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初,多家媒体收到了一份内容为“9月16日阿里巴巴动物园,有新动物出没”的邀请函。于是乎,马云憋了三年的大招“犀牛智造”自己揭开了盖头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之中。“犀牛智造”是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制造平台,它首次涉足的就是服装制造领域。据说,“淘宝”革了“实体店”的命,那么“犀牛智造”就是要革了“工厂”的命。我们今天就追根溯源、抽丝剥茧来探讨一下关于服装工厂智能化那些事。
2020年9月16日,阿里巴巴打造的全球首个新制造平台——“犀牛智造”正式亮相。与此同时,阿里新制造“一号工程”——“犀牛智造”工厂也在杭州正式投产。
通过阿里巴巴公布的资料来看,犀牛智造会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从淘宝天猫、社交资讯、潮流趋势等大样本中,洞察出消费需求,给到品牌商级的销售预测建议,指导品牌商生产爆款产品。其通过自研柔性制造系统及物联网布局,可做到服装产品100件起订,7天交货。
简单地说,“犀牛智造”就是通过它自己的大数据分析、统计来告诉服装工厂应该生产什么款式的衣服,生产多少件合适。我们也可以将其看成一种新的计划经济模式,整个生产链完全按照人工智能的算法得出的结论来进行计划,并依照此计划组织生产。
不过,这与我们传统服装企业多年前就推出的服装定制模式,似乎大同小异,都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制造服装产品。比较大的区别在于,借助于某宝、某猫网购平台,犀牛智造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更为便捷,获取消费者需求,并整合消费者需求再将数据提供给其下属的服装工厂进行生产的优势更为明显。
实际上,“犀牛智造”对自身的定位也是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制造平台。其主要工作是大量运用云计算、IoT、人工智能技术,为淘宝、天猫的商家提供服装这大类的货品。目前,“犀牛智造”仅对少数阿里巴巴旗下电商平台的网红商店、大V商店等客户开放。
据一位使用过“犀牛智造”的某品牌网红商店负责人介绍说,在网上的直播预售后,连夜定制了一批十二生肖T恤衫,12个神兽不同颜色、尺码一共1200件。而这类型的订单在以前很难找到能够和愿意接单的工厂。另外还有一间网红商店,准备了几十种图案和上万条文案,放在网店上等消费者自己选择,接单后再通过犀牛智造来按需生产。据说,通过这样的方式销售T恤衫基本上可以做到零库存。
那么,“犀牛智造”产业链另外一头的服装工厂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犀牛智造”的CEO伍学刚在接受采访时,明确指出“犀牛智造”要做两件事情。一件是面向淘宝商家,以销定产,做到小单快反,解决服务和成本难题。另外一件则是赋能服装工厂,做到“合理安排产能”。通过犀牛工厂这个样板间,未来将数字化生产模式“移植”给成百上千家工厂,让工厂生产流程数据化和透明化。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没有错,这跟几年前阿里巴巴B2B商贸平台1688搞的“淘工厂新制造”项目大同小异。
当年这个项目声称改造后的每家工厂,将每天超过1亿次扫描变成可量化数据上云,系统自动将工厂和买家匹配成组,由订单协同虚拟机器人在线进行生产计划管理自动跟踪生产计划,发放任务,并且提供每日出货量自动更新,订单状态异常预警以及产线视频点播等服务。据说经过改造后的淘工厂可使排产提升6%,交付周期缩短10%。
而具体参与改造的流程就是小服装工厂5万元采购一套结合了人工智能和IoT技术的软硬件设备。由于该项目宣传中是以“计算机视觉”和”线上大数据分析”为实现小单快反和按销生产的关键技术。所以,其具体改造之后的情况据当事人介绍说是“只是在不大的空间里,包括裁床、缝纫等所有生产环节共装了大约20个摄像头以及可满足实时监测的边缘服务器”。
目前,阿里巴巴1688的“淘工厂新制造”项目已经停止。而当年参与此项目的一些小服装工厂,可能多数都已经倒闭,目前也很难再联系上。
通过“犀牛智造”发布的样板间工厂来看,其核心内容大致包括中央舱智能舱、裁、配系统;智能导航 “棋盘式吊挂”系统;数字印花技术;E-Flow雾化洗水技术等。不过,这些所谓的高大上技术、系统对于服装企业来说并不陌生。前几年,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转型升级中提到的机器换人,就涉及到服装吊挂系统。这一技术大约早在2008年左右就传入内地,目前在江浙一带的服装工厂使用较多。更不用说数字印花技术、雾化洗水技术等已经在传统服装企业中运用得比较成熟的技术了。
伍学刚表示,这个工厂做成了,以后会和1000家服装工厂合作,帮他们改造成“小单快反”的模式。那么,问题来了。当年服装企业搞机器换人,就是因为前期投入成本太高以及融资困难等原因而举步维艰。财大气粗的阿里巴巴搞一个样板间工厂自然不在话下,但是要求被改造的服装工厂也照葫芦画瓢,改造需要的钱从哪里来?
