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攀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成都 611830)
2018 年12 月29 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 ~2022 年)》, 《计划》是推动高校加快构建服务支撑乡村振兴科技创新体系的指导性文件,对高校科技创新服务乡村振兴作出了总体设计和系统部署。 《计划》 出台后,各高校积极响应,发挥高校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积极作用。
高校作为知识储备的重要阵地,应该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目前,已经有很多高校制定了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方案,共有13 所高校成立了乡村振兴学院。很多高校围绕乡村振兴,将高校科技成果和人才优势转化为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产业新动能。2018 年6 月10 日,电子科技大学、西华大学、四川传媒学院、成都工业学院等19 所驻区高校代表与郫都区战旗村、先锋村等33 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分别签订结对共建协议。根据结对共建协议,签约高校将为对应的签约村的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文化建设、组织建设等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为示范村量身定制发展规划,充分挖掘乡村的发展优势,推动乡村发展。
近年来,我们重视对农村实用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大学生村官、科研杰出人才等的培养,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远远不能适应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要求,突出表现在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等方面。
目前,乡村人才向非农领域流失现象严重,农业农村后备人才不足。现在很多村子的现状是“386199”部队(妇女、儿童、老人),再过10 年、20年,“谁来种地”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对此,我们国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提出培育职业农民的举措,因此,高校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实施乡村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培养新一代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使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针对此,由四川师范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理工学院三校组成“校校战略联盟”,与地方政府联合共建新农村建设学院,新农村建设学院是新时期实施乡村培训的一大创举,他们对农村青年进行针对性强的实用技术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生产、经营、管理的本领,让他们都成为懂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带动乡村振兴发展的中流砥柱。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高职院校要大规模扩招100 万人,招生对象除了过去传统意义上的高中毕业生之外,还增加了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一些群体。这对于乡村振兴来说,真的是一场及时雨。
乡村振兴需要各方面的专业人才,高校要创造条件让各类人才活力迸发。2019 年3 月29 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19 年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工作的通知》。 《通知》 中指出要继续实施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的人才,给农业农村的发展增添更大的活力。
3.1 培养懂农业的时代新人。2017 年,我国粮食总量、肉类总量和水产品总量分别为6 亿多吨、8 540万吨和6 900 万吨,均居世界第一位,人均数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同时,农产品贸易额2 014 亿美元,其中进口为1 259 亿美元,出口为755 亿美元,逆差达504 亿美元,反映了我国农业大而不强的基本现实。当前我国农业安全、粮食安全仍面临较大挑战,因此,要认识到我国农业仍面临较大的挑战,涉农高校要进一步明确办学方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培养更多农业农村所需要的新型人才。
3.2 培养爱农村、爱农民的时代新人。只有爱农村、爱农民,才能更加深刻理解农业的基础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是下乡知青,对农村情况有深切感知,对农民群众有深厚感情,所以才能对“三农”问题有深刻思考。因此,高校要实行积极有效的人才政策,打好“乡情牌”,念好“人才经”,引导大学生“上山下乡”,利用所学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