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郭德君先生的论著——《传统孝道与代际伦理——老龄化进程中的审视》,该书从公共管理生态视角对老龄化进程中的传统孝道与代际伦理进行研究,内容兼具多学科理论支撑,且视角独特、体系完整、系统性强,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
【关 键 词】孝道;文化;老龄化
【作者单位】纪研,沈阳音乐学院。
【中图分类号】G256.2【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20.029
当前,中国老年人口的数量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不断提高,自2000年迈入老龄化社会之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持续加深。2020年6月,由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人口基数大、发展速度快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典型的特征。报告预测,中国将在2022年左右,由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届时65岁及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4%以上。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孝”字说:“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他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因此,“孝”的古文字形与“善事父母”之义是吻合的。也就是说,“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国学大师钱穆曾经指出,中国文化是“孝”的文化。在注重家国情怀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尤其是处于老龄化社会的今天,我们必须要传承、弘扬、创新中华孝道文化,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当前,在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领域中,敬老、孝老在具体措施的理论研究和政策上还有完善空间,因此,相关研究要跟上时代需要,积极探索新时代孝道文化传承创新的新路。
人生来为子女,继而为父母,孝道的代际性继承与转换是孝道文化的重要内容。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郭德君先生的论著《传统孝道与代际伦理——老龄化进程中的审视》。该书主要从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视角对老龄化进程中的传统孝道与代际伦理进行研究,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中国老龄化的进程和面临的挑战,探讨了老龄化进程中以传统孝道为基础的代际伦理体系构建的对策等,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
一、多学科融合,视角独特,体现了作者的研究智慧
郭德君先生是复旦大学管理学博士,其最初的学术研究是在哲学领域,因此具有较好的逻辑思辨和理论研究能力。在《传统孝道与代际伦理——老龄化进程中的审视》一书中,作者将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作为主导学科依托,融入哲学、伦理学的理论知识,在以主导学科为依托的前提下,使得相应学科有效结合,并恰如其分地搭建逻辑框架体系,实现各学科知识的理论支撑,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一是发展了公共管理生态理论,指出这是研究老龄化进程中代际伦理体系的一个重要前提。二是将哲学思维贯穿始终。作者在分析当前老龄化研究过程中思维模式的基础上,提出要从本体论和认知论的角度向哲学思维转化的必要性。作者认为,哲学之思使老龄化进程中代际伦理的研究有了终极关怀方面的重要含义。三是突出传统孝道文化传承理念的重要性。作者在研究中摒弃了工具主义的思维倾向,没有仅仅为了应对老龄化而简单地论述孝道。作者认为,传统孝道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已融入社会生活并根植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之中。因此,将传统孝道文化传承的理念渗入相应政策设计中是现实且必然的选择,还应将传统孝道文化传承理念融入相应政策的落实过程中,使传统孝道文化创新发展。
多学科融合且视角独特的特点在《传统孝道与代际伦理——老龄化进程中的审视》一书中是比较明显的,这一方面不仅源于郭德君先生较好的逻辑思辨及理论研究能力,还源于其严谨治学的态度和精神。在写作过程中,作者深刻体会到写作研究的艰辛,有时为了确认一份文献要花费好几天时间,在完成初稿后更是广泛征求意见修改文稿,最终成稿并出版。这种严谨治学的态度和精神赋予这本书研究生命力,使得该书的研究内容更为科学、鲜活。
二、研究方法科学,逻辑缜密,有新意
長期以来,“孝”主要还是作为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而存在的。在农业社会,家庭通过集体经营土地而获得基本生活保障,代际间养育义务自然转换,通过弘扬孝道,形成了解决养老问题的长效机制。但中国近代以来,家庭的功能发生了一定变化,家庭作为生产经营经济单位功能弱化,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养老成本增大,使代际间养育义务的转换需求及传承创新孝道文化如何适应新时代成为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这是需要深入研究的。
《传统孝道与代际伦理——老龄化进程中的审视》研究议题的框架相对缜密,内容体系较为完整,研究方法科学。作者以老龄化的应对为整体研究背景,以文化生态系统中的代际伦理关系为重点研究对象,以传承传统孝文化为主导理念,结合研究内容和特点,运用文献法、质性访谈法、定量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等开展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作者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并将其作为研究的基础呈现在第一章“相关基础理论及文献综述”中,重点论述传统孝道的演化脉络、主要内涵及基本构成体系;传统孝道的相关研究文献综述;老龄化进程中的传统孝道及代际伦理研究等内容。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作者系统分析了传统孝道与代际伦理的相关问题。具体来看,该书内容有两条主线:一是关于当下老龄化的发展及应对;二是对传统孝道的考察和以此为基础的代际伦理体系构建的探索。整体来看,作者在厘清目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等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文献,对相关基础理论进行阐释,并提出“老龄化进程中的代际伦理存在一定研究空间,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方向”主题,通过分析指出传统孝道仍是老龄化进程中代际伦理体系构建的核心。然后,作者根据研究主题提出研究要实现的两个超越:从老龄化到其外围生态环境的超越;从分析、综合思维向哲学思维转化的超越。
