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电视媒体防汛抗洪报道的策略

2020-12-18 04:17张薇张媛媛
出版广角 2020年13期
关键词:汛情抗洪新闻节目

张薇 张媛媛

【摘要】融媒体时代,电视媒体依然拥有报道优势。面对2020年的防汛抗洪形势,各大电视媒体综合运用电视新闻报道和融媒体手段,为防汛抗洪做出了积极贡献。电视媒体发挥电视报道优势,运用全媒体传播渠道,创新融媒体表达方式,起到了传播汛情信息、普及防汛知识和坚定抗洪信心的重要作用。

【关  键  词】融媒体;电视媒体;防汛抗洪;报道

【作者单位】张薇,云南大学新闻学院;张媛媛,云南大学新闻学院,云南农业大学国际学院。

【中图分类号】G212【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20.019

2020年6月,我国迎来了一场涉及范围较广的洪涝灾害,全国有27个省(区、市)3000多万人受灾,损失达800多亿元,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面對这场罕见的汛情,各地电视媒体纷纷投入防汛抗洪报道中,深入抗洪抢险一线,综合运用电视媒体的优势,创新融媒体报道方式,通过各种不同的传播渠道和表现形式,对防汛抗洪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的报道,承担起了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融媒体时代,电视媒体的报道方式凸显了电视报道的优势,是探索电视媒体融合报道的有益尝试,对电视媒体融合转型有借鉴作用。

一、发挥电视报道优势,及时准确报道汛情

融媒体时代,电视媒体延续了传统媒体时代的特点,在专业性、权威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2020年,面对严重汛情,各地电视台派出记者,深入防汛抗洪现场,报道汛情及防汛救灾情况,让人们能够及时获得权威信息,发挥了舆论引导的作用。

1.利用重点新闻栏目,突出报道本省(区)救援情况

各省(区、市)电视台都有长期播出的新闻节目,拥有较好的收视率和口碑,以及良好的受众基础和公信力。特别是在省(区)范围内,电视新闻节目更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可。因此,在2020年6月汛情发生之后,各地电视台尤其汛情严重省(区)的电视台,通过电视新闻节目重点报道本省(区)的汛情,以及各级政府、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抗洪救灾的情况,满足本省(区)观众了解汛情信息的需求。例如,安徽广播电视台旗下的安徽卫视等多个频道,都在新闻节目中对省内汛情进行了集中报道,全天候报道省内防汛救灾情况。贵州广播电视台通过新闻节目,对省内的泥石流、防汛措施、抢险救灾、爱心援助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报道,使观众对本省汛情有准确认知。此外,四川广播电视台、广西网络广播电视台等省(区)级电视台,都在早间新闻或新闻联播节目中对本省(区)汛情进行突出报道。这些报道既及时准确地报道了汛情,又反映了抗洪救灾的情况,让观众看到汛情面前大家团结抗洪的精神风貌。

2.开辟防汛救灾专栏,及时播报重要新闻

电视新闻节目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面对突发事件或重大新闻时,可以暂停其他节目播放或在新闻节目中开辟专题,以便进行集中报道。这种方式有助于电视台在第一时间播报重要的汛情新闻。在汛情报道中,各地电视台非常重视专题、专栏的运用,在品牌新闻节目中开辟汛情报道专栏,对汛情信息进行集中报道。相比其他报道形式来说,这种报道方式最大的一个特点是能够体现新闻的重要性。

汛情期间,上海作为长江下游的城市,尽管没有受到洪涝灾害的直接影响,但中上游汛情与抗洪情况,对上海有潜在的威胁,因此,汛情和抗洪也是上海民众关注的话题。为此,上海东方卫视在品牌新闻节目《东方新闻》中开辟了防汛救灾板块,通过主持人在大屏幕上解读汛情、连线抗洪现场记者等方式,播报防汛救灾的最新情况。同时,东方卫视还在《今晚》节目中连续推出关注汛情的特别板块,聚焦南方汛情、长江中下游汛情,以满足汛情期间民众的信息需求。

3.邀请专家解读热点,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汛情期间,有很多问题涉及科学知识,如果民众得不到科学的解释,就可能出现各种猜测和解读,甚至产生谣言。如三峡水库的安全性、下游水库的泄洪等问题,需要从专业角度进行阐释。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地电视媒体邀请权威专家学者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阐释,及时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如在长江2号洪水形成时,人们普遍关注其对三峡水库的影响以及是否会加重防汛形势等,针对这些问题,央视记者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云,让专家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解读,并就防汛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回应。7月6日,新安江水库开始泄洪,民众急需了解原因。就这一话题,东方卫视《午间30分》在派记者开展现场报道的同时,邀请浙江建德市水利局总工程师赖建军展开对话,通过权威解读回应社会关切,消除民众心中的疑惑。这些都对防汛抗洪舆论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由此可见,融媒体时代电视媒体尽管面临各种挑战,但是其传统的优势依然明显,在防汛抗洪这类大事件发生后,可以发挥特殊的新闻报道作用。无论是已有的新闻节目、临时开辟的专栏,还是专家访谈,都是电视媒体可以发挥作用的阵地。相比新媒体,电视媒体具有传统媒体优势,因而在防汛抗洪中能起到及时准确报道汛情的作用。

