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需加强对家长的信息沟通

2020-12-18 04:24余海波
中小学校长 2020年10期
关键词:科目志愿规则

□余海波

随着我国新高考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省加入新高考改革的行列。高考是一次全国性的大规模的选拔活动,是对学生个人素质以及学校教学水平的考察,也是对学生家庭背景等因素的综合考量,最终以学生考试分数的形式呈现。家长参与是影响子女大学教育机会的重要资源,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期望以及价值观,陪伴孩子参观大学,进行大学信息的查询等,可以有效地帮助子女做好考大学的准备。新高考改革要求家长提高参与度。政府和学校加强对家长有关新高考改革的信息沟通,不仅可以满足家长和学生求学的需要,而且可以获得家长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巩固高考改革的成果。

新高考改革不仅是考核方式和录取方式的改变,也意味着高中阶段乃至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模式的变革。目前,中学普遍建立了课程选修、走班制等新的教学模式。多年来,我国高考分为文理科两大类。选择文科的学生学习政治、历史和地理,选择理科的学生学习物理、化学和生物,考试也对应考相应的科目。在某种程度上,新高考改革打破了传统的高考模式。新高考由 “3+X” 的考试科目组成。“3” 是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X” 为综合科目,是指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学生根据相关要求,自行选择三门考试科目。所选科目,按照选考人数的多少,按等级赋分。科目的选考赋予了学生选择权,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学生选考科目呈现多样性。

传统高考模式下,家长主要通过助力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来帮助子女获得大学入学机会。新高考模式下,家长不仅要帮助学生尽可能地获得高分,而且要关注学生对课程的选择、志愿匹配、生涯规划等。在新高考背景下,学生的课程和志愿规划的选择权加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学科实力、职业志向决定选考科目。学生对职业生涯的规划往往从高一就开始,这无疑增加了学生求学以及志愿报考的复杂程度。而大多数学生对新高考方案的了解有限,信息来源于听说层面。学生选科主要依据兴趣爱好和目前各科的成绩,很少考虑到长远的职业规划。虽然学校给学生传递着高考信息、帮助学生做好学业规划,但是毕竟教师精力有限,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这就需要家长更多地参与,给学生提供指导。

如果家长了解新高考改革的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子女弥补学校教学资源的不足。新高考改革通过综合素质评价招生录取等渠道,释放出强烈的素质教育信号。在新高考背景下,高考的内容越来越接近对人才的选拔需求,注重学生组织、联结、加工、迁移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校注重探究式学习、实践教学、师生互动。由于受实验设备、教师素质等条件的限制,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实验教学一直是教学的薄弱环节,有的学校甚至开不出实验课,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高考综合素质评价招生的学校通过要求学生提交报考材料(高中成绩、获奖证书、自我介绍等)、面试(参加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辩论、进行课题设计等)等手段来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条件好的高中组织大学先修课程、实验室项目、高水平讲座、创新实践教育等学习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他们的兴趣潜质。这些办学条件往往是普通高中难以企及的。如果了解高考改革的动向、高考招生的途径以及规则,一些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利用社会上的资源,及早地在高一、高二给孩子创造条件,参加项目,并形成一些成果。

新高考改革需要家长了解新的规则。大学高考志愿的填报是基于了解大量的信息的基础上,做出的理性的、最优化选择。每年学生对大学的报考依据,大多是延续文理科分科而形成的招收分数线。新高考改革之前的历年招生分数有一定的参考,但是参考的准确度比以往大大降低。虽然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可以根据自己以往的报考切身体会,给予孩子一定的指导。但是新高考的规则变了,家长难以依赖过去已有经验来对子女进行指导。在新高考探索的过程中,大家都在熟悉规则,这不仅需要家长投入时间和精力,还需要有一定的能力。

从入学渠道来说,当前,凭裸分进高校的学生比例在下降。高考的招生途径包含 “强基计划”、提前批、普通批的录取。招生规则的复杂性增加,也必然要求家长熟悉各种招生的规则以及项目。在操作中,学生和家长要了解招生规则以及流程,找到适合的高校。

新高考改革之后,一些省的招生规则以专业组为主。以北京为例,2020 年在普通批次的录取,学生可以报考30 个 “院校专业组”。面对如此多的选择机会,要想把志愿填得更合理、更有效,离不开对各个大学、专业、就业前景、专业组等信息资源的了解。而且在一分就可以决定学生命运的竞技场上,学生还需要对大学专业组的录取规则有所了解,比如进入到专业组内,专业的招生有以分数优先的原则,有的是志愿优先的原则,有的设有专业级差。高考填报志愿甚至要考虑入学之后,大学分专业的选拔规则。一些大学实行大类招生,在大一年结束时,才根据学生在大学的学习成绩,来分配专业。只有对这些规则详细了解,才能发挥考分的最大效益,选择到自己理想的大学和专业。

高考填报志愿,学生需要对选择专业和大学有所了解。中国共有两千多所大学,每一所大学都自己的办学历史、学科特色、专业设置、发展规划等。虽然不是所有的高校都在每一个省招生,但是要在本省招生的学校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校,也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即使是同一个专业,每一所大学的研究方向和侧重点可能是不一样。家长还要对大学的办学性质进行鉴别。

对新高考模式的变化,家长群体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充分的信息和资源,了解新政策,适应新规则。在收集资料、信息判断、确定目标的过程中,家长的主动性以及素质起到关键作用。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有能力进行信息的搜集、分析与研判,对于报考大学的流程比较熟悉,能给孩子提供相关的专业和未来职业的有针对性的建议。而贫困地区、农村地区的家长往往受教育程度不高,在工作生活中少和高等教育有交集,信息闭塞,对高考改革的适应性较弱。越是来自底层的学生家长,在信息和资源获取上,可能越依赖于学校的升学指导和服务。高考看似是学生和家长个人的事,但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环节。家庭背景对学生的教育有重要的影响,家长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等影响着学生的教育机会。在高考的竞争中,来自贫困地区和弱势家庭的子女无疑是处于弱势地位。帮助学生和家长获得充分的高考信息,得到充分的咨询服务,增加学生进入高等学校的机会,可以促进教育公平。

在新高考背景下,只有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合作,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和家长适应高考改革的变化。政府整合体制内外的信息资源,形成多层级、综合性的升学信息资源服务网络和机制。大学都希望招到好生源,招生宣传如火如荼。今年,由于受疫情的影响,大学的招生宣传大多都通过网络来进行。这些宣传是否有效地传递给了家长和学生? 如果有关单位把高考升学的政策、大学的招生宣传等资源整合到一个共同的平台,便于学生和家长了解信息。中学是高考信息辐射的中心,有必要建立相应的制度来支持学校传递高考改革的信息,给学生提供升学指导,鼓励父母参与孩子的教育。学校需配备专兼职的升学指导教师,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生涯指导以及高考志愿填报的指导。当前,中学对于学生职业生涯的指导还处于起步的阶段,而对于帮助学生和家长了解新高考改革和志愿填报的信息,还有更多可拓展的空间。

猜你喜欢
科目志愿规则
以志愿,致青春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多科目训练见招拆招练硬功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奥斯卡的规则变了!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让规则不规则
高考“新科目”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重、难点讲解(unit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