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琴
(南昌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江西南昌 330008)
目前,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前的备课,课中的讲授和题目,包括课后的作业批改,教师得到的信息仅仅来源于课堂和作业的反馈,无法全面了解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在课前预习,课中听课回答问题,课后提交作业这些过程中,教师接收的信息也仅仅来源于个别学生代表。特别对于一些学习不主动、性格相对内向的学生来说,他们很难从教师那里获取有效的信息和资源。总体来说,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课堂教学中师生信息交流较少,教师主要是凭借经验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建立让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智慧”起来的课前、课中、课后的信息化课堂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弊端和不足,市面上出现了层出不穷的基于移动终端的信息化产品,有采取平板电脑的翻转课堂,有采取答题卡的互动课堂,有采取创新实践的创客教育等,但是,这些产品能否真正解决传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社会各界人士给出了不同的说法。中山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王竹立教授发表的一篇文章《最终改变课堂的技术或许是手机》引发热议,他认为:“手机进课堂是一个难以阻挡的趋势,解决学校教育中BYOD(学生自带设备)问题,是‘互联网+教育’的第一问题。”很多不愿意接受新事物的教师认为:“无法控制课堂的教学,终端的引入带来了很多管理的困扰,学生上课不认真了,注意力在平板或者手机上等,影响整个教学效果。”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没办法专心学习,终端式的学习方式容易伤害孩子的眼睛,造成成绩下滑、视力不好、注意力分散等情况。”所以,在我国大多数中小学校,学生是不允许带手机的,尤其不能带进课堂。
基于移动终端的教学无疑是学生通过移动电子设备与教师进行互动教学的过程,是实现课前备课、课中互动、课后反馈一体化的学习体系,使得教师发展更专业,学生学习更个性。
学校的教学资源保存在教师的电脑或者教室电脑里,很多资源的存放杂乱无序,并且各种资源可能重复存在不同电脑里,查找调用不便。此外,还存在电脑损坏资源丢失,抑或是教师退休、调岗资源随之被带走的现象。如今,学校在校园智慧教育云平台上根据教材编目建立了个人备课资源库、校本资源库及云资源库,教师可以将电脑上存量的教育资源进行本地化上传。一方面可以进行科学管理和资源匹配,便于教师调用;另一方面可以将存量资源进行云端存储,提升资源安全性和便利性。教师备课资源上传至个人资源中心后,可以自主设定资源查看权限,对于开放权限的资源,可由备课组长进行查看、审核后收录校本资源库,入库后备课组的相关成员均可以进行资源共享。从备课组管理上来说,有利于协同备课的线上开展;从校内资源整合来说,在备课组的管理过程中逐步积累了符合学科教学特点、具备实际使用意义的优质资源,完善了校本资源库的内容,推动了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落实。教师还可以调用智慧教育云平台云库资源进行备课。丰富的云库资源解决了教师网络查找资源不系统、版本不匹配等问题,提高了教师备课效率。
教师不仅可以通过PAD调用备课资源进行授课,而且可以运用PAD提供的课堂助手工具,实现课件播放、重点标记、无线投屏、课堂直播互动、随机提问等多项功能,使之成为教师手中的移动讲台。
教师授课不再局限于三尺讲台,PAD 随走随控成为移动讲台,进行课件播放、资料展示、答题下发等,还能随处圈点讲评,大屏同步显示,更便捷高效。学生解题思路,课程关联素材,教师可以利用PAD 直接拍照投屏,典型问题即刻剖析,相关图片即刻分享;在实验课、操作课中,PAD 亦可充当移动的高拍仪,实时直播操作过程,学生无须围观便能全方位地观看整个过程。
随机问答工具,可以增强课堂趣味性,活跃课堂氛围,助力教育公平,是教师对学生注意力调动的有效手段。教师发布习题,学生作答完毕后可以利用答题器实时提交结果,提交后系统自动批阅,并显示精准分析数据,主观题也能用答题器来解决判分问题;检测可以当堂完成,错题评讲更有针对性,减轻教师的批改负担,也减少学生课后作业负担;整个过程更省时、更轻松、更高效。
教师对学生学情的分析不再局限于课堂反应活跃与否,课后作业是否及时完成等描述。在智慧课堂上,学生预习完成情况,上课表现和课后作业等反馈情况,所有的习题完成情况都量化呈现,完成率、正确率、高频错题等可以非常直观地查看学生知识点掌握与否。
通过对课堂数据伴随式动态采集和利用点线面多层次、高中低多频次、德智体全维度小数据,进而形成连续实时呈现的教学大数据,智能分析和预测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进度和内容,根据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综合素质发展情况开展个性化教学。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教学方向“个性化、互动化、社群化、数据化”变革,互联网改变了教师的传统观念,对教师的教学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BYOD是指师生携带自己的笔记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在课堂上与校园网连接进行学习。BYOD 不仅仅是让家长为孩子准备学习终端,其核心理念是保证每一个学生能够使用自己的设备进入“互联网+教育”的个性化学习,体现了教育的公平、个性、均衡。
教学环境一般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而软环境是教学环境的核心。要让学生学得好,教师作为引导者,需要主动创设好的软环境。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认为:“智慧学习环境是一种能感知学习情景、识别学习者特征、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与便利的互动工具,自动记录学习过程和评测学习成果,以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的学习场所或活动空间。”未来的教育,可以做到让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在任何人那里学习。如果学生没有自己的信息终端设备,教育信息化的举措就无从谈起,所以,实现“互联网+教育”,要从学生BYOD开始。
BYOD 环境建设不是教育的目的,而是服务于教育目的的支撑技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难以真正地应用,造成了知识的去情绪化,难以在不同情境下灵活地应用知识,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的思维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智慧学习是一种运用自己已掌握甚至未掌握的知识,改善自我技能和生活的能力,是一种使用移动设备将课堂学习延展到课外生活和学习情境中的学习,它让有意义的学习真正发生。
信息化时代的学习不再是基于个体的学习,而是一种社会化、网络化的学习。在学校里,学习者可以与校外专家进行互动;在校外,他们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及时与同学协作,得到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容易采集到学生全过程的个性化学习数据,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应给学生留有质疑的时间,鼓励孩子奇思异想、别出心裁;引导学生通过争论,自己解决疑难问题;通过查找资料,回答各种质疑。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倾听、善于吸纳,在质疑中探索,在争论中合作。在有效的教学中,教师不再做“师道尊严”中的“尊者”,也不再做“传道、授业、解惑”中的“王者”,而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建构与知识建构过程中的朋友和长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