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张巧平
习近平总书记说: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中国人民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我们要使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成为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支柱,成为每一个公民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而青年一代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高校承担着培育青年一代的历史使命,应当将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的全过程。
大学使命和责任担当重大或崇高,不是选尽华丽辞藻自我宣扬,而是历史赋予、社会倚重、人心仰仗和大学承命、知道行道、贡献奉献得来的。大学是传播知识、创新与传承文化、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传播和引领各种思潮的重要阵地。高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文化建设,就是要培养青年学生在大学多元的文化意识形态中,自觉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广大师生逐渐形成坚定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认同。
高校是培育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高校应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为载体,让核心价值观渗透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以理想信念为基点,扎实推进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努力构建“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4 年10 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从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文化育人、制度建设和研究传播五个方面,来积极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高校在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构建了具有时代特征和丰富内涵的校园文化,但同时也伴生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当前,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对于熏陶大学生的高雅情趣、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思想教育功能还不够凸显。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多渠道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使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渗透青年学生心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成为新时代大学生行动的自觉,要像空气一样弥漫校园的每一寸角落,就是要求高校在育人机制中既要在理论上培养学生的价值认同、心理认同,又要在实践中通过开展“两课”活动传播核心价值观。但由于培养载体的制约,高校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教育面还不够广泛,对于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还有待加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一项需要系统而细化的工程,它需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开展顶层设计项目,要使核心价值观被广大师生认同和践行,关键要建立完善的培育机制,需要从校园文化景观、校园文化阵地、师德师风建设、校园文化精品等方面着力融入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这需要树立全员参与、全程培育的理念。目前,高校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还不够完善,培育的主抓手较多的是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工作部和党委宣传部在合力,全员参与、全程培育的意识还不够强。
机制是指系统内部各个构成要素相互联系、制约、作用的联结方式,以及为完成整体目标发挥整体功能而开展的良好的运作模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并融入大学校园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使它能被广大师生认同、接受和自觉践行,关键在于要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校园文化成效的关键在于它能被广大师生接受、认同并积极参与实践,如果不能被广泛认同,它引领校园文化就会成为空中楼阁。首先,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结合国内外形势和生动的案例向学生讲授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精髓。其次,要做好优秀传统文化、党史党建的学习和传播。高校可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指标中。再次,通过社团、党团活动、班会多层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班主任或辅导员可开展如讨论、辩论、手绘海报、书签制作等比赛,使核心价值观成为青年学习生活的核心内容,并逐渐形成奉行的坚定信念。
实施“核心价值观育人体系工程”,就是要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一是充分依托党校、团委青马工程、各班级党章学习小组等平台引导广大师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党团理论知识,使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好地融入每一次课堂;二是结合十九大召开等重要时间节点,深入开展主题团日、班会课教育,引领学生增强“四个自信”;三是开展家国情怀和实践教育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我的中国梦——立志·修身·博学·报国”主题教育活动、“经典文化朗诵”等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育;四是以校史、校训等为载体,开展“爱校荣校”系列征文、摄影、朗诵活动;五是大力培育学生工匠精神,以创新创业为抓手,大力推动挑战杯、“互联网+”等创业竞赛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匠心文化”。
大学校园文化与其他文化形态在培育过程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大学校园文化是有意识和具有明确的导向性的,它的教育功能直接影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效果。首先,要加强对广大教师和理论传播工作者的教育,强化他们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进而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在这种力量的带动下,能自觉审时度势地思辨各种价值观和种种社会思潮;其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魅力,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培育,不断增强青年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心理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最后,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大学精神、教风和学风建设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五四重要讲话中,深刻地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号召广大师生要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以点带面,使之成为广大师生学习的楷模。一是在教师中开展“师德建设”“师风建设”等活动,引领高校教师努力成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模范,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五四重要讲话中提到:新时代教师要牢牢铭记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深厚的学术造诣打开学生的理想之门。二是组织开展年度评优活动,利用网络、橱窗、媒体等方式展示教师和学生的优秀事迹,让广大师生通过身边的榜样力量不断鞭策自己。三是完善奖、助学体系,开展精准评价工作,建立学习典型的激励体系,形成激励长效机制,使广大学生能自觉地向榜样学习。
宣传舆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一是着力打造校园特色文化,通过校训、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方式激发广大师生爱国爱校的情怀,通过整合学院媒体力量,搭建多方位、多角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平台。二是在班级中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小组,邀请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家开展定期辅导,努力形成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良好氛围。三是积极探索新媒体的宣传功能,积极开展“人民网”“光明日报”“青鲁班”等App 的学习,积极搭建微信平台,进一步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途径,深化学习成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培育学生爱岗敬业、孜孜不倦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高校要充分利用职业教育资源,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深入推进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促进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大力开展科技文化艺术节、技能竞赛月等活动,寓素质教育于日常工作管理和实践活动之中。要认真开展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争创优秀校园文化成果,形成“一校多品”“一院一品”的校园文化品牌格局。
实践服务是高校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学习转化为实践的一种方式。首先,要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实践。实施“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促进政、校、企等按照“目标共同、机制共建、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原则建立实践育人共同体,为学生实践搭建平台。其次,高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调研,为科学的政府决策和社会管理提供帮助,为促进当地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价值。如某学院的下乡队伍调研报告《美丽乡村视域下的水环境保护研究》一文从当地的水环境建设、水库治理、生态迁移等方面开展深入的调研,通过分析问题,提出了水库治理、水环境保护、生态补偿等方面的对策,调研报告获得了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了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自信和文化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