实事求是地说,从目前“犀牛智造”发布的信息来看,几乎囊括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经常提及的各种概念。但是,对于“犀牛智造”服装工厂的技术能力、商业模式、产业定位大家都还是一头雾水。也就是说,它究竟是什么?想干什么?要干什么?能干什么?依然是给人一种云山雾罩的感觉。
目前来看,“犀牛智造”很可能是想搭建一个整合了商家、工厂、设计师等的新型智能化平台。阿里巴巴绝无可能真正去进军服装行业,因为这个行业太过复杂,并且很多环节仍然离不开人工操作。“犀牛智造”之所以选择搭建一个样板间服装工厂,很可能是因为不论淘宝还是天猫,服装销量的规模最大,其掌控能力也最强。
C2M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型生产模式。要求生产制造以用户为核心,打通消费者和制造商之间的数据流,消费者直接向制造商提出个性化需求订单,制造商根据用户需求设计、采购、生产、发货。
值得注意的是,C2M模式对于服装生产企业来说,最大的优点在于库存积压问题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但是,对于整个服装产业链而言,牺牲掉的将会是经销商和品牌商这两个环节。国内各大电商平台C2M的布局都早已经展开,淘宝拿出了“超级工厂计划”和“百亿产区计划”,拼多多推出了“新品牌计划”,京东则上线了京喜APP,将重点放在了电子产品和家电行业。
C2M模式实际上并不是什么新鲜东西,顾客直接面对生产者在我国历史非常悠久。在并不遥远的过去,逢年过节普通人要想制作一件新衣服必然要去裁缝铺找裁缝,量体裁衣。这就是最原始的C2M模式,一对一定制,只不过传统裁缝铺的服务范围以及产量都非常有限。
时至今日,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现代C2M模式仍然未能完全实现“质”的突破。主要原因在于,即便是通过电商平台也难以做到通过消费数据来分析用户需求,并及时将这些数据和分析结论反馈到服装生产企业。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每一个人都是服装产品的消费者,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就会明白,在现实生活中,当购买服装类产品的行为发生时,有多少人是带着自己明确需求目的去购买服装的呢?所谓“逛街”“逛商城”,重点都在于这个“逛”字上。绝大多数消费者在买衣服之前并没有明确的目标,而是在逛的过程中,发现了适合自己或者自己喜欢的衣服再试而买之。而在电商平台买衣服,目前一般只能看图片、凭感觉,大有盲人摸象的意味。这也是网购服装类产品退换货比例高、纠纷多、投诉多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试图通过电商平台的消费数据来分析消费者的需求,实际上差不多相当于问路于盲,其结果大概率也不会太准确。
同时,消费者的需求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服装生产企业难以完全理解。比如说,某某消费者想要一件某某明星在某电影里某场合穿着的那件长款连衣裙。因为电影里看起来女主角穿的这裙子的长度到了及脚踝的位置,看起来比较飘逸,有一种自带仙气的感觉。然而,女明星穿起来很漂亮,不一定消费者本人穿起来也同样漂亮。因为除了长相之外,普通人一般没有女明星那样的身材。所以,即便是服装生产企业按照消费者的要求,照葫芦画瓢制作一件一模一样的连衣裙,消费者穿上身的效果欠佳,或者是腿短了,或者是腰粗了,完全没有了飘逸、自带仙气的感觉,同样也是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
另外,从服装生产企业自身方面来看,在思维习惯、工艺技术、管理系统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还需要转变和改进。
从技术角度来说,消费者通过网商平台下订单之后,服装生产企业首先需要将这些各不相同的订单与自己企业以往针对物资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等系统相结合。
更重要的是,服装生产企业还需要将消费者定制的内容转化为自己能够生产的工艺要求以及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这其实才是C2M模式最难以突破的瓶颈障碍。比如说,如果有消费者在定制婴幼儿服装的时候,偏偏指定要B类面料来制作,服装生产企业应该怎么办?实事求是地说,如果此类情况数量少,一件两件还可以和消费者协商解决。但是,此类情况一旦数量过大,服装生产企业根本无法对每一个订单去进行核定、协商。这个时候,势必需要自动化系统和信息化系统来处理。
也就是说,要完成对C2M模式的突破必须要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这实际上也就是工业4.0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那么,我们知道目前主要问题在于缺乏足够的技术能力来加快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进程,以及利益相关者普遍不愿意改变等。
因此,C2M模式看起来很美好,优势也确实很明显,尤其是还能够实现服装企业零库存等等。不过,真正实施起来也是困难重重,绝非搞一两个样板间工厂就能实现的。
据相关媒体报道,“犀牛智造”的样板间工厂里“车间屋顶遍布着科幻色彩的棋盘式吊挂,服装零部件在吊挂上往来穿梭。缝纫机旁,经常有人敲打电脑;而工人的手边,也有一台iPad……”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不就是活脱脱的一个智能化、数字化服装车间吗?
