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2020-12-19 03:29:38福建省漳州市高坑小学林丽萍
亚太教育 2020年16期
关键词:分层基础信息技术

福建省漳州市高坑小学 林丽萍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变革,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全面普及对当下小学教学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指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提高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正确认识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并采取相关措施提高教学效率,是当下阶段小学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解析

信息技术专业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学做起,通过科学的教学指导学生,形成扎实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基础,对学生的求学之路是一个重要保障。纵观当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学生的专业基础参差不齐。一般而言在学习一门新课程之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储备接近于零,即便有学生对所要学习的专业有一定了解,但当正式进入学习环节时仍然要从头学起。但是这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并不适用,很多学生在正式学习这门课之前就已经具备了相应的知识基础。这主要是因为计算机的普及让很多学生很早地接触了这门技术,甚至有学生在上学之前就能熟练地应用计算机展开相关操作。不过仍然有部分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生之间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参差不齐,这是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面临的客观事实。第二,学生在学习中受外力影响很深。掌握信息基础知识是这门课程教学中对所有学生提出的要求,但是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却不同于学生所理解的信息技术。很多学生掌握信息基础知识主要是通过休闲娱乐的方式,例如喜爱玩FPS 游戏的学生为了设置游戏道具“烟雾头盔”而学会了调整电脑的分辨率,这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以娱乐为目的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案例,而这种案例在小学生群体中比较常见。当教师正式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学生使用电脑进行操作,在此过程中会面临很多诱惑(比如网络音乐、网页游戏),一旦学生被这些事物所吸引,课堂学习效率便会大打折扣。而这一点也是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最为头疼的地方。第三,实践操作为重点。信息技术教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如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直向学生传授书本的理论知识,会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因此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坚持实践教学,让学生走进微机室一边接受教师的理论指导一边开展相应的实践操作。只有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率的建议

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对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开展相关教学措施提升教学效率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本文中,针对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率提出的建议就是分层教学法。下面笔者分几个步骤详细论述这一方法的使用。

(一)依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划分学习层次

依据学生的学习基础科学划分学习层次正是考虑到学生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基础参差不齐。以我校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为例,在上课第一天,教师讲课之前部分学生就能完成“开启动电脑—打开搜索引擎—搜寻自己喜欢的图片并下载—更换电脑壁纸”的流程,而有些学生连最基本的开机都不知道如何操作。学生之间表现出的巨大的信息技术基础差距,客观上要求教师必须划分学习层次,开展分层教学。为了实现分层教学,教师首先要和学生家长展开沟通,了解学生对电脑的熟悉程度。例如有家长反映,某位学生的信息技术掌握得非常熟练,甚至当家长遇到某些电脑问题时都需要孩子给予帮助。此时教师应当把这名学生做重点标记,并把他和其他信息技术基础掌握牢固的同学划分为一个层次。而有些家长反映,某位学生对电脑了解甚少,休息时间也很少打开电脑进行娱乐活动。教师也应当把这一类学生划分到一个层次。粗略的划分层次后,教师要进行再次检查,例如可以设置信息技术操作题目,比如要求学生开关机、利用搜索引擎查阅资料以及下载相应的文件到固定的文件夹等。通过学生做练习的方式再次检查分层是否科学合理。需要指出的是,在划分层次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适度原则。假设全班共有三十名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数量和其信息技术掌握基础情况,把全班同学划分为三个层次。不可以划分过多的层次,过多的层次会加大教师的教学压力,也不可以进行过少的划分,过少的划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依据划分的学习层次开展教学

在根据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情况合理划分层次后,教师要开展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针对信息技术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在规定的知识学习范围内,让学生自己选择想学的知识内容。例如这一层次的学生共有十名,一半以上的学生都想学习电影下载以及Photoshop 软件的使用,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把这两个部分作为教学目标并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从一而终的教学原则,学生也要耐心学习,不可以秉持三分钟的热度,今天想学电影下载,明天想学Photoshop 软件,后天又想学PowerPoint 的制作,这种所谓的学习诉求是不能被教师接受的。而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偏向实践的课程,笔者认为,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要比掌握理论知识更为重要。理论知识掌握再牢固,不会动手操作,也不过是纸上谈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坚持实践教学为主的基本理念,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实践、摸索。教师在旁予以正确指导就可以了。而针对信息技术专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而言,教师也要加强关注力度,从开关机、注销以及重新启动等基础操作开始,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理念,认真指导每一名学生。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保持足够的教学耐心,肯定学生的进步,切不可因为学生屡教不会而斥责学生。

(三)在分层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之间交流

分层教学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基础能力。因此,无论何种手段,只要达到这一教学目的便可以在教学中得到运用。而要想实现分层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最重要的一点是形成良好的互助氛围以及建设亲密的团队协作文化。虽然教师把学生进行了分层,但是这绝不是把全班同学划分成若干个小团体,每个团体之间相互独立甚至对立。分层只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交流合作,强弱互补,相互学习,最终目的是实现全班学生的共同进步。因此,教师要注重塑造优质的团队协作文化,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在开展分层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交流合作是提升每一位学生信息技术专业知识水平的有效途径。例如信息技术基础较好的A 同学和信息技术基础有待提升的B 同学,两个人同住一个小区,平时经常一起上下学,彼此相处非常融洽。教师就可以让A 同学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方面给予B 同学一定的指导,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可以节省教师的教学精力。与此同时,教师也要表扬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的人和事,在班级内塑造团结奋进、拼搏进取的良好学习氛围,影响全班学生,激励全班学生积极进取。

(四)做好与学生家长的沟通

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展开沟通是实现分层教学效率最大化的重要手段。因为在学校和教师看来,分层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在一些不明具体情况的家长眼中,自己的孩子被划分到了比较低的层次就意味着受到了教师的歧视,而教学歧视是不被允许的,所以家长就有可能会影响教师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因而,在落实分层教学的具体计划时,教师要注重和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将分层教学实施目的、具体过程以及典型的成功案例告知家长。通过这种方式最终打消学生家长对学校的误会,真正理解学校进行分层教学的原因和用心,最终实现分层教学工作的顺利推行,学生学习素养的全面提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大部分的工作领域都需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专业能力,甚至是在平时的生活中也离不开一些必备的信息技术专业能力。掌握并熟练运用这些能力对学生的学习、生活都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并努力提高每一位学生的信息技术专业能力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猜你喜欢
分层基础信息技术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工程与建设(2019年2期)2019-09-02 01:34:14
雨林的分层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劳动保护(2018年5期)2018-06-05 02:12:02
有趣的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