2020-12-19 05:32梁永锋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5期
关键词:危机心理健康班级

梁永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1)

一、当事人基本情况

A男,某大学本科生,身材偏瘦小,学习成绩中等,来自农村经济困难家庭。有一个哥哥,在某所大学就读。A性格内向,朋友较少,与家人关系尚可。

二、心理危机发生过程

临近学校放寒假,A出现异常行为,经常通宵上网,有放弃学习的迹象,好友劝导收效甚微。学校放寒假的第一天,A携带行李箱离开宿舍后给同班好友发有出走、自杀倾向内容的信息。A一直未回家,行踪未明,家人、教师、同学均未能与之联系上,其手机时常处于关机状态,偶尔开机,对所有来电及留言均不予回应。

年级辅导员接到学生报告后,第一时间逐级向学院领导、学工处领导汇报此事,随即学院、学工处、保卫处领导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教师组织召开了“寻找A同学专项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紧急会议,指示到当事人宿舍寻找线索,马上联系家长反映情况,发动家属和同学到A有可能出现的地方寻找,持续通过短信、微信、QQ等方式留言,争取得到回应。同时查看学校视频,确认其离校时间,是否再返回学校。保卫处协助在学校内巡查。X学院与其父亲等亲属进一步联系,互相交换信息。学校领导向中国移动通信公司求助,使用现代监控设备发现A在当天下午5点曾出现在学校附近。其兄于次日凌晨收到A邮件,获悉他在高三时候已确认自己有同性恋取向,进入大学后喜欢上同班一个男生,事发当天向该男生表白,未获回音,内心很痛苦孤独,感觉无法继续待下去,要到一个新的地方重新开始,希望大家不要找他了。

得知最新消息后相关领导再次召开扩大会议,采取了以下措施:(1)A的“重要他人”——父母、大哥、好友在心理中心教师的指导下每隔两小时对其留言,用词以肯定、支持和鼓励为主,发现其优点,帮助他悦纳自己接受自己。告知他,家人(好友)很担心其安危,如他再不和家人(好友)联系,学校和家人则考虑报警求助。(2)亲友、同学继续寻找。(3)学院每天定期向学工处汇报最新进展,安排教师值班,24小时保持开机。(4)学工处与其家属会面,准备好报案的相关材料,通报会议情况,并征求其报案意见。(5)如找到后,为A安排必要的心理辅导。学院领导向A的父母、大哥通报了相关工作,并希望亲人以A生命为重,对A给予接纳和关爱。

三、危机干预效果

A回到学校后,先由其信任的教师、亲人继续与其交流,洞悉其内心世界,发掘他的矛盾所在,寻求相应解决对策。随后由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教师为其做第一次心理辅导与治疗,帮助他积极地接纳自我,树立自信,积极面对,对自己和家人负责,活出人生价值。辅导员继续完善学校与家长的沟通、联系网络。

新学期开学后,心理中心教师又对其进行了三次咨询,分别围绕其所关心的“我怎么和班上的同学相处”“谁能理解我”“我应往哪里走,培养什么能力”主题进行了针对性的辅导。在咨询当中,注重人文关怀,充分营造一个温馨、尊重、真诚帮助的氛围,增强其支持系统;学校心理中心还批准其加入学校大学生心灵驿站这一充满爱心的大家庭,为其营造了一个积极的生活环境。A咨询后,认知发生了积极的转变,能悦纳自己,主动地和身边的师生交往,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学习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半年后经北京大学精神卫生专家丛中教授评估,A已经逐渐走出事件的阴影,能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积极的思考和行动,只需要对其保持适度的关注就可以了。丛中教授还对我们学校的做法表示高度的赞赏,认为我校采取的措施是得当且有力的,对当事人的转变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四、危机干预经验及思考

1.完善机制是前提。加强对校园突发危机事件的预防和处理,健全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是前提。学校应秉承育心与育德相结合的教育宗旨,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构建集培训、普查、咨询、跟踪、干预、调节于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围绕预防教育、早期预警、危机干预、后期跟踪等环节,建立“培训—备案—鉴定—保密”制度,努力培育学生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同时要加强与地方公安、交通和消防、医疗等部门联系,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2.宣传教育是基础。学校应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平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全覆盖。一方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讲授自我意识与培养、性心理及恋爱心理、生命关怀与危机应对等专题,在“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等时段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另一方面,依托学校易班中心、官方微信号、微博等平台,以普及心理知识、发布心理活动、朗读暖心短文等为抓手,开展“关爱生命”等主题活动。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在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干预学生心理中的作用,营造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氛围,不断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及时发现是关键。构建层次网络,开展排查工作。建立多层反馈通道,落实学校、学院、年级、班级、宿舍五级排查体制。依托班级反馈表、学院安全台账,采取谈心谈话、团体辅导、班级活动、心理排查等方式针对性获取重点关注学生信息。对经济困难、就业困难、学业困难、心理问题、行为问题五大类群体学生予以重点关注指导。此外,还通过学生管理中出现的“日常旷课、考试缺考、考试挂科”等现象,深度挖掘多维度辨别心理危机隐患并及时处理。

4.科学干预是核心。本案例中当事人能够获救,很大程度取决于当事人的出走能及时发现、立即上报、在搜寻过程中果断采用现代化监控设备、借助通信定位系统获取有效信息。其中,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对已列入重点关注对象名单同学的动态关注、及时报告是基础;学校“班级—学院—学校”三级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运作到位是其成功施救的关键。加强与地方的通信、公安系统的合作可有效提高寻找和施救的效率、降低恶性事件发生率。

5.支持系统是保障。社会支持理论认为,个体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完善、社会资源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威胁。社会支持系统差、缺乏家庭温暖和同伴关爱的学生抗挫折能力相对较差,容易发生心理危机事件,辅导员、班主任要予以积极关注和帮扶。学校还可以通过为班级选聘领航学长,实施党员和重点关注对象之间的“一对一帮扶”计划,不断增强同辈互助力量,让朋辈互助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在应对学生心理危机时,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咨询师、辅导员、班主任等育人主体的主导作用,借助家庭支持系统的力量,强化家校育人合力。必要时邀请家长到校,联合拟定帮扶措施,共同承担对学生的教育和监管责任。本案例的当事人主要是利用亲情的呼唤,激发其对父母的孝心、责任心,家人的理解支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危机心理健康班级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班级“四小怪”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不称心的新班级
“危机”中的自信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