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问题意识,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2020-12-19 05:16福建省福安市下白石中心小学钟纯安
亚太教育 2020年15期
关键词:意识核心素养

福建省福安市下白石中心小学 钟纯安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聚焦核心素养,是学科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诉求。对于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来讲,问题意识极为重要,这不仅仅是掌握数学入门知识内容的根本,更是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内容的前提。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刺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其可以更加深入地参与数学教学活动,进而在教师的循循诱导之下培养自身数学思维和良好学习习惯,为今后的生活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基于问题意识的培养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意义

所谓数学核心素养,指在数学知识学习当中所习得的能力和水平,进而以基础的数学知识技能去开展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培养数学核心素养重点在让学生不断地学习知识,了解数学的实质与思想,知道数学全面性、长效性以及综合性等显著特征。由此可见,数学核心素养并不单单指数学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也包含了数学这门科学的情感与态度,主要强调的是学生行动能力与学习行为反思。

创新意识作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往往离不开问题意识的驱动。问题意识作为学生思维发散的推动器,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从古到今,众多教育学者对于学生提问都给予高度重视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便以“不耻下问”表明了学生需要多提出问题的观点,强调了提问在学习中的关键性与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养成的重要性。不过,问题意识并非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而需经过后天的训练与培养。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助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

二、培养问题意识,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

(一)营造平等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于课堂纪律要求非常严格,讲究“严师出高徒”“无规矩不成方圆”,也就造成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过于拘谨而不敢提出自己的见解,导致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地位。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而言,这种教学模式带来的限制过多,实践证明教学效果提升并不明显。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念,将学生与教师摆在平等的位置,力求营造平等的教学与学习氛围。基于此,学生学习时能够身心轻松,从而能够大胆地提出问题,表达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疑惑,而教师在接收学生的反馈之后,也能够及时解惑以及调整相关教学手段。

比如,在讲解“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这个内容时,在正式讲授之前,教师便用和蔼的语气向学生缓缓道来:“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去参观我们学校的‘童心园’,你们谁能够说出图上有多少人?分别是哪些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教师以轻松活泼的语言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与教师得到有效的交流和互动,一扫过去紧张、拘谨的数学教学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逐步促进其问题意识的养成,有效提升其数学核心素养。

(二)重视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善于提问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除了让他们敢于开口提问之外,还需要教会其提问的相关技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新教法,有意识引导学生去察觉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望,所提的问题能够点重点突出、扣住难点、目标性与意义性更强。

1.问题的出处

由于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时间并不长,所以他们的数学基础没有非常牢固,对于如何去发现问题也会显得较为茫然。实际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蕴藏着许多问题,只需教师稍加引导,就会起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可让学生去思考所学数学知识的来源,引导他们将新知识与已掌握的旧知识进行比对,从中察觉二者的关联,但是又不能下定论,此时学生便不由自主地提出疑问。

例如,在讲解“厘米”这一部分内容时,学生便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厘米”与“米”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在自己不太确定的情况下向教师提问:“厘米与米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两个单位能够换算吗?如果能,该要怎样进行换算?”等等。又如在教学“8 的乘法口诀”新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回忆“7 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提出问题,从而推导出8 的乘法口诀。在教学“认识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引导:“结合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这类问题的提出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进行归类、比较,加强知识间横向及纵向的联系。

此外,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的公式定理,教师则可多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些定理为什么会是这样定义的?教材中的例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懂得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进而将自己所思所想的疑惑提出来,并且直击知识点的要害。

2.提问的技巧

在小学数学学习当中,学生准确地发现且提出问题固然重要,但如何将自己发现的问题清楚地表达且让他人完全理解同样重要。唯有他人完全理解,才能进行解答。实际上,小学数学的知识点较为简单,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贴近,所以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通过对数学现象的深入观察,尝试着相互之间进行提问。

比如,在讲解“长方体”相关内容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对长方体的模型进行仔细观察,然后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看看学生能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如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每一个面是什么样的形状?有几条棱,几个顶点?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学生提问的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并鼓励学生对教师已给出答案的问题进行深入追问,对存疑的知识点刨根到底,让每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都有更为明确的解释。对于学生的提问热情,教师要给予充分鼓励,让学生在不断地提问当中去提升自己的提问技巧性。

(三)创设针对性问题情境,让学生爱上提问

小学阶段的孩子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知欲望,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充分认识到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与认知发展规律,以此作为基础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能够在提问中体会到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所讲授知识点的不同去创设针对性的问题情境,让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与创新性,抓住学生的眼球,使其不由自主地提问,促进其勤学好问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这一课时,教师根据教材知识,并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创设教学情境。有一天小明跑回家向爸爸哭诉:“为什么隔壁的小红每年都能够过生日,而我8 岁了却只过了2 次生日,我想要每年都吃生日蛋糕行不行?”小明爸爸笑着回答:“傻孩子,这可由不得你啊,你的生日不是年年都有的。”在讲完故事之后,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提出问题,小明爸爸的话到底什么意思?为什么小明8 岁却只过了2 个生日?通过针对性问题情境的设置,学生的探知欲望被唤醒,思维在情境中得以活跃,使得学生迫切想探索知识的内核。此时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去结合所讲的数学知识,从中去寻求问题情境的答案,进而让学生乐于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四)培养学生提问技巧,让学生学会提问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培养学生敢问善问,更要教学生学会提问,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和技巧。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做些示范,启迪学生体会老师是怎样提问题的,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寻找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如在观察中发现问题;从新旧知识对比中发现问题;从探究中提出问题;在似懂非懂环节中发现问题;在认为疑惑的事物上发现问题等。

例如,在教学“3 的倍数特征”时,笔者先让学生回忆“2和5 的倍数特征”,它们的共同点是只看个位上数的特征。这时引导学生发问:是不是3 的倍数特征也与这个数的个位有关系呢?当学生在发现13、16、19等均不是3的倍数时,又引导学生提问:3 的倍数特征的数与个位上的数无关,那与什么有关呢?引导学生从新旧知识间的比较中提出问题,进而在不断探究中发现新的问题。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思维活跃,在质疑中产生问题。可见,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创造能力,对学生终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更深层次的要求。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硬核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养成良好的提问习惯。通过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意识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