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民欣 冉清红 岳云华
(成都师范学院史地与旅游学院 四川 成都 611130)
古蜀鱼凫文化历史悠久,是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多个史料均表明,现成都市温江区与古蜀鱼凫王朝的关系密不可分,多篇古文献都提及了温江县是鱼凫文化的重要立足点,认为温江即古蜀鱼凫王国的都城所在地。查阅近年来的文献,根据当今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来看,对于鱼凫或鱼凫文化的研究也多出自于考古学或历史学范畴[1,2]。以“鱼凫”为主题检索出了139篇文献,其中很少有从地理角度或地名文化景观角度进行研究的,多数以定性分析方法研究温江鱼凫文化的发展线索、开发保护等[3~5],定量分析的文章较少。对于地名文化景观的研究国内不在少数,以“地名文化景观”为关键词在知网中检索出52篇相关文章,如林琳[6]、张丽娟[7]、朱鹏飞[8]、秦美玉娜[9]等利用核密度估计法在地名文化景观特征、修复及保护方面的研究,以及钟佩[10]、王瀛[11]、李丁[12]、凌欢[13]等分别在桂林市、大连市、兰州市、泉州市进行的小区域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现从鱼凫相关的地名文化景观出发,将“地名”作为研究基础,搜集温江区鱼凫地名文化景观的位置信息,以及与鱼凫遗址、鱼凫村、鱼凫村遗址的距离等数据资料,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以及鱼凫地名文化景观的影响范围和影响力度,基于得出的结论对未来温江区鱼凫文化和鱼凫地名文化景观的发展与传承提出建议[14]。
温江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部,整个区域呈一个三角形状,是成都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形平坦、开阔。温江区东与青羊区接壤,南部与双流区临近,西边紧邻崇州市,而北部则与都江堰和郫都区相连。全区土地面积有277平方公里,辖6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在成都市的区划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有“金温江”之美称。
温江区历史悠久,在西魏时期(公元555年)设置温江县,距今已有1463年。2002年4月,成都市设立了温江区,撤销了温江县。温江区有着古蜀国文化的传承,鱼凫文化是蜀鱼凫王朝留下的珍贵文化,鱼凫王朝也可称为“鱼凫之世”。温江区遗存了一些鱼凫之世传承下来的文化,现今温江的许多鱼凫地名文化景观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
2.1 数据来源。以成都市温江区范围内的“鱼凫”相关地名为研究对象,从大量的文献中查找分析鱼凫文化起源、传承、迁移的线索和路线,确定其最后迁移至温江区,并在此建立都城并发展。于2018年6月3日~2019年5月3日,通过地图法搜索含有“鱼凫”二字的地名并整理,所有鱼凫地名景观见表1。
表1 鱼凫相关地名文化景观
于2019年6月17日~8月21日进行实地踏勘调查,用GPS 地图定位法对这些地名的地理位置进行定位,包括其具体位置信息,经度信息,纬度信息。收集后为下一步的论文写作做好准备。
2.2 研究方法。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温江区鱼凫文化在温江区的发展历史,再利用实地调查法与地图定位法搜集所有鱼凫相关地名文化景观的位置数据信息,对所有的地名数据及位置信息数据进行分类统计、汇总。再在搜狗地图中搜索温江区行政区划图(1:20000m),将其作为底图,利用Word 绘图工具进行绘图,与坐标点结合,绘制出所有鱼凫相关地名文化景观的位置分布图。最后根据点的分散程度,从中分析鱼凫文化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文化核心区。