众所周知,服装生产是把平面料片进行缝合制成成衣的过程。主要包括人体数据采集、款式设计、样板打制、号型研究、布匹裁剪、裁片缝合、成衣整烫、成品检验等生产环节。万变不离其宗,智能化、数字化服装车间仍然也是依照上述环节进行服装产品的生产。不同之处在于,后者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智能设计研发系统、量体数据处理系统、智能打版与裁剪系统、智能缝制系统、智能整烫系统以及智能配送系统等。
“犀牛智造”寄希望于通过电商平台收集、分析、整合关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能力等各种数据。但实际上,对于智能化、数字化服装工厂来说,最重要的还是采集人体数据、确定服装号型,从而建立企业内部标准化的量体作业文件,建立标准号型库,以及具有数据采集、录入、比对、分析、判号、归号、汇总功能的软件系统。
据了解,我国已经有很多服装生产企业早就在布局人体数据采集、分析等一系列针对转型升级到工业4.0来做的工作了。比如说,某职业装生产企业,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已积累了数千万条人体数据。该数据覆盖我国大江南北、男女性别、老中青年龄段和正常以及特殊体型的人群。
目前,在我国大型服装生产企业中,智能打版、排版、修版系统和智能裁剪系统(电脑裁床)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值得注意的是,据报道,“犀牛智造”现在的打版系统已经开始采用3D打印技术。这种技术以前一般用于航空航天、军事医疗等尖端行业,用在服装制造上似乎还比较少见。另外,在智能化、数字化服装车间建设中最为核心的建设内容,同时也是投资额度最高的智能化缝纫系统在应用上还比较欠缺。
在智能化缝纫系统中,生产信息系统就好比战场上士兵的身份识别牌。每一件产品从消费者下单开始就获得一个ID,记录了产品的材料、款式、版型、工艺、交期等生产信息。智能缝纫系统则好比士兵的枪、炮,包括智能平缝机、上袖机、敷衬机、自动钉扣机等等。智能吊挂系统则好比战场上后勤运输保障部队,它可以将服装的裁片、半成品或者成品挂在衣架上,根据生产加工工艺的要求,按照计算机设定的工序流程,自动将其送到下道工序的员工工位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犀牛智造”样板间工厂中被媒体吹得最厉害的服装吊挂系统,早已经被我国众多服装生产企业所使用。而目前,很多经过智能化改造的服装生产企业,早在2018年就已经能够把从品牌商下单到企业交货的周期,从以前的数月、30天、15天压缩至7天。比如说,浙江省某企业搭建的针织品柔性定制平台,通过3D扫描系统,在5秒钟内即可采集80多处身体信息数据。量体数据发送到智能针织设备上之后,可快速完成单件或小批量的定制化生产,并在7天内进行配送,而且价格低于市场同款同质零售价。
服装企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升级面对的问题仍然是企业融资困难、融资成本高、投入资金量过大、企业改造愿望不强等。
毋庸置疑,我国纺织产业发展智能制造的基础整体还比较弱,还处于工业2.0与3.0交汇并向工业4.0发展的阶段。不过,以智能制造引领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由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由制造向创造、由速度向质量、由产品向品牌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值得欣慰的是,很多有先见之明的纺织服装企业已经踏出了智能化、数字化制造的第一步,同时也逐渐在改变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总体“生态环境”。纺织服装强国的轮廓在中华大地上正日见清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