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研究”到“实施”
近日,新华社授权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称《建议》)》,指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建议》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实施”两个字,标志着延迟退休将要从此前的向社会各界征询的研究层面,逐步变成现实。
早在2012年6月,人社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制定的《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就提出“研究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政策”。
在2014年年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再次提出“正在研究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此后,每年重要的政府工作会议上,“渐进式延长退休”都是媒体关注的热点问题。
“延迟退休方案预计2017年将推出,设5年过渡期,2022年实施。”2016年20国集团劳工就业部长会议新闻发布会上,时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人社部)尹蔚民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这样表示。
很显然,“延迟退休方案”未能如他预想的那样推出,但是一些基本的原则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尹蔚民当时称,制定这项政策,会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则:一是小步慢走,逐步到位,每年推迟几个月,经过若干年后达到最终法定退休的年龄界限;二是区分对待,分步实施,针对不同退休年龄群体有区别地对待;三是事先预告,做好公示,政策制定出来以后,要广泛听取各界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再修改完善,同时设有过渡期,让社会有心理承受和准备的过程。
为什么要延迟退休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6.96%,到了2019年这一数据变为12.57% 。
按照联合国的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意味着整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比例达到14%即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比例达20%则进入“超高龄社会”。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已经接近“深度老龄化社会”。
根据民政部数据,到“十四五”期末(2025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将达3亿人。
然而,面对已经到来的老龄化社会,我国在老龄人口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却还可以进一步推进。中国社科院2019年4月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指出,随着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和社保缴费基数的下调,未来几年养老金很难维持当前的上涨速度。“到2035年最早一批80后也只有55岁,没有到达退休年龄。”上述报告分析。
该报告还指出,职业规划将直接影响养老和退休规划,而现实中,国内大多数年轻人存在着职业规划不清晰、自身定位不准确的问题。
延迟退休到底如何“渐进”
延迟退休到底如何操作?因为方案还未出台,所以目前只有一些业内讨论的观点可以参考。
业内讨论较多的主要有两种方案。第一种是先将男女退休年龄统一到60岁,再同时延长男女退休年龄;另一种方案是男女各自延长,女性延长步伐比男性快,最终统一男女性退休年龄。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杨立雄赞同第一种方案:“第一步,女性可以先统一到55岁,之后再往60岁一步一步延长;男性在女性统一到55岁之后,也开始起步延长,当女性的退休年龄延迟到60岁,男性应该延迟到了62、63岁,然后再一起统一延迟到65岁。”
为什么有的专家提出延迟退休要从女性开始,其实不难理解。从我国统计局的数据来看,我国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比男士要超5岁之多。
此前,中国社科院发布过一份报告,提出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方案和建议:从2018年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至2045年,男性、女性退休年龄同步达到65岁。
清华大学专家团队公布的方案则建议在15年内完成男、女职工65岁领取养老金的目标。
另外,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郑功成教授强调,延迟退休应坚持小步渐进而不是大步急进。即每年延长2~6个月的工作时间,经过30年左右的推进,实现男女65岁同龄退休。同时,延迟退休者应在养老金水平上得到补偿。
八成受访者支持延长退休
根據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和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支持延迟退休年龄的受访者比例从2016年的63%增加到2020年的79%,年长者、教育水平高、职级较高、收入较高的群体,对于延迟退休的态度更为积极。
报告提到,2020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为6.23,比2019年的6.15略有回升,但仍低于2017年的6.31和2018年的6.65。
退休准备指数的取值在0~10之间,数值越大表明退休准备越充分,其中8~10为高准备指数,6~7.9为中等准备指数,6以下为低准备指数。
报告指出,中国女性受访者的退休准备指数超过男性;经济发达地区及经济增速较快的地区居民退休准备指数仍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在家庭特征中,拥有两个子女的受访者有较高的退休准备指数。
可见,稳定的家庭关系和未来子女的赡养能力是影响人们退休准备的重要因素。
报告还指出,未来退休压力逐渐显现在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的青壮年群体。他们目前年龄均未超过50岁,正处在一个工作精力充沛、事业不断上升的黄金时期。然而,他们对未来退休生活愿景相对保守,信心有所不足,其中,80后相较于70后与90后更为乐观。
究其原因,报告认为,首先是当代青年人对美好生活的标准提高,满足物质生活的经济压力增大。其次,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导致青年人对社会保障体系信心不足。
70后夫妻退休前要攒300万元
按照估算,60年代后期生人有可能是第一批经历“延期退休”的人,而“70后”则普遍会延迟退休。目前距离未来退休的时间还相对较长,可以在准备退休金方面更从容些。
以1973年出生的刘先生为例,目前47岁,如果延迟退休后到65岁退休,预期寿命是85岁,这就意味着要在未来的18年为退休后的20年攒退休费了。
不妨先模拟一下,现在如果退休,按照老年人的消费标准,一年的消费水平大约是多少?