二、利用全媒体传播渠道,普及专业防洪知识

融媒体时代,传统新闻媒体不可能脱离新媒体单独发展,因而在发挥传统电视新闻报道功能的同时,各大电视媒体高度重视全媒体传播渠道的运用。其通过全媒体传播渠道,最大范围向民众普及专业的防汛抗洪知识,引导民众科学认识洪水、科学防汛,并参与报道互动。

1.优先运用移动传播方式,提高民众防汛意识

融媒体时代,移动互联网的影响力巨大,移动用户规模迅速增长。大数据公司QuestMobile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2019春季报告》显示,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11.2亿。在此背景下,“移动优先”成为新闻媒体的共识,在电视媒体领域,移动传播也受到高度重视。在移动传播中,“小叙事”成为电视媒体做好新闻报道的有效路径,弥补了传统电视媒体的短板。移动化与“小叙事”的结合,可以让很多科学知识、信息解读以更加生动、形象、易懂的形式出现,从而增强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在此次汛情报道中,各大电视媒体都高度重视新媒体的运用,坚持移动优先策略。电视媒体结合新媒体平台的特点,充分发挥人才、技术的优势,把数据、动画、短视频等融入新闻节目中,打造出一批高质量的数据新闻、创意动画和科普短视频。这些新闻产品少部分通过电视报道呈现,更多的是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移动传播,这使得电视媒体的内容传播范围更广。通过这些移动传播方式,电视媒体有效地传播了防汛知识,进而提高了公众的防汛意识。

2.创新运用新闻客户端,引导民众科学防汛

新闻客户端是传统媒体在转型过程中运用得较多的一种方式,相比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开通账号,新闻客户端信息量大而全,可以综合体现一家媒体的实力。因此,传统媒体大多都建立了自己的新闻客户端,电视媒体也不例外。本次防汛抗洪报道中,电视媒体积极发挥新闻客户端的作用,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推出大量抗洪报道,在传播防汛知识、引导民众科学防汛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江西的鄱阳湖水域是这次汛情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受到全国关注。为了更好地报道鄱阳湖汛情,江西广播电视台旗下的新闻客户端“江西手机台”采用短视频和数字技术结合的方式创作新闻产品,全面展示了南昌暴雨情況,获得了近70万的阅读量。在同样受汛情影响较为严重的湖北,湖北广播电视台旗下的新闻客户端“长江云”采用了专题报道方式,辅以可视化的解读,向用户传递专家解读,引导民众科学认识汛情,积极参与防洪救灾工作。

3.发挥社交媒体作用,激发用户参与热情

社交媒体是新媒体阵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交媒体上,各大电视媒体不仅有电视台的官方账号,还有新闻节目的账号,新闻节目的社交媒体账号联合起来,可以形成颇具规模的社交媒体矩阵。与新闻客户端相比,社交媒体的优势在于可以更好地调动用户参与的积极性,这对于传播防汛知识、引导民众参与防汛抗洪有较大帮助。此次汛期的电视媒体报道中,社交媒体得到了有效运用。例如,央视新闻每天都会在其官方微博上以短视频等方式发布全国各地的汛情信息。其中,#南方暴雨破纪录#等成为微博上的热门话题,广大用户积极参与讨论,在评论中表示祝福、感谢并点赞,实现了“凝心聚力”。除了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抖音等平台也得到有效利用。例如,湖北卫视在其官方抖音账号中播放了一系列防汛抗洪短视频,普及防汛知识,受到用户的欢迎。受汛情影响严重的九江市江洲镇,在汛期发布公开信,呼吁年轻力壮的民众返乡抗洪,经过社交媒体广泛报道和转发后,引起全国关注,在一天时间内就吸引了3000多人返乡抗洪。

三、创新融媒体表达方式,凝聚民众抗洪信心

面对融媒体转型,电视媒体不断寻找更加适合的转型道路。对此,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廖祥忠认为,电视人应高度重视技术驱动力,清醒认识媒体融合的本质。技术的运用主要体现在表达方式的创新上。面对洪水灾难,民众不仅需要及时了解汛情信息,提高防范意识,还需要坚定信心,得到及时安抚。因而,在此次抗洪报道中,各地电视媒体创新融媒体表达形式,以一个个生动的场景和温暖的故事激发了民众的抗洪信心。