截至2018年8月31日,根据实地调查所采集到的地名文化景观信息,将所有的鱼凫相关地名文化景观按照相关性分为六大类,分别是艺术遗址类、医院教育类、小区社区类、餐饮娱乐类、街道站点类、企业市场类,如图1所示。可从中直观看出,艺术遗址类占比6%,医院教育类占比6%,小区社区类占比35%,排名第一,餐饮娱乐类占比21%,排名第二,街道站点类和企业市场类分别占比13%和19%。再对各类地名文化景观进行统计,并将各类地名文化景观的位置标注在1∶2000m 的底图中,绘制出鱼凫地名文化景观的分布图以及分类后的地名文化景观的分布图,据此分析鱼凫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15]。
图1 温江区鱼凫地名文化景观分类统计
3.1 鱼凫各类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情况
3.1.1 艺术遗址类鱼凫地名文化景观。共有4个,占有6%的比例,如表2所示。两个艺术方面的地名都分布在温江区的高校内,一个在成都师范学院内,另一个在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内,如图2所示,两者都分布在温江区的南部,靠近成都第二绕城高速的位置,同时也是在温江区的大学城内。而遗址古迹有两个,位置较为分散,一个在万春镇郫温路附近,一个在温江区的北部,但两者影响的范围却非常大,是最重要的一类。总的来看,艺术遗址类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是较为分散的。
图2 艺术遗址类鱼凫地名文化景观分布图
表2 温江区艺术遗址类鱼凫地名文化景观
3.1.2 医院教育类鱼凫地名文化景观。仅有4个,占比6%,如表3所示。从图3可看出,这类地名主要分布在温江大学城和鱼凫路附近,相对位置都是处于温江区的中部偏下位置,在成都市第二绕城高速的附近,且分布较为集中。
图3 医院教育类鱼凫地名文化景观分布图
表3 温江区医院教育类鱼凫地名文化景观
3.1.3 小区社区类鱼凫地名文化景观。多达22个,占比35%,如表4所示。这一类的地名设置使得人们特别是小区居民对于鱼凫文化的归属感更强,也表现出群众对鱼凫文化的一种共同认同。从图4可看出,此类地名大部分集中分布在温江区中部偏下的鱼凫路附近,位于成都第二绕城高速的附近。小部分分散在金马河附近,万春镇地区以及温江区的西部边缘地带还分布有一个。总体呈现出大部分集中、小部分分散的空间分布特征。
图4 小区社区类鱼凫地名文化景观分布图
表4 温江区小区社区类鱼凫地名文化景观
3.1.4 餐饮娱乐类鱼凫地名文化景观。共有13个,占比21%,如表5所示。从图5可看出,这类地名文化景观大多分布在鱼凫路一带,其余少部分零星分布在温江区的中部及南部地区。总体来看呈现较为集中的空间分布特征。
图5 餐饮娱乐类鱼凫地名文化景观分布图
表5 温江区餐饮娱乐类鱼凫地名文化景观
图6 街道站点类鱼凫地名文化景观分布图
3.1.5 街道站点类鱼凫地名文化景观。有8个,占比13%,如表6所示。这类地名文化景观中有四个分布在万春镇郫温路附近,有两个分布在金马河附近的锦绣大道,另还有两个零星分布在成都第二绕城高速附近。呈现出部分集中、相对分散的空间分布特征。
表6 温江区街道站点类鱼凫地名文化景观
3.1.6 企业市场类鱼凫地名文化景观。共有12个,占比19%,如表7所示。其中例如科技公司或者鱼凫创客营,都是比较新颖的企业类别,是传统文化元素和新事物结合的典例。从图7可看出,这类地名文化景观大部分是分布在万春镇郫温路附近,少部分零星分布在温江区的中部和南部地区。也是呈现大部分集中、小部分分散的空间分布特征。
图7 企业市场类鱼凫地名文化景观分布图
表7 温江区企业市场类鱼凫地名文化景观
图8 温江区鱼凫地名文化景观分布图
