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童
(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局,甘肃兰州730030)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水文水资源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动了水文水资源研究工作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技术以及新型设备应用在水文水资源研究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水文水资源研究的科学性。近年来,在水文水资源研究过程中,人们更加注重气候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气候变化可以为水文水资源的规划管理及保障生态平衡等提供有力支持。
气候变化会对降水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降水分布方面和降水强度方面。因此,水文水资源管理部门应注重对气候变化的研究,更好地掌握其对降水所产生的影响,这对于保护水文环境以及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在我国山东西部地区,该地区的降水量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比较明显,降水量会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增加或减少。降水量发生变化,不仅会影响到山东西部地区的农业发展,而且会对该地区的河流治理工作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由此可见,研究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关部门应全面、深入地研究气候变化产生的原因,分析其对水文水资源所造成的影响,进而结合降水量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
近年来,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气候变化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之一便是全球变暖,全球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并且冰川融化的速度会随着气候变暖的程度而发生改变。冰川融化造成的影响十分巨大,一方面会造成冰川面积的缩小,另一方面会造成海平面上升,进而导致陆地面积缩小。除此之外,一些冰川径流还是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受全球变暖的影响,使得冰川融化速度加快,进而使河流流量增加,导致河水决堤等灾害。一旦冰川消失,便会导致河流干涸,破坏河流沿岸的生态环境。总之,无论是河流流量增加还是河流干涸,都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因此,水文水资源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研究,不断提升水文水资源检测水平,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我国关于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的研究始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1988 年,我国将“中国气候与海面变化及其趋势和影响研究”纳入到了“七五”重大项目之中[1]。近年来所开展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我国生存环境演变和北方干旱化趋势预测研究”[2],主要针对全球变暖对我国北方地区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对我国北方地区的干旱情况进行预测,预测干旱形势未来会对人类活动以及水资源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而提前制定适应对策。主要研究方向包括6 个方面:气候变化对流域水量平衡的影响、对洪水以及干旱发生频率的影响、对供水系统的影响、对区域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影响、对农业灌溉水量的影响以及对水质的影响。这些研究内容直接关乎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因此应引起高度重视,并结合研究结果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保障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气候的变化会根据区域的不同而发生不同的变化,因此气候变化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这给气候变化的预测带来了较大难度,使得气候变化预测的准确性相对较低。对情景生成技术的应用,往往也只能对气候变化最有可能发生的一种情景进行预测。通过情景生成技术,能够预测出气候变化的时间、气候变化的状态以及气候的分布状况等。目前,气候变化情景生成技术主要包括2 种形式,一种为任意情境设置,另一种为长期历史资源分析。长期历史资源分析在进行气候变化影响研究过程中[3],主要通过时间类比法、空间类比法、古代相似法进行研究。就时间类比法而言,是指根据历史资料对当时的气候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进而了解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产生的影响;就空间类比法而言,是指结合其他区域气候变化情况来对本地区的情况进行分析。但由于不同地区的各种环境条件不相同,因此这种方法的准确性相对较低;就古代相似法而言,是指参考古代气候变化规律,进而得出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
水文模型技术包括分布式水文模型以及经验统计模型。就分布式水文模型而言,其是以地形、降水量、植被以及土壤等指标为依据来划分区域水文模型单位,然后对单独的单元进行研究,进而分析出该流域的变化特征。就经验统计模型而言,其是以同期降水量以及径流和气温等作为参考依据,进而构建出统计模型,并以此来总结气候变化规律。但在构建经验统计模型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流域面积以及地质地貌等因素的影响。要想保证气候变化规律的科学性,还要以区域平均变化情况为依据,这样才能更加合理地反应出气温变化情况。
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不断加大研究力度,切实提升气候预测和评价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