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机关幼儿园 沈素贞
美国图书馆学家姆亚认为:“一个人对于艺术的认识、想象力的培养,对异国产生人类的共识、共感等胸怀,都是从阅读图画故事书萌芽的。”那么选择哪些绘本,挖掘哪些内容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和调动幼儿对于绘本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帮助幼儿增加见识、开阔视野,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呢?
“绘本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见到的书,是人在漫长的读书生涯中所读到的书中最重要的书。一个孩子从绘本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决定他一生是否喜欢读书。儿童时代的感受,也将影响他长大成人以后的想象力。”对于绘本的选择,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绘本的画面应新颖、新奇、有趣,同时具有适度的夸张、鲜艳的色彩、富有动感的特点。例如,日本画家宫西达也的绘本《我是霸王龙》的画面显得非常有力度,画家经过强烈的夸张和形象的对比,把恐龙的强悍很好地表现了出来。
绘本故事所表现的时间、空间、人物的变化等,很大程度上都是依赖画面实现的。例如绘本《小泥狗哈利》中,第一幅画面是哈利在浴池边叼起刷子,第二幅画面转换到叼着刷子的哈利急速地下楼梯。作者巧妙地把浴池处理成画面的背景,增强了画面间的连续性,有利于幼儿在连续性的故事情节中不断追寻、阅读。
绘本画面具有浓厚的趣味性才能够吸引幼儿。例如,沃尔夫·埃布鲁赫的《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讲的是一只小鼹鼠从地下伸出头,一条长长的好像香肠似的“嗯嗯”掉到了它的头上。可是它的视力不好,没有看清楚是谁“嗯嗯”在它头上的。于是,它依次找到了鸽子、马先生、野兔等检查它们的便便,想要找出“凶手”而展开的故事。最后,小鼹鼠在两只苍蝇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大狗这个“凶手”,并趁它打瞌睡的时候爬到屋顶把一粒小小的、黑黑的“嗯嗯”掉到了大狗头上,然后钻回地下了。这则故事展现了可爱的“以牙还牙”,非常的幽默有趣,深深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同时通过故事让幼儿认识了各种动物的便便。
绘本一般由很多幅画面组成,但是每一幅画面之间也是一脉相承、连续贯通的。因此,选择的绘本必须具有整体的传达性。例如,安东尼·布朗的《穿过隧道》讲述了兄妹两个只要在一起就吵个不停,经过在隧道中的一番冒险后,兄妹终于和好的故事。书的封面是妹妹正要穿过隧道的场景,脚边有一本打开的书,到封底则只有一个隧道口,书合上了,暗示故事已经讲完了。
绘本是一门直观的艺术。绘本的画面形象直观、构图连贯,艺术表现的夸张性和色彩运用的协调性,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给幼儿带来视觉上的冲击。画面表达的跳跃性显现出了画面语言的空白,能让幼儿的想象力逐渐萌芽。教师或者家长应引导幼儿利用语言充实画面隐含的细节,让幼儿从中感受到作品的情境和人物的心理。部分绘本的句子具有重复性,例如绘本《鳄鱼怕怕,牙医怕怕》《打瞌睡的房子》,但这些绘本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喜欢重复。他们在一遍一遍重复绘本的句子中,感受绘本故事中的美好和有趣;在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气为幼儿描绘故事的画面时,幼儿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绘本《打瞌睡的房子》是一本非常美好的绘本:“有一栋房子,打瞌睡的房子,它在雨中昏昏沉沉地睡着,房子里的每个人都在睡觉,而且睡得特别的香甜。老奶奶睡在大床上,小男孩睡在老奶奶身上,小狗睡在小男孩身上……突然,小老鼠跳了起来,小猫、小狗还有小男孩也跟着一连串地惊得跳起来。老奶奶压垮了床,大家都醒了。”书中以重复的句式,使文字带上了节奏和旋律,非常有趣且朗朗上口。