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水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并促进社会的进步。我们所研究的“促进式教学”就是基于学生需求,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整个身心都能沉浸在自发学习中,从而能自觉地将认识活动和情感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得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初中数学“促进式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习得数学学科素养,形成数学思维品格与能力。一是关注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要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数学课堂中,为了能更好地达成课堂教学目标预期效果,要求教师以促进学生成长作为主要要求和目标标准。二是以促进数学学科三维目标达成为课堂教学基础。我们要求每位教师不但自己明白数学学科内容的三维目标,而且一定要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科内容的三维目标。三是以促进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与变化为宗旨。
“促进式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促进学生成长的教学目标,在研究中我们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促进式教学”要求教师必须以学生实际确立教学目标,也就是基于数学课程目标从学生实际出发,设置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教学目标,这样课堂教学才有价值。另外,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也应设置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设计每个学生自主思索的平台,让学生能用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于思考、善于探索、长于合作、追求真理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品质。充分考虑学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促进式教学”强调“教”服务于“学”,教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学,依靠学生自主动手实践、探究、合作与交流来实现教学任务。“促进式教学”要求教师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思路,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如:在学习反比例函数时,教师可以基于学生对代数式比较熟练的学情来设计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是学生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促进式教学”认为教师只有深入地进行学生调研,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和水平来定位教学目标,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逐步增强自己发现和归纳的自觉性,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不断的提升,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
“促进式教学”倡导了解教学对象的差异——学生差异。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应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差异,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方式差异,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根据对象确定分层设定,架好学习的桥梁,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吃得进,能消化”,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跳一跳,摘得到”。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不但要依据课标、依据编写基点、依据学科特点,更要基于学生需求,基于学习兴趣的满足和基于师生间的信任与尊重,依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利于学生思维力的提升,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等等。基于“生成性教学”理念,人们对于教学内容有了新的认识。教学内容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
“促进式教学”强调设计单元教学内容时需要教师认真分析课程标准、教科书,合理选择和组织单元教学内容以及合理安排单元教学内容的表达或呈现。在设计知识性的教学内容时,应注意以下要点。
首先,教师要选择适宜贴切的内容。“促进式教学”强调学生的需要、愿望、兴趣与学习材料的关系,所选教学内容最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学生心理水平为基础,又有发展性和启发性。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过程,与一个人的生活、实践息息相关,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学生所关心的。它影响着学习者的态度、认识、情感、行为和生活。教师需要认真研读所选材料,教师只有认真地研读文本,并获得相应的体验,课堂上才会与学生有共同的认知基础、相同的情感体验和共同的话语前提。
其次,组织内容时要把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心理顺序相结合。因为两者在很多情况下不一致,设计教学内容时必须考虑知识系统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学习活动内在的认知规律的差异和顺序。
最后,“促进式教学”强调根据学生的需要确立教学重点难点。任务分析理论通过对学生起点、教学目标的分析,由此确定教学设计中“实际上需要教什么”和“实际上最好用什么去教”的教学内容。无论课程、教材处于何种情形,了解学生的需要是确定教学内容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以及决定进行何种任务的后续学习。
教学过程,即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自身的过程。“促进式教学”强调要基于学生来实施教学活动。具体而言,(1)基于学生已有储备。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在教育实践中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给予了传统的教育理论很多的启示。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储备和知识储备,遵循生活逻辑,遵循发展逻辑,遵循思维逻辑,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乐于参与的情境,以唤醒学生的思维。(2)基于学生兴趣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一些内容不感兴趣时,教师再费力也不会有好的效果,因此,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喜爱的唱、游、画、演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基于学生的能力特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清楚学生处于何种发展阶段,要了解学生的能力(包括思维、想象、表达、元认知等各种能力)达到什么程度,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活动,因材施教。
“促进式教学”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诸多变革,我们已初步建构了“一主两翼”课堂范式:“一主”就是以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为中心,整节课或课的一个部分呈现“师生促进、自我促进、生生促进、评价促进”四环节。“两翼”就是辅以“媒介促进和评价促进”来对课堂进行补充拓展、矫正激励。教师引导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学习方式,并越来越多地尝试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我们团队以“互联网+”为媒介,尝试进行了如下几种新的学习方式的实验。
(1)协作学习。以学生为中心,更加重视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共同协作,以及基于真实生活中的问题。课前学生先学,课上由学生提出问题或疑难,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做好组织、引导、启发等工作,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学习成效。
(2)主题学习。基于互联平台、学习辅助软件等,引导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经过结构化的主题进行学习。强调“做中学”,并以活动、专题及解决问题等方式作为学习的主轴,主要在学科内拓展的主题活动中进行。
(3)混合学习。集合互联网线上和线下各自的优势,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速度掌握学习内容,教师关注更需要帮助的学生。随着大数据在教学中的大量运用,自适应学习以及数字化平台技术的越来越成熟,混合式学习也变得更吸引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促进式教学”就是从学生出发,在学习情境的创设、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方式的选择等各方面想尽一切办法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做到教为了学生的学,教为了学生素养的提升,教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