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翠红
【摘 要】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很多国家明确提出了 21 世纪人才培养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教育改革的推进成为教育政策制定、开展教育实践的基础,也成为小学英语学习共同体研究的助推力。学习共同体作为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新型教学思路,把课堂建构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定位到“改变思维,启迪智慧,点化生命”的核心素养高度。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从如何构建行之有效的学习共同体展开探讨。
【关键词】 学习共同体 合作 团队
学习共同体是一种互助型的学习文化。学习共同体主要由老师、学生共同组成,在这个教学模式下,以一个共同任务作为目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相互进行学习、帮助,增加相互之间的交流,并通过不同的学习方法互相借鉴、互相影响,有效地促进学习的积极性与掌握知识的能力。相对于传统的教学体系来说,学习共同体更注重相互间的交流和沟通,关注发挥共同体的重要作用。
一、因势利导,科学建立学习共同体
1. 合理分组
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应坚持民主、自愿的原则,组织团队成员进行合作探究与学习。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以及就近原则,对其进行合理分组,建立水平相当的学习共同体,成员一般4—6人。
2. 管理机制
学习共同体成员间的相互合作与支持是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的首要条件,也是形成学习共同体的基础。因此,要先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机制。各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可行的小公约,然后根据每个成员的特点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领导能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当组长;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当副组长,善于表达的学生当汇报员;善于书写的学生当记录员;其他能力稍弱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长,选择当以上四位学生之中任意一人的小助手,辅助、配合他们的工作。
3. 重点培养
小组长是学习共同体活动的灵魂、领导者、组织者、教师的小助手。因此,要培养好小组长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评价能力以及反馈能力。此外,为了充分调动成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采取竞争上岗、轮流坐庄、优胜劣汰的方式来推选小组长。
二、课内外结合,有效促进共同学习
共同体学习是获得知识有效的途径之一,每个团队成员有着不同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逐渐演化成团队共有的知识储备中的一部分,碰撞出思維的火花。课内,以“共同体内合作、各共同体间相互竞争”为宗旨,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同时,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学习,不仅仅可以有效地避免个别学习的局限性,还能不断地扩充和完善每个团队成员的知识体系。
课外,学习团队围绕老师布置的作业内容,共同探究难题、相互督促检查、一起策划活动。如,在复习外研版(三年级起点)三年级下册We fly kites in spring.一课时,通过课前布置合作学习的任务让各个团队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成果。有的团队制作了精美的四季绘本,有的团队改编关于季节的歌曲,有的团队制作了关于季节的手工作品,还有的团队展示了表演秀。每个团队都有自己的特色,相互进行学习、对比,展示了不同的学习方式,避免了个别学习方式、方法的单一。
三、多元评价,合作共享学习成果
1. 教师整体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团队成员参与学习、合作和提高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及时性、针对性、指向性和全面性。同时,教师评价应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不仅要对团队合作学习结果进行恰当评价,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情况、互助学习、小组纪律、参与程度情况等方面的评价,对取得进步或表现优秀的团队和个人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2. 小组交叉互评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而产生鼓励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的兴趣。”在英语教学中每完成一项任务后,都要及时做出评价。除了教师的评价,小组之间的互评也很重要。通过小组评价,有助于共同进步。如:每周通过各小组讨论评选出本周的“优胜小组”“最佳组织小组”“最佳展示小组”“创新小组”等。
3. 小组内部互评
在小组里,每个组员建立一个档案袋,制定一张表格,里面有每个成员每天的各项表现情况的记录,每项的得分情况是:8-10分为优,5-7分为良,4-5分为合格,4分以下为待合格。由小组成员讨论得出分数,小组长记录,每周做一次总评,并评出本周的“进步之星”“展示之星”“全能之星”“助人之星”对于表现优秀和取得进步的学生进行恰当的鼓励,对于表现有待提高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同时要求小组成员必须共同进步。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的力量,因材施教,发展有效的互动学习模式,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与核心素养的提升。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补充、完善,以确保构建行之有效的学习共同体。
参考文献
[1] 王黎明.基础学校建立学习共同体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2] 薛焕玉.对学习共同体理论与实践的初探[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1): 1-10.
[3] 田春艳.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