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2020-12-18 19:03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林爱玉
亚太教育 2020年21期
关键词:小兰小马法律意识

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 林爱玉

法律意识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道德与法治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可以让学生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帮助身边的人,所以,教师要将其的培养重视起来。由于其的培养是需要一定的方法的,所以本文提供了以下几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在当前的社会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涉及自身合法权益的事件。比如,某人花钱在网上买回来一件衣服,结果货不对版,想要去退货,但是客服态度不好,并且坚称只要卖出去就不能退货了。事实上,打开商品链接后,详情页有提示:七天无理由退换货。由于衣服的价格并不是很贵,这个人也不想太麻烦,就直接把衣服放在了家。在这件事中,很明显可以看到,这个人的合法利益遭受了损害,只不过他没有计较。又如,某人在超市买了一箱水果罐头,当时没注意看日期,到家打开之后发现坏了。他找老板理论,老板却说都是因为他自己没有仔细查看日期,所以不愿意管这事儿。这个人当时觉得很气愤,但是买回坏的罐头确实是自己没看日期,就认栽了。但其实,法律中明确了这类事情的解决方法,运用法律的武器不仅可以让商家退货,还可以拿到一定数额的补偿金。如果这些人具有法律意识,就会在第一时间想到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虽然开设了道德与法治这一科目,但是很明显能够看出,其的目的是考试,学生学到的知识也只是教材中提到的。如果拿社会上的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解决,他们很多时候会不知道要怎么去解决,甚至觉得事情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就不算事情。还有一些学生有一定的想法,但是只会在网络上发表,大多情况下是没有实质性的意义的。除此之外,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会采用“灌输式”教学法将教材中的知识直接进行讲解。而教材的编写年份与学生所处的年份差距较大,教师讲解的时事与当前的社会没什么太大的联系,所以学生没办法对时事产生积累感受,也没办法调动起生活中的经验进行学习。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策略

(一)深度解读教材,培养法律意识

教师首先要明白,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不再是知识的教授,而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因为具有法律意识的学生会站在法律的视角去看待事物、分析事物,可以将自己所持的观点进行表达,可以进行正确判断。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呢?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结合在一起。而想要实现这一点,教师就要对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深度解读。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捍卫宪法尊严”的时候,教师要知道,这部分知识主要讲述的是宪法的重要地位,以及人们应该怎样去维护宪法。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告诉学生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理国家的总章程。学生不仅会觉得宪法知识拗口难懂,还会产生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的意识,不愿意参与教学过程。鉴于此,教师可以对教材中的知识深入挖掘,然后引入一些生活性的事件,借助其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就拿宪法而言,教师可以这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现在的生活幸福吗?”因为学生吃得饱穿得暖还可以读书,家里人也很宠自己,所以他们会大声地回答:“幸福!”在学生回答完之后,教师就可以继续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会这么幸福吗?”有的学生会说:“因为有国家。”有的学生会说:“有法律维护我们的利益。”在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完之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并引入宪法:“所有的法律有同一个‘母亲’,用书面语来说就是总章程,它给我们提供了幸福的生活。”在学生对宪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教师可以继续进行引导:“宪法维护了我们的利益,我们只要享受利益就可以了吗?”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明白了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所以就会回答:“不是。”追问:“那么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呢?”由于这个问题触及学生的知识盲区,所以学生不知道怎么回答。沉默一会儿后,教师可以讲述这样一个历史小故事:“孙中山建立了中华民国政府,颁布了第一部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于孙中山成功逼溥仪退位是借了蒋介石的力,所以在溥仪退位后的第二天,孙中山提出了辞职,蒋介石继任。孙中山离开政府之后,有个叫段瑞祺的人觉得这部法律太烦人了,就直接损坏了这部法律。你可以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呢?”由于这个故事很明显地提出了相关知识,所以学生可以快速地进行回答:“不能损坏宪法,要维护宪法。”在学生掌握了知识之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如提问:“小王家刚买了一个手机,在村子里显摆了一天,晚上还小心翼翼地把手机藏在了隐秘的地方。但是在第二天起床的时候,小王发现自己的手机丢了。于是他来到了村委会,和村干部说了这件事情,这位村干部上任之后给人们带来了好的生活,而且很清廉,自然容不得这种事情发生,于是进行了调查。作为村民,你可以做些什么呢?”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明白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使法律意识得到培养。

(二)对时事进行讨论,培养法律意识

教材中虽然提供了一些案例,但是其与学生所处的社会、时代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学生没办法健全法律意识体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入一些时事。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公民权利”时,教师首先要知道,社会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公民权利遭到损害的情况,所以教师可以将其运用于实际教学中,借助其让学生明白应该怎么行使自己的权利,让学生的法律意识得到有效的培养。在课堂伊始,教师不要急着将知识进行讲解,可以引入这样一个例子:“小兰和小马起了冲突,两个人闹得不可开交。小兰很生气,在网上说了一些抱怨的话。由于小兰在网络上有着一定数量的粉丝,她的粉丝在看到小兰遭遇不公平对待、受了委屈之后觉得很气愤,就直接在小兰社交账号的评论区里让小兰曝光对方的个人信息,声称要让过分的人受到谴责。小兰一看,觉得这句话说得挺对,就直接在社交账号上留下小马的名字、照片、社交账号及家庭住址。小兰的粉丝纷纷加了小马的社交账号,开始辱骂,还威胁小马让她赶紧给小兰道歉,否则给她寄刀片。小马遇到这样的事情很慌张,没想到普通朋友间的一次冲突能闹成这样,居然还会被威胁。迫于无奈,小马找到小兰道了歉,这件事情不了了之。”学生会觉得小兰做事太过分了,人和人之间闹矛盾很正常,直接网暴却不可取。有的学生还觉得小马的合法权利受到了损害。这时,教师可以顺着学生的话茬提问:“你觉得小马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害呢?”学生通过分析会说:“肖像权、人格尊严权。”这时,教师再引入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学生就会更容易接受一点,也会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由此可见,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然后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时事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一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还可以让学生的法律意识得到有效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明白自身的权利有哪些,在遇到别人侵害自己的合法权利时要怎样正确地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各项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课本和实际生活也能有效结合在一起。

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候,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本文提供了几种简单有效的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方法,即深度解读教材、对时事进行讨论,教师可以将其运用于实际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一定的法律意识,才能让学生明白生活同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联系,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相关问题的时候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过,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方法不止上述几种,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探索。

猜你喜欢
小兰小马法律意识
小兰的故事
骄傲的小马
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宣传与法律意识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不得不爱
小马快快跑
论公民法律意识对纠纷解决策略选择的影响
小兰愚蠢的一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