此外,作者用两个篇章探讨了老龄化进程中代际伦理体系构建的前提和基础。研究认为,公共管理生态视域超越是前提,老龄化与社会各个系统的高度交融迫使我们在应对过程中,不仅要对与老龄化相关的诸多问题进行研究,还要对与之密切相关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生态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同时,作者提出,实现思维转向是重要基础,并结合对国内外老龄化相关研究文献的分析,研究了分析思维和综合思维的优势和不足,提出要用新思维开启老龄化研究新视域,即用哲学之思赋予研究终极关怀的重要含义。在“两个超越”的目标下,作者通过质性访谈法对当前孝道存在的状况进行考察,并在质性访谈基础上针对90后大学生对传统孝道的认知及孝行实施等进行调查分析,以《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6》(CGSS2006)中关于孝道的调查数据为分析基础,分析传统孝道在当下的嬗变状况,最后综合归纳问题,提出对策。
综上所述,作者将哲学思维运用到老龄化的发展应用研究中,用公共管理生态视域开启了代际伦理体系建设的新视角,具有启发性和新意。在缜密的论证下,其研究内容为老龄化进程中的代际理论体系建设及孝道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
三、切合新时代发展需求,分析全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传统孝道与代际伦理——老龄化进程中的审视》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要项目——“应对老龄社会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研究主题切合新时代发展需求,贴近实际,分析全面,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首先,作者用访谈法对传统孝道在当下的存在状态进行考察,生活化的语言访谈增加了研究的生活气息。在访谈过程中,作者直面问题,客观阐述,不刻意回避内容,尽量做到客观、真实。围绕中心议题,作者对访谈内容进行了适度扩散,发现了当下在对孝道认知及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新问题。如代际关系的维系与经济因素高度关联,使孝道的认知和实施在不同年龄段出现较为明显的差异;个人和社会因素在孝观念形成和孝行为实施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同时,在孝观念的变迁及养老面临的困境方面,作者指出农村地区出现的问题要引起高度注意。在书中,作者还对访谈内容做了示例,对访谈问题的设置技巧及提问技巧做了批注,再现了研究过程,使得结论更为客观。
其次,作者重点关照了大学生群体的孝道文化观念。针对个别研究剔除学生样本情况,作者运用定量研究方法,对90后大学生群体的孝道观念进行了小范围研究,522个有效样本的年龄集中在19岁左右。研究充分结合这些被调查者的年龄、性别、民族、政治面貌、宗教信仰、上大学前的主要生活背景、高中学科背景、家庭收入、父母健康状况、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职业等特征。针对本次调研结果,作者认为,对于90后大学生的观念和行为的统一程度,目前还缺乏有说服力的衡量指标,而且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还未真正融入社会,受社会环境影响,一些观念和行为以后是否发生变化,以及发生何种变化尚不可知。这些思考丰富了研究层面,延展了研究结论,为其他研究提供了新空间。
再次,作者从现代孝道嬗变的观念层面考察CGSS2006相关数据,丰富了相关研究内容。在目前关于国内孝道的定量研究中,立足CGSSS2006相关数据所进行的研究是引人瞩目的。作者将CGSSS2006家庭卷数据和城市、农村卷数据合并后,不仅对与被访者孝道观念调查有关的一些背景性因素进行了分析,也对被访者的孝道观念进行了充分研究,并得出相应结论。比如,在现代社会要传承和发扬孝道,必须要在内心深处将家庭置于重要地位,这是孝道实施的前提。但由于夫妻关系的重要地位不断上升,父母关系在整个家庭中的地位下降,这一方面反映出孝道的传承将面对不小的阻力,另一方面反映出孝道在现代社会发展的必要性。这些结论具有现实意义。
最后,作者给出了老龄化进程中以传统孝道为基础的代际伦理体系构建的对策建议。作者认为,老龄化进程中代际伦理体系的构建虽然面临诸多难题,但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是站在更高基点上的一个吐故纳新的过程。在以传统孝道为基础的代际伦理体系构建过程中,要从单维度要求向代际平等理念过渡,互相尊重,切合时代精神;从泛孝主义向家庭伦理回归,限定其适用范围,防范孝道泛化及式微;从工具主义向道德本性靠近,重视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意义;从保守主义向开放思维转化,正视传统孝文化和现代社会接轨过程中产生的诸多不适应,兼容并包地创新体系建设;等等。在文化层面的支撑板块中,作者阐述了孝文化宣传在传承传统文化及在老龄化社会中的重大意义,强调要在宣传的内容、过程、方式上统一步调、不断创新,融入时代气息,重视孝道文化的文化功能。综上,作者分析了构建适应时代需求的以传统孝道为基础的代际伦理体系的方方面面,以推动体系建设融入社会生活之中并产生积极的效能。
总之,《传统孝道与代际伦理——老龄化进程中的审视》从公共管理生态视角对老龄化进程中的传统孝道与代际伦理体系建设进行研究,内容兼具多学科理论支撑,且视角独特、体系完整、注重定量分析,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论著为应对老龄化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是老龄化社会进程中的学术研究典范。
参考文献
[1]郭晋晖. “65岁+”5年后将破2亿 “十四五”是应对挑战重要窗口期[N]. 第一财经日报,2020-06-19.
[2]杨柳柳.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两个办法[J].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2020(5):35.
[3]郭德君. 传统孝道与代际伦理——老龄化进程中的审视[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4]李银安,李明,等. 中国孝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