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 勇 方 杰 唐小美 李智谋 郭文高 曾凤凰 姚仁祥
(1 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常德 415123;2 常德市农林科学院,常德 415000)
两优887 是利用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选育的优质籼型光温敏不育系1892S 为母本,与自主选育的高产、高抗、高配合力的恢复系R887 为父本进行杂交配组育成的籼型中稻迟熟新品种。该品种熟期适宜、丰产稳产、抗逆性好。在潇湘联合体试验中表现强势,于2018 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2019-1-0040,适合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1.1 形态特征两优887 水稻新品种叶姿直立,叶下禾。株高109.8cm,株型适中,生长势强,植株整齐,每667m2有效穗数17.7 万穗,每穗总粒数176.0粒,每穗实粒数143.4 粒,结实率81.1%,千粒重27.5g。
1.2 生物学特性该品种属两系中稻迟熟品种,全生育期126.1d,熟期适宜,分蘖能力强,茎秆韧性好,抗倒伏能力强,后期落色好,耐高温,纹枯病发生轻。
1.3 稻米品质2017 年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米质检测结果:出糙率80.8%、精米率69.4%、整精米率37.3%、粒长7.0mm、长宽比3.2、垩白粒率27%、垩白度7.3%、直链淀粉含量13.1%、胶稠度65mm、碱消值3.0 级、透明度2 级。
1.4 抗性鉴定2017-2018 年潇湘联合体抗性鉴定结果:叶瘟平均4.7 级,穗瘟平均6.4 级,穗瘟损失率平均4.0 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4.6,白叶枯病抗性平均6.0 级,稻曲病抗性平均5.5 级。
两优887 高产稳产,每667m2平均产量在600kg 以上,最高产量达到716.8kg。
2.1 区域试验2017-2018 年参加湖南省潇湘联合体中稻迟熟B 组区域试验,2017 年每667m2平均产量590.9kg,比对照C 两优343 增产4.9%,增产点次率为87.5%,增产极显著,居本组第2 位;2018 年平均产量641.2kg,比对照C 两优343 增产4.4%,增产点次率为100.0%,增产极显著,居本组第1 位。2年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616.1kg,比对照C 两优343 增产4.7%,增产点次率为93.8%。
2.2 示范推广2017 年在常德、株州、衡阳、长沙、永州等地进行示范,每667m2平均产量612.3kg,最高田块产量达682.5kg;2018 年在常德市鼎城、临澧等区县进行示范,平均产量651.3kg,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达6%,增产极显著;在2019 年国家长江中下游(长沙)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观摩会,两优887 得到与会专家、水稻种植合作社代表的一致好评。
两优887 适宜在湖南地区作一季晚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该品种属迟熟水稻品种,要想获得高产,栽培方式上宜采用盘育抛秧。
3.1 播前准备播种时期 在湖南地区作一季晚稻种植宜在5 月中下旬播种,湘中湘南可适当推迟播种。
浸种催芽 按每667m2秧田1.5kg 备种。浸种前将种子摊晒1~2d,选用25%咪鲜胺2000~3000倍液(即2mL 兑水5kg 浸种4~5kg)做好种子消毒,浸种催芽采用“三起三落法”,种子达到“根长一粒谷,芽长半粒谷”时即可播种[1]。
秧田整备 秧田宜选择在地势平坦,排灌方便,通风向阳的田块。在播种前10~15d 每667m2施腐熟饼肥50kg 或三元复合肥20kg,尿素15kg 作底肥,机械翻耕,平整秧田;在播种前2~3d,按厢宽1.5m,沟宽30cm,均匀分厢开沟,平整厢面,每667m2备足353 孔秧盘90 个,将秧盘整齐摆放在厢面,将备好的营养泥均匀泼洒在盘孔内,以泥浆填没孔隙80%左右为宜,防止秧苗串根。
3.2 播种及秧田管理精准播种 种子催芽露白后可用吡虫啉、噻虫嗪拌种剂拌种,充分拌均匀晾干后即可播种,可有效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播种前分厢秤重,均匀撒播,以每孔芽谷2~3 粒为宜。播后可用竹扫帚塌谷,以盘面不见芽谷为宜。
培育壮秧 俗话说“好种出好苗,秧好半年禾”,壮秧是水稻高产栽培中最重要的基础。可在1叶1 心时,每150 张软盘用15%多效唑30g,兑水15kg 喷施,以促进分蘖;“断奶肥”于2 叶1 心期,每80 张软盘用尿素150g 兑水10kg,进行叶面喷施。移栽前2~3d,每90 张软盘用尿素200g+8000IU/μ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50g 兑水15kg 喷施[2],做到带肥、带药抛栽,可提高发根能力,加快出叶速度,提早分蘖。
3.3 适时抛栽,合理密植两优887 穗型较大,需适龄抛秧,控制抛栽密度,减少无效分蘖。抛栽秧龄20~25d 或叶龄4.0 叶左右,抛栽密度为每667m2抛植1.3 万~1.5 万蔸。选择晴天抛栽,抛栽时保持大田浅水层均匀抛栽,可先抛70%秧苗,剩余30%补边、补稀。抛秧完成后需按厢宽3~4m,沟宽35~40cm 规格清理工作道,方便后期田间农事操作。抛秧工作完成后,秧盘要求集中整理、清理、洗净、晾干或回收再生。
3.4 科学肥水管理合理施肥 施肥应根据土壤肥力水平,实行配方施肥。总施肥量按每667m2施纯氮20kg 左右,N∶P2O5∶K2O 大致为1∶0.5∶0.7,即每667m2施用复合肥20kg、尿素25kg、钾肥15kg、磷肥40kg,合理增施锌、硼等微肥。底肥重施,在耕整时每667m2施复合肥15kg、尿素10kg、磷肥40kg;偏施分蘖肥,抛栽后10~15d 施复合肥5kg、尿素10kg、钾肥15kg;巧施穗肥,抽穗期间可根据苗情补施锌、硼肥,可增强抗逆性,增加结实率,提高产量。
科学管水 坚持浅水抛秧活蔸,薄水发根促蘖,够苗后开始多次轻搁田,若营养生长过旺需适当重搁田;倒2 叶龄期采用干湿交替灌溉,以协调根系对水气的需求,直至成熟。可在分蘖期开好田间排水沟,实行好气灌溉,提高根系活力,改良水稻生长的土壤环境,提高肥料利用率和结实率,还可降低田间水分的灌溉量和排放量,有效控制化肥农药随水流排出污染环境。
3.5 绿色防控病虫害以促进农作物安全生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为目标,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有效行为。结合当地病虫害发生规律和植保部门病虫害预报,选用持效低毒的生物药剂,做好播种前恶苗病预防,浸种催芽做好消毒处理;秧田期间重防稻蓟马,做到秧苗带药下田;大田期要重点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适时开展统防统治。
3.6 适时收割收割前7~10d 提早控干田间水分,确保机械收割。当谷粒成熟度达到85%时,可选择晴天统一连片收割,确保颗粒归仓。稻谷收割后,可选用秸秆打捆机将粉碎后的水稻秸秆打捆或选用稻草扎把收割机将稻草捆绑后回收再利用,可有效减轻秸秆燃烧对大气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