故事中的角色每增加一位,文字就会随着书中角色的增加而累积,画面也跟着层层累积,画面细腻,人物表情和动作生动夸张,充满了动画的感觉。整个故事充满了幽默,在不断累加的句子中,运用不同的语调,由幼儿重复前面已经出现过的话,重复的时候,幼儿会有意识地模仿教师的语气,甚至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色彩,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幼儿。例如,讲到“老鼠吓了猫一跳”,提问幼儿:“猫被吓了一跳,是什么样的呢?如果你们被吓坏了,会是什么表情呢?”幼儿就会纷纷扮出他们理解的“吓一跳”的表情。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了不同语调和表情带来的美感。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绘本是一门直观艺术。作为幼儿园教师,要善于合理利用音乐,将其融入绘本,充分发掘音乐活动对幼儿的积极影响,让幼儿感受到音乐和绘本带来的精彩与乐趣,享受美。
例如,绘本《最好吃的蛋糕》中有趣的故事情节,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故事画面赢得了幼儿的喜爱。将绘本故事结合音乐,为幼儿创设感兴趣的音乐情境,引导幼儿倾听、感受、体验、理解、创造和表现音乐的过程,有利于提升幼儿的审美情感,陶冶审美情操,培养音乐兴趣。笔者将绘本中的故事配上音乐和动作进行表现,让平面的绘本立体起来、活起来,让幼儿获得了更加丰满的艺术经验。幼儿在已经有了较强的音乐感受力与表现力时,当播放第一段音乐的时候,幼儿分析了音乐的感觉和大象的脚步声一样,推测出是大象出来了。笔者把音乐活动与语言活动进行整合,将音乐与绘本相结合,生动有趣地表现了绘本的故事情节,拓展了幼儿使用语言、动作等手段进行艺术理解与表达的能力。对于音乐,笔者先让幼儿自主感受,说出自己的理解后,再做进一步的引导,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绘本中穿插的音乐符合故事情节的需要,幼儿能清晰地明白故事。例如,活动第一环节出示蛋糕图片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今天,森林里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们都在寻找着最好吃的蛋糕。于是它们举行了一场比赛,评出最好吃的蛋糕!你知道谁的蛋糕最好吃吗?(幼儿自主讨论)现在我们来听一段音乐,蛋糕的秘密就在音乐中。”第四环节:听一听,动一动。“小朋友们表现得真棒!那老师要来考考你们喽,请小朋友根据老师播放的音乐做出相应的动作,你们可要仔细听哦!”“森林里的小动物看见自己做的最好吃的蛋糕,看着我们的小朋友高兴得手舞足蹈,翩翩起舞,大象伯伯送来请柬,现在请小朋友和我们一起去参加森林里的舞会吧!”将音乐与绘本故事相结合,生动有趣地表现了绘本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倾听、感受、体验、理解、创造和表现音乐的过程中,提升了幼儿的审美情感,陶冶了审美情操,激发了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幼儿使用语言、动作等手段进行艺术理解与表达的能力。
只是让幼儿读懂图意、理解绘本的意义,不是绘本阅读的全部,教师借助绘本的情景,让幼儿置身在绘本的情景中,以切身的角色体验开展多元一体的活动,才能让幼儿愉快地完成教师挖掘的课程的学习。
例如,大班绘本阅读《一根羽毛都不能动》,教师借用了绘本中的故事情景进行体验式阅读与学习。教师抓住“守规则与守信念”这一教学点,让幼儿参与“熊和石头人”的游戏,幼儿亲身体验故事中的角色心理。教师策划两次游戏,循序渐进地让幼儿感知“规则与信念”两个抽象的概念。第一次游戏,幼儿在“不许动”的口令中体验规则的存在,在“你是怎么做到不动的”的讨论中获得方法。第二次游戏,教师有意识地增强游戏难度,游戏中教师不断重复“一根羽毛都不能动”来提醒幼儿坚持自己的心理意念和控制自己的肢体动作。幼儿能在游戏中体验无论外界如何干扰,只要内心有取胜的坚定信念、有坚强的自控力,坚持就能胜利的道理。幼儿在情景体验中还能学会总结经验,体验成功的要素是要有克服困难的心理准备和取得胜利的坚定信心。
多元阅读背景下的绘本阅读,让幼儿在体验、游戏中走进绘本,能使幼儿“读之有味,读之有悟”,尽情地感受绘本带来的乐趣,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