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洋洋
(西藏大学,西藏 拉萨 850000)
我国典型脆弱生态修复地区主要是北方风沙区、黄土高原、青藏高原、长江中上游、东部城市化五个地区[1]。本文以青藏高原高寒草地修复为例进行研究,我国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具有脆弱性、难恢复的特点。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是青藏高原地区面积最为广阔的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水土保持、改善土壤的功能,承载着青藏高原畜牧业的发展。本文从两个方面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修复做了研究,分析了高寒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提出高原高寒草地修复措施。
绝大部分学者认为高寒草地退化的原因分为气候变化说和超载过牧说。气候变化说认为全球气温的升高造成了高寒草地退化,超载过牧说认为草地只要存在超载现象必然会出现退化。然而,进一步对气候变化学说研究后发现,气候的变化并非只会造成高寒草地的退化,也会孕育高寒草地。同时,在对青藏高原地区调查发现,西藏地区畜牧数量变化不大,青海地区畜牧数量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一部分高寒草地仍旧出现了退化。
高寒草场因过度开垦造成的退化分为3 个方面:
1.1.1 历史上的过度开垦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开垦草地面积占总草地面积5%,其中1952 年的开垦最为严重,开垦草地面积400×104hm2,占当年全国耕地面积的3.9%,占当年全国总开垦面积的22%[4]。据不完全统计,青藏高原开垦草地近20×104hm2。高寒草地的生态环境本就脆弱,一旦被开垦使用,基本上会退化为“黑土滩”。
1.1.2 药用植物的过度挖掘
青藏高原具有众多的植物资源,其中藏药植物达900 余种,虫草最为家喻户晓。许多藏药植物生长在高寒草地生态环境中,对这些具有经济价值的药用植物的挖掘严重破坏了高寒草地,挖掘一根虫草就会造成近40 cm2草地的破坏,过度挖掘虫草又会造成践踏、车辆碾压、日常生活破坏等,虫草挖掘者因整体文化素质低,对虫草草地保护意识缺乏,进一步重创高寒草地。
1.1.3 基础建设破坏草地
随着对青藏高原地区的开发与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而基础设施的建设必定会破坏一部分高寒草地草皮,而高寒草地草皮被破坏之后很容易随自然条件的作用退化为“黑土滩”。
我国现有的固定草地轮牧的方式限定了畜牧的移动范围,使得草地反复遭践踏,草地被践踏的破坏程度大约是采食的两倍,部分高寒草地正是由于这种固定草地轮牧的使用方式遭到破坏而导致退化。原有的畜牧方式追随水源和牧草变化放牧,按照春季增水膘,夏季增草膘,秋季增油膘的放牧原则,牲畜游牧于不同的高寒草地,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可以自我调节恢复。其次,固定草地轮牧的方式使牲畜的排泄物会积累,高寒草地所处的环境限制了分解者的分解能力,固定草地轮牧的方式使得牲畜的排泄物有害有机物积累,也会造成高寒草地草皮被排泄物覆盖影响水分的渗透,有害物质的积累和水分渗透的减少加快了草地退化。
鼠害是导致高寒草地退化的另一个原因,危害高寒草地的鼠害主要为两种动物:黑唇鼠兔和高原鼹鼠。黑唇鼠兔、高原鼹鼠与牲畜共同以高原草地植物为食物,三者竞争中,黑唇鼠兔、高原鼹鼠在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处于优势竞争地位,导致高原草地生态系统植物物种多样性减少,优质牧草与杂草比例下降,黑唇鼠兔和高原鼹鼠仍可食用杂草,种群数量上升,牧草的数量和种类进一步下降,形成正反馈,高原草地生态系统进一步退化,进而形成荒漠化[2]。