进入老年生活后,消费结构大大简化,一般主要集中在日常消费的“衣食住行”以及“旅游娱乐”两方面。
此外,还有“疾病、医疗”也是一个潜在的大支出项。疾病往往是突发,并且一次性集中支出,所以要在每个月有所积累。如果把“日常消费”“旅游娱乐”“疾病医疗”这些费用分摊到每个月,以上海目前老人基本消费水平粗略估算,约为4000元、2000元、4000元,即一个月1万元。
按照上述测算,一年的养老费用为12万元,再加上3万元的“不可预测的其他支出”,15万元应该是比较体面的养老标准。
保守起见,假设退休金不增长,而且只能覆盖“体面型”养老的50%,则一年还要额外准备7.5万元养老金。那么,退休后如果还有20年的晚年生活,总计费用就是150万元。
“150万元”——是现在一对老夫妻退休20年生活的标准。假设未来每年平均3%的通货膨胀率,则18年后才退休的刘先生,要在2038年准备约255万元的退休金,再增加45万元“额外”储备,总计300万元。
现在来看,“300万元”是个不小的数字,但是还有20年的准备时间,通过长期的稳健投资,这个目标还是可以实现的。
链接:
“退休规划”要提早
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希望养老金完全覆盖今后个人的养老需求多少有点不现实。因此,从财务上说,建议那些35~50岁正值年富力强的朋友们,越早开始积累退休金越好。
1.學会理财
“理财”是一个大话题,包含很多理念和经验。但是,现实中理财领域的投资者教育工作良莠不齐,投资者一定要培养持续的学习能力和理性思维的能力, 应该知道理财不仅是投资生财,更包括如何防范投资风险。
目前公募基金中有不少创新品种,投资者可以将其与退休规划结合起来。例如母基金(Fund of Funds,简称FOF),一种专门投资于其他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相当于“一篮子基金”。再例如“养老目的基金”,以追求养老资产的长期稳健增值为目的,鼓励投资人长期持有,采用成熟的资产配置策略,合理控制投资组合波动风险。
2.适当时机买房
买房除了可以满足自己的住房需求之外,按月还贷款的过程本身也像是一种“强制储蓄”。此外,房产的增值是天然的“复利”型增长,在和平时期可以抵御通货膨胀。尤其是在年轻的时候,收入预期上升,如果财力容许,可以在适当的时机买房。
在大城市自住也具有“以房养老”的价值,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是“资产置换”的价值。年老了,可以将大房子置换成小房子以此增加一大笔钱用来弥补养老金的不足。
其次,也可以把房子租出去。租金收入加上老两口的养老金,应该可以住进一个相当不错的养老院。
第三,当进入生命最后岁月,完全可以将房产出售,变现资产价值。
3.持续储蓄
如果没有买房,也不计划未来买房,则一定要养成持续储蓄的好习惯。
4、利用保险
目前,很多大型保险公司都推出互联网销售的消费型重大疾病保险,具有保障高、保费低(通常为几百元一年)的特点,是非常适合大众基础性投保需求的保险产品。保险能避免未来的大笔医疗支出,也是退休规划的重要一环。
短评:
为“退休”做好准备
文/本刊记者 刘畅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面临或即将面临的社会问题,根据国家发展程度的不同,各国施行的养老措施也不尽相同。
就拿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美国为例,虽然经济发达,但美国的养老制度也并非完全是“免费晚餐”。打开美国的电视、报刊、新闻网站,“何处养老”“养老模式选择”“养老问答”等文章、节目或广告比比皆是。作为一个美国白领,谈及规划个人财务和退休后的养老路线图,也绝对是个“高大上”的话题。
然而,与经济发达国家对比,目前国内的青壮年养老规划意识还不强。
此外,除了财务方面,当下的中青年还需要做好其他方面准备,以迎接未来的老年生活,例如发展特长、培养兴趣、锻炼身体等。
首先,退休并不意味着从此不工作,有的人因为有一技之长或是企业技术骨干,会在退休后发挥余热,接受单位返聘或到其他公司上班。要想获得这样的机会,就需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培养自己的专业能力,成为不可或缺的人才。
还有的人,有自己的特长,可以持之以恒,退休后发展成新的职业。
要想过上幸福的退休生活,还需要健康的身体。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经常锻炼身体,保持膳食的合理搭配。
退休前和退休后的生活有很大的不同,心理健康也很重要,提前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可以丰富自己的退休生活。
有了财务、身体、精神三方面的准备,退休生活将会美好而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