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进一步完善蔬菜产业供应体系带来的思考
——中国蔬菜协会秘书长柴立平采访实录

2020-12-18 19:14:34
蔬菜 2020年5期
关键词:供应蔬菜疫情

蔬菜供应体系作为整个蔬菜产业链的前端,是实现蔬菜稳产保供的基础。如果供应端的生产和销售受到影响,那其对整个产业链的影响将呈现持续时间长、恢复慢、影响彻底等突出特点。因此,面对疫情,如何进一步完善蔬菜产业供应体系,增强其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能力,是实现“菜篮子”战略的重中之重。

蔬菜是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蔬菜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停工停产、交通控制、限制人员流动等措施,影响了蔬菜的生产和销售。为进一步提升蔬菜生产供应的保障能力、完善蔬菜产业体系,本刊采访了中国蔬菜协会秘书长柴立平,围绕蔬菜供应能力、疫情对蔬菜产业影响的制约因素等热点话题,请专家分享自己的看法,并从蔬菜长期发展的角度分享进一步提升蔬菜产业应对突发事件的供应保障能力的建议。

目前我国蔬菜生产总体供应能力如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且趋于稳定。柴立平表示目前我国蔬菜的种植面积维持在2 000万hm2左右、年产7亿t上下,人均500 kg左右,只要不是大面积发生极端天气,蔬菜供应整体是有保障的。据柴立平介绍,我国蔬菜的生产基地在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华南与西南热区冬春蔬菜、长江流域冬春蔬菜、黄土高原夏秋蔬菜、云贵高原夏秋蔬菜、北部高纬度夏秋蔬菜、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等6大优势区域,呈现栽培品种互补、上市档期不同、区域协调发展的大生产、大流通格局,有效缓解了蔬菜供求矛盾,为保障全国蔬菜均衡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由于蔬菜产业平均成本收益率远高于粮食、油料、大豆、棉花等农产品成本收益率水平,逐渐成为了实施乡村振兴和扶贫攻坚的支柱产业。

疫情下影响蔬菜生产和销售的因素有哪些?

疫情发生后,影响了多地的蔬菜生产和销售,柴立平认为,物流运输受限、用工受限、生产资料受限及客户需求量减少是主要的制约因素。由于“封村封路”等措施,工人不得以出来做工,平均人工成本升高;人流物流的中断导致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无法正常供应;疫情导致运输受限,不确定性增加,客商收购积极性降低。

柴立平表示,高风险地区的蔬菜销售影响较低风险地区小的主要原因是高风险地区多为经济较发达地区,当地蔬菜种植面积较小,而人口数量多,需求量大,对销量影响较小;而低风险地区蔬菜种植面积较大,需求量较小,主要以外销 为主,所以受影响比较大。

从长期发展的角度,如何提升蔬菜产业应对突发事件的供应保障能力?

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柴立平从长期发展的角度,针对进一步打造完善的蔬菜供应体系提出了相关建议。

◎ 强化“菜篮子”负责制

在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同时,确立主产区菜田生产能力建设“省长负责制”,形成省、市长协调保障蔬菜生产供应的新机制。目前,城市出现的2个情况要引起注意:一是部分大中城市蔬菜生产动力不足,市场稳定性愈加依赖“大流通”形式,约有1/4的城市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明显下降,建议大中城市要保留一定比例的自有菜田,确保当地蔬菜基础供应,加强应急的供应能力;二是不少城市拆除终端蔬菜市场,供应仅靠超市与门店,导致蔬菜供应成本加大,蔬菜价格升高,影响城市的“菜篮子”安全,建议在大城市合理规划超市式农贸市场。

◎ 建设完善的蔬菜生产大数据工程

在此次疫情中,蔬菜生产信息预警体系为蔬菜供应调度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议以此体系为基础,扩大监测范围和监测品种,完善监测内容,同时采用遥感等新的监测手段,建立起蔬菜生产供应链的强大数据库,为政府决策提供一手的全面数据。

◎ 将蔬菜苗加入绿色通道鲜活农产品目录

蔬菜育苗是蔬菜生产的关键环节,由于产业链较成熟、配套产业较齐全、人才储备较好,目前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的优势产业集群,如山东寿光、云南通海等,这些地区较大型育苗企业的订单40%~60%来自外地,而受疫情影响,这些订单无法正常兑现,导致多地没有种苗供应。按照农产品的定义,蔬菜苗属于初级农产品范畴,从其特点来讲,蔬菜苗是活的幼嫩个体,是名副其实的鲜活农产品,而且更易受运输条件和时间的影响,收取路桥费增加了种苗的运输环节和成本。我国蔬菜集约化育苗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育苗设施投入大,效益不高。建议将蔬菜苗加入绿色通道鲜活农产品目录,从而推动蔬菜集约化育苗的发展,保障蔬菜生产用苗质量,提升菜农的收入水平。

◎ 支持节能设施蔬菜建设

设施蔬菜抗灾能力强,在应对突发应急事件中,保障蔬菜供应意义巨大。但是目前我国不少蔬菜设施比较简陋,如果遇到像2016年的自然灾害,必然导致蔬菜供应不足。建议各地政府因地制宜,支持中国传统冬暖式日光温室、以农膜为覆盖物的拱棚及连栋拱棚建设,设施建设要高标准,严要求,设立抵御灾害等级等指标;同时,坚决杜绝用财政资金支持生产型的玻璃温室建设,这种温室造价高、耗能高、生产成本高,建成后大量闲置浪费,已经被实践证明不适合我国的蔬菜生产,特别是三北地区的蔬菜生产。

◎ 加大对蔬菜智能化自动化农机装备的支持力度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青壮年人口大量进城,农村老龄化日益加剧,“雇工难”“用工贵”已成为蔬菜产业的发展瓶颈,此次疫情更是将这一短板再次放大。为了尽快解决这一难题,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大对适合中国国情的蔬菜智能化、自动化生产技术装备的研发投入,并加大上述装备的购机补贴力度。

◎ 加强产地冷库及储备库的建设

由于冷库投入大,需要国家财政扶持,引导社会资本通过设立产业发展基金等多种方式参与投资建设。建议继续支持田头市场及地头预冷设施建设,从而延长蔬菜供应时间,畅通田头销售,减少蔬菜损耗。同时,建立一些蔬菜储备库,可以选择价格低、耐贮运、有较强市场调节能力的蔬菜进行战略贮备,如大白菜、萝卜、胡萝卜、马铃薯等,以便在紧急时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猜你喜欢
供应蔬菜疫情
战疫情
氮肥供应充足 春耕生产有保障
奇怪的蔬菜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今日农业(2021年3期)2021-03-19 08:37:52
抗疫情 显担当
人大建设(2020年5期)2020-09-25 08:56:22
疫情中的我
今冬明春化肥供应有保障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37°女人(2020年5期)2020-05-11 05:58:52
蔬菜
小太阳画报(2020年3期)2020-04-24 09:28:13
我最喜欢的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