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婷 马晓东 宋维彪 郭俊梅
(青海省门源县阴田乡畜牧兽医站 810399)
在我国青海、西藏等畜牧业发达的地区,生长着一种体形较大的生物——牦牛,牦牛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由于牦牛养殖价值较大,给当地牧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但从我国牦牛生长繁殖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在牦牛身上经常会出现出血性败血病,对牦牛养殖形成一定的阻碍。笔者以此为背景,对我国牦牛生长中存在的出血性败血病的情况进行探讨,最后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方法,希望对我国牦牛养殖有所裨益。
防治的前提是对出血性败血病发生的情况有所了解,从病情产生、发病症状等进行分析,最后针对出血性败血病的传播途径提出具体对策。从时间上来说,出血性败血病在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并且从季节上来看,没有集中的发病范围,在任何时间都有发病可能,出现集中爆发的情况相对较少。出血性败血病具有非常强的感染性,能通过空气、消化道等传播,蚊虫叮咬也是传播路径之一。通过对出血性败血病的病原体分析发现,这种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但其生理特性极易受外界环境的破坏,如在一定强度紫外线照射下能使该病原体死亡[1]。一般来说,早期出血性败血病的表现症状不是很明显,后期表现明显时治疗难度增加,因此,我们需要掌握其传播途径,加强对出血性败血病的预防。
通过对出血性败血病发病症状的观察和分析,能在发病第一时间发现牦牛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为有效治疗争取时间。从实际情况看出,牦牛感染出血性败血病后,其发病具有一定的突然性,其外在表现是发病牦牛的体温迅速升高,一般在2h内达到42℃。同时咽喉部出现水肿现象,呼吸出现困难,进食欲下降。如果牦牛感染上出血性败血病,其精神萎靡,头部处于下垂状态。
要想加强对牦牛出血性败血病的治疗,首先需要对病症的表现有一定了解,其次根据养殖的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措施加强对出血性败血病的预防。根据实际经验得知,预防与治疗相比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出血性败血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能在牦牛之间进行传播,但从这种病发生的情况来看,如果采取合适的措施,能起到明显控制作用,所以,加强对这种病情的预防非常重要[2]。
在该病预防中,我们需要从牦牛生长环境入手,保证良好的通风环节,保证长时间的光照。同时需要严格注意牦牛养殖的密度和数量,让牦牛得到非常充足的生长空间,这样能有效避免牦牛之间相互传染。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保持养殖场地干净卫生,定期清理牦牛粪便等,防止病菌滋生。环境因素是影响牦牛生长的重要外在条件之一,但如果仅仅通过环境的加强来促进牦牛生长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从药物角度加强对牦牛出血性败血病的控制与预防,及时做好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提高牦牛抗病能力。在药物使用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饲料添加,也可以通过水源添加。尤其在出血性败血病发生的高峰期,也就是秋冬季节更需要做好药物治疗,防止出现大规模感染。
其次,还要加强对牦牛生长的日常监管,定期对牦牛进行相应检查,如果发现发病牦牛需及时隔离处理,并对发病牦牛进行相应治疗。同时对其他牦牛注射疫苗,加强对养殖场所的消毒。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消毒药品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更换消毒药品,防止病毒产生耐药性。如果出现牦牛因为出血性败血病而死亡的现象,我们需要及时对病死牛进行处理,防止病毒传播和扩散。
最后,对患病牦牛进行早发现、早治疗,对不同发病期间的牦牛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在治疗初期需要采用抗出败血清,如果病情没有好转则需要反复进行疫苗注射[3]。
牦牛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动物之一,其对当地农户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出血性败血病是影响牦牛生长的主要疾病之一,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牦牛出血性败血病的预防,采用合适的方法监管牦牛生长,一旦发现发病牦牛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