1.启动新媒体“慢直播”,直击汛情发生现场

随着移动互联网与直播平台的迅速发展,一种新型网络直播形态——“慢直播”应运而生,这是新闻报道融合创新的一种重要形式。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以央视为代表的电视媒体在火神山、雷神山的建设中,开启“慢直播”模式,全景、全程展现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建设的前线情况,通过直播方式阐释了“中国速度”,引发了现象级的围观效应。用户在观看“慢直播”过程中见证现场的变化,并就相关内容进行交流,效果显著。此后,越来越多视频类媒体开始采用“慢直播”方式。

2020年汛期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而且有不少著名景点被波及。民众对汛情尤其一些特殊地方的汛情特别关注。为了更好地报道汛情发生的现场情况,一些电视媒体利用新媒体启动“慢直播”模式,为网民见证抗洪救灾的现场提供了条件。例如,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在其新闻客户端“中国蓝”上开启了24小时“慢直播”,在一些重要的防汛抗洪地区设置直播点,实时呈现省内汛情,为民众及时了解汛情提供渠道。对网民来说,这种直观的汛情信息比看新闻获得的信息更具感染力,因而受到他们的青睐。

2.创新运用动漫形式,引导民众自救互救

新技术为电视媒体的制作和传播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使得电视新闻制作在广度、深度、表现形式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电视媒体如何在新的媒体格局和竞争环境中获得市场地位和大众认可,满足大众不断增长和变化的信息需求,是电视媒体从业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各种新技术不断被运用到电视新闻生产中。

在众多的新技术中,动漫是一种能够抽象、生动地表达观点、展示现场的形式,出现过不少“爆款”产品。在此次防汛抗洪过程中,动漫受到了电视媒体的欢迎,甚至中央有关部门在宣传防汛抗洪信息时也采取了动漫形式。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防汛科普”系列报道。该系列报道通过MG动画的形式,以动态的画面生动地呈现了汛情相关知识,向大众普及防汛抗洪的常识,引导他们开展科学防汛,还向他们传授了如何在汛期做好防范和自救互救的防汛知识。相比传统电视新闻节目,动漫可以让大众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观看,增强了信息的传播效果。

3.精心制作短视频,缓解大众恐慌情绪

2016年以来,短视频飞速发展。据《2019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预测,到2020年,国内短视频行业的总日活用户数量将达到10亿。可以说,作为融媒体时代的热门传播方式,短视频已经成为电视媒体在融媒体转型过程中的重要突破口,越来越多的电视媒体借助长期积累的视频采集、编辑和创作资源优势,开始在短视频领域展开探索。相比其他媒体,电视媒体的短视频创作有资源储备和系统保障的优势。因此,电视媒体开始从内容生产、技术保障、经营创新等方面入手,探索差异化短视频策略。

在此次防汛抗洪报道中,各地电视媒体在客户端、微博、抖音等平台上推出了很多短视频报道。这些短视频报道在视频内容、配音、配乐等方面精心设计,不仅受到用户欢迎,还缓解了他们面对洪水产生的恐慌情绪,帮助他们提高科学防汛意识。例如,“江西手机台”的《今视频》栏目,聚焦抗洪抢险的现场,以短视频方式报道了省内各地抗洪救灾情况、救援现场、灾情信息等内容,传递抗洪信心,缓解受灾群众情绪。上海广播电视台、湖北卫视等电视媒体,在其新闻客户端或官方抖音账号中发布了各类短视频报道,通过主播出境等方式,解读洪水成因,提醒大众注意汛期安全。

总体来看,在此次汛情期间,全国各地的电视媒体在防汛抗洪报道上群策群力,采取多元化报道模式:一是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二是建立全媒体传播渠道;三是创新融媒体表达形式。尽管各家电视台在具体做法上有一定的差异,但这三种方式是电视媒体在转型过程中探索出的较为稳妥的报道模式,对今后电视媒体发展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这些报道方式还有很多创新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廖祥忠. 从媒体融合到融合媒体:电视人的抉择与进路[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1):1-7.

[2]宋璟卉. 从“快直播”到“慢直播”谈新闻生态的融合和创新——以央视频火神山、雷神山的“中国速度”为例[J]. 新媒体研究,2020(7):95-96.

[3]顾青. 浅谈电视媒体短视频探索[J]. 当代电视,2020(7):73-75.

[4]杨锐. 新媒体时代下传统电视媒体的变革[J]. 出版广角,2020(5):71-73.

猜你喜欢
汛情抗洪新闻节目
奋战在河南抗洪一线的夫妻档
本期主题:郑州抗洪
汛情形势严峻,各地受灾严重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抗洪中的共青团
汛情严峻,环保部门全力确保环境安全
国家防总:有力有序有效应对超常汛情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
方言新闻节目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