在修复脆弱的退化草地的研究中,补播、施肥和围栏封育是目前公认的最主要的修复措施。补播是通过对该草地进行考察和研究后,借助人为手段,在已退化的草地上大面积种植优势植物、接种合适的土壤微生物等,以增加退化草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数量,降低有害植物在群落中的占比,从而达到改善草地质量的效果。施肥是短期内通过人为手段为退化的草地施加有机肥与氮肥、磷肥、钾肥的混合肥料,以改善草地土壤肥力。围栏封育是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围栏对退化草场进行保护,防止人和动物对草场继续破坏,使退化的草地得以恢复。
目前对这三种修复方式的研究大多是单独的,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针对青藏高原高寒高海拔的特点,提出补播、施肥和围栏封育相结合的修复方案。首先对退化的草地进行围栏封育,如果资金充足可以选用电子安全围栏,如果资金紧张可以选用竹篱笆、铁栅栏等较为便宜的材料,不过要派人看管、及时修复破损的围栏。然后对围上围栏的草地进行人工施肥,建议先测量该草地的土壤肥力,根据草地需要的元素进行施肥,施肥时最好采用农家肥与所需元素混合的复合肥。最后,对该草地进行补播,补播时主要采用该地区优势植物,也可以采用外来优良植物。补播植物的类型建议以实生苗、草灌为主,栽植苗木、乔木为辅。植物种子建议选择包衣种子,许多学者的实验结果表明包衣种子的出苗率和出苗速率均高于未包衣种子。经过大量文献研究,建议采用“垂穗披碱草+ 冷地早熟禾+ 中华羊茅+ 波伐早熟禾+ 西北羊茅+ 短芒老芒麦”的混播优化组合[3]。除了补播植物外还可以通过接种合适的土壤微生物来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进而改善土壤环境、促进植物生长。完成了以上的草地修复操作后,如果修复效果不理想,可以考虑在这3 种修复方式的基础上采用生态袋技术、三维网植草、保水剂、凝结剂和客土喷播工艺来提高草地修复效率。
鼠害防治以综合治理为核心,以防控防治为主,降低化学灭杀剂比例为目的,将高原鼠害生物数量控制在阈值之内。
2.2.1 加强草原鼠害监控力度
加强草原鼠害监控力度,保证及时、有效地监控草原鼠害种群数量,做好高原鼠害种群数量的预测工作,为科学治理高原鼠害做好数据统计基础。
2.2.2 改变粗放型畜牧方式
改变粗放型畜牧方式,协调好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高原鼠类与牲畜之间的关系。随着牧区人、畜数量上升,草地践踏现象严重,土壤板结,含水下降,植物种群向旱生化物种组成方向发展,使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更加适应高原鼠群的生长发育。改变粗放型畜牧方式,发展饲草饲料喂养,建立合理的轮牧、休牧制度,平衡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
2.2.3 综合防治措施
建设鹰架招鹰设施和生物毒素相结合,辅以人工灭鼠,对于鼠害危害程度较低的地区率先引入高原鼠害天敌,对于鼠害危害程度较高的地区率先使用生物毒素灭杀,再引入高原鼠害天敌,通过生物毒素和天敌引入的方式,平衡草地生态系统草、鼠、畜的关系。对于地下鼠害,可采用人工投放毒饵,弓箭捕捉等措施相结合,调动农牧民的积极性,进行鼠害防治。
科学养畜的核心是草畜动态平衡,根据草地生长的时空规律动态调整放牧方式,一改原有的粗放型放牧,充分利用暖季草场,适当调整暖季草场放牧时间和轮牧区域,牧草丰腴地区可以割草仓储;保护冷季草场,建立暖棚喂养暖季仓储的草料育肥。暖季草场也要建立禁牧与休牧制度,以利于恢复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缓解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暖季草场不能一味索取,有研究表明,暖季草场合理的禁牧和休牧会提高高寒草地物种多样性和均匀指数。合理的禁牧和休牧措施会保护植物新萌发的芽和茎叶的发育成长。科学养畜也离不开对畜种选育和畜群年龄结构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