3.2 温江区全类别鱼凫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由图8可知,总体来看,温江区带有“鱼凫”二字的地名主要分布在温江区的中部地区及中部偏下地区,大部分集中在鱼凫路的周围以及万春镇的鱼凫村遗址附近,另外,金马河附近的锦绣大道一段也有一些较为集中的分布,其余零星分布在温江区界内。鱼凫路、万春镇郫温路附近集中分布了很多鱼凫地名文化景观,这几个地区是鱼凫地名文化景观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区,大量以鱼凫命名的小区、餐馆茶楼集中分布在附近。例如鱼凫路附近有鱼凫阳光小区、鱼凫小区、鱼凫路8号院、32号院等小区以及鱼凫面店、鱼凫茶楼、鱼凫猪耳朵味道等餐馆。由中部往北搜索出现鱼凫地名文化景观的频次则大量减少,但仍有存在,集中分布在鱼凫桥附近,包括鱼凫桥老街、鱼凫桥赛鸽俱乐部、鱼凫汽车修理等等。
鱼凫地名主要集中在中部及南部地区的原因与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程度以及区域发展水平等密不可分,在温江区的北部,乡镇较多,人口相对较少。而南部是温江区的主城区,南边的区域发展较快、人口较多,文化发展也较为繁盛,所以成为鱼凫文化复兴,鱼凫地名文化景观大量出现的重要区域。总的来说,温江区的鱼凫地名文化景观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空间分布特征。
地名文化也是文化的一种,地名的分布也就是一种文化的分布,在此我们可以将鱼凫地名文化景观的分布看作是鱼凫文化影响力的分布。使用高德地图软件进行测距,分别以鱼凫村遗址、鱼凫王墓、鱼凫村村委会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鱼凫地名文化景观作为中心,测算其周围0~3公里范围内、3~6公里范围内、6~9公里范围内、9~12公里范围内、12~15公里范围内、>15公里范围内的鱼凫地名文化景观数量,测算结果如表8所示。在此结果上作出三者数量的柱状图,如图9所示。据此分析温江区的鱼凫地名文化景观是以何处为源头的可能性较大,以及温江区的鱼凫地名文化景观是以何处为中心扩散影响开来。
表8 鱼凫地名文化景观距特定点距离表
图9 鱼凫地名文化景观距特定点距离柱状图
由表8分析可以看出,以鱼凫村遗址为中心,鱼凫文化在温江区的最大影响距离是15公里,在0~3公里范围内的鱼凫地名文化景观数量有14个,在3~6公里范围内有15个,在6~9公里范围内有19个,9~15公里内一共有13个。以鱼凫王墓为中心测距得出,在0~3公里范围内的鱼凫地名文化景观数量仅有1个,在3~6公里、6~9公里范围内数量为0,其余地名文化景观都分布在12公里开外,并且大量集中在12~15公里范围内。以鱼凫村村委会为中心测距得出,在0~3公里范围内鱼凫地名文化景观数量有13个,在3~6公里范围内仅有3个,但在6~9公里范围内有29个,在9公里范围外有13个。对三者进行比较,取9公里作为一个适中的节点,在9公里范围内,以鱼凫村遗址为中心的鱼凫地名文化景观数量累计有48个;以鱼凫王墓为中心的鱼凫地名文化景观数量累计仅有1个;以鱼凫村村委会为中心的鱼凫地名文化景观数量累计有45个。虽然第一者和第三者之间数量相距较近,但是在测算过程中发现,在此范围内,以鱼凫村村委会为中心测得的距离大部分都要稍远于以鱼凫村遗址为中心测得的距离。据此可以推测,温江区的鱼凫地名文化景观很有可能是以鱼凫村遗址为起点扩散开来。
