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 陶星名 曾爱斌 姚华珍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人们对安全与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环境问题已经凸显。但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的统计,目前从事环境保护一线工作的人员中,具有环保专业高职大专及以上学历的还不到60%。因此,只有加强人才建设,才能保证这一基本国策的有力持序推进。
高职院校根据区域发展的市场需求和院校建设的教学资源,开设了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环境工程技术、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等专业。但是从目前的建设与发展情况来看,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些高职院校照搬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高职院校的学情不一,学生自学能力一般。因此,造成培养的毕业生技术型的知识掌握较差,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但可持续发展能力一般,创新能力较差,沟通与自我学习能力欠缺等问题比较突出。而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需要高技能型人才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较好的环保专业素养、广泛的知识范围、坚实的专业知识、精熟的专业技能,特别是自我适应、团队合作、刻苦耐劳、创业创新的能力,因此探索适合高职学生学情的环保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全人发展”教育理念是对教育技术主义和工具化倾向的反思,它整合了“以社会为本”和“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是一种既重视社会价值,又重视人的价值教育,倡导教育培养完整的人,使人在身体、知识、技能、道德、智力、精神、灵魂、创造性等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针对高职学生学习主动性欠佳、逻辑思维一般,但性格活泼好动、善于沟通交流、喜欢动手等特点,应采用“全人发展 ”的教育理念,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全面发展。充分尊重高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发现高职学生的特色,发挥高职学生的潜力,发展高职学生的个性。这对创新与实践全人发展视域下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全人发展的教育理念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设框架与各个要素都将发生重大转变。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更加推崇技能培养与实际运用的结合,教育教学过程更加注重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强调在教育各环节树立国际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的质量观。
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的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成立于2001 年,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主要采用“1+1+0.5+0.5”的培养模式。第一学年主要以全人发展课程和基础课程为主,其中全人发展课程由核心能力与素养课程、本国与国际知识课程、文化艺术与哲学课程、科学技术与环境课程、社会服务学习课程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组成,共计50 门课程,由学生自由选择,要求学生在每一模块课程中选择2—3 个学分完成,共完成全人发展课程15.5 学分。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职英语、英语口语、信息技术、军训与军事理论、就业与生涯规划以及高等数学。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走进环保、化学分析、环境微生物、环境工程CAD 和环境水力基础。
第二学年主要进行专业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岗位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的学习,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水污染控制与设备运行、环境监测技术与实训、大气污染控制与设备运行、环境法规与监察管理、室内环境检测与治理等课程,专业课程要求学生必修。专业岗位课程根据本专业主要面向的职业岗位需求,可选择相应的学习领域课程。
第三学年主要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通过专业与校外合作企业直接对接,在企业的真实项目中不断深化与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强化与熟练自己的实验技能。顶岗实习期间,通过完成企业的真实项目,学生与指导教师选定毕业设计(作品)的题目,指导教师下达任务书,学生与指导教师沟通、修改、完成开题报告。教研室研讨本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任务书和开题报告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最后将意见反馈给学生。学生再根据自己在企业的真实案例进行整理、归纳、总结与提升,以毕业设计(作品)的形式呈现出来,最后通过现场“答辩评价+校企教师”评分的形式综合评价学生专业顶岗实习的表现。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强烈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开放的网络课程(MOOC)、人机互动的情景技术等都将推动高等教育模式不断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动承担着教练和导演的角色,主要任务是创设学习的情境和协作学习的氛围,学生作为项目实施者,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断加深和完善知识结构,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以企业工作过程中的典型工作项目为教学内容,实施课下“自学微视频+小组讨论”,课上“项目化+小组协作”的课堂教学改革,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场所,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完成项目的综合素质,充分诠释现代高职全人发展教育理念。
在教育评价方面,改变单一的期末学业成绩考核办法,课程评价方式更关注学生任务学习的过程,以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过程性考核主要包括:课堂表现、出勤情况、作业与笔记、小组团队合作项目。终结性考核可以采用项目化考核的形式。过程性的评价方式促使学生在课程的全过程中注重知识掌握、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人格塑造的有机结合,从而突显全人发展的培养目标。
传统的说教教育容易流于形式,实践育人是服务全人发展的突破点。应采用创新创业、社团活动、技能竞赛、志愿活动等多元化的育人模式,结合高职环保人才培养目标,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生态环保之美,服务大众之德、团队协作之重,促进学生全人发展。
对于年轻活跃、动手能力较强的高职学生而言,将人才培养、专业提升和创新创业紧密联系起来,由教师启发学生的创业意识,由学院提供一部分经费作为启动资金,学生能熟悉创业流程、积累创业经验、提升创业技巧。学院的万向教育基金——“创业筑梦”创业基金,即为学生创新创业类活动提供前期资助经费。例如,参赛的项目如果是产品创意类的,有成品或半成品,且有一定的市场发展前景;参赛的项目如果是创业类的,已有经营场地或其他模式,有经营成果,且发展势头良好。因此,学生与专业教师的主动参与性强,为学生全人发展、自主创业提供了较好的孵化作用。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社团活动和志愿活动,如环保专业相关的社团活动“五水共治下乡活动”“垃圾分类宣传进社区”“环保小知识宣讲进中小学课堂”,以及与食品、园艺等专业交叉的“爱心美食进课堂”“茶艺表演”“中式插花”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专业责任感和使命感。依托国际技能竞赛、国家技能竞赛、省市级技能竞赛,在专业教师与院系活动的共同组织下进行专业、院系和学院内的技能竞赛操练、选拔以及强化。专业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技能竞赛,学生利用空闲时间前往环保实训基地进行操练,学生将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提升专业技能,与相关院校学生同台竞技,展现专业风采。
综上所述,整合了“以社会为本”和“以人为本”教育观的“全人发展”教育,将越来越适应日益激烈竞争社会的需求。其在注重职业技能的基础上,更加推崇技能培养与实际运用的结合,采用开放性和探索式的学习法,运用专业与活动相结合的多元化育人模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社会责任感;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全面性发展,适应多元社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