根据此推测,也可以分析出温江区鱼凫地名文化景观的一些分布和影响扩散特征。鱼凫地名文化景观在以鱼凫村遗址为中心的9公里范围内分布较为密集,9公里范围之外便减少了很多。总的来看呈现一个先递增而后递减的规律。按照文化接触扩散的理论,文化扩散应该是随距离递增而递减的,但鱼凫地名文化景观在以鱼凫遗址为中心的0~3公里、3~6公里范围内的数量却少于在6~9公里内的数量。究其原因,是因为鱼凫村遗址位于鱼凫村附近,鱼凫村是一个占地面积较广、人口相对较少的村落,人文景观相对较少,所以鱼凫地名文化景观出现的频次较少。在6~9公里范围内,是温江区的城市区域,这些地区人口较多,因此发展的人文景观较多,鱼凫地名文化景观大规模的出现,这些地区一方面距离鱼凫文化源地较近,另一方面因为人口较多,所以成为鱼凫文化存续最多的圈层。在9公里以外,鱼凫地名文化景观就大规模递减,这是因为随着距离递增,文化扩散的力度也随之减弱,所以呈现越来越弱的趋势,在15公里之外出现的数量更少,即使其他更远的城市也出现了一些相关的鱼凫地名文化景观,例如彭州的鱼凫香山、鱼凫湿地乐园、郫都区的鱼凫嘉苑小区,但这些区域出现的鱼凫地名文化景观仅是个例,其形成原因更多是因为文化的等级扩散,即有某些人或群体迁移带过去的文化。因我们的研究区范围是温江区,在此便不对其他区域做过多探讨。
5.1 结论。鱼凫文化现今在温江区依然影响着很多方面,在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形成了相应的地名文化景观。例如:各类餐饮饭店使用鱼凫命名说明其影响了人们的“食”;各个带有鱼凫二字的小区、酒店说明其影响了人们的“住”;鱼凫路、鱼凫桥、鱼凫公交站等出行道路站点说明鱼凫文化对人们“行”的影响。通过对鱼凫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及影响研究,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5.1.1 温江区的鱼凫地名文化景观总体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集中在鱼凫路和万春镇郫温路附近,在其他区域则是零星分布。
5.1.2 在艺术遗址类、小区社区类、企业市场类、餐饮娱乐类、街道站点类、医院教育类六大类中,小区社区类和餐饮娱乐类的地名文化景观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但在其他类别中出现的鱼凫地名文化景观数量较少且多数是集中分布在一小块区域内,未扩散开来。
5.1.3 以鱼凫村遗址为中心的9公里范围内,鱼凫地名文化景观的数量有48个,温江区的鱼凫地名文化景观很有可能是以鱼凫村遗址扩为起点扩散开来。
5.2 建议。鱼凫文化在温江留下的影响应该在保护中得到传承,在传承中得以发展。就距离和区域来说,鱼凫文化影响的距离和区域范围相对较小,在此区域外的人可能就接触的更少,所以,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我们要想更好的发展鱼凫文化,利用好温江区鱼凫文化这一传统文化,就必须要立足于新时代,与新时代的新思想、新技术、新方向结合,才可得以生生不息,代代传承。在当今互联网不断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人们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时代,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变化形式,与新事物结合。
5.2.1 将鱼凫文化与“互联网+”结合。利用网络平台更好的将传统古蜀文化传播出去。
5.2.2 将地名与鱼凫文化结合。在进行城市规划或道路规划时增加更多的鱼凫地名文化景观,地名是一个稳定的不易改变的文化元素,可促进文化传承的稳定性。
5.2.3 政府加强宣传力度。在绿道、各类宣传栏展示鱼凫文化与地名文化景观,开展各类鱼凫主题活动,通过各方面的宣传,使人们真正的了解和认同鱼凫文化以及鱼凫地名文化景观。
5.2.4 建设专门鱼凫文化区。政府在加强对鱼凫遗址的保护和修护的基础上,可打造专门的景区,吸引游客,一方面发展旅游业,增加旅游目的地,一方面也可促进文化传播。
5.2.5 在大学城各高校宣传鱼凫文化,举办鱼凫文化艺术节等,在高校内部设置更多的鱼凫地名文化景观,使得来自各省各市的学生对鱼凫文化有更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