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植保植检站 孙明明
花生是河南省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133.33 万hm2左右,面积和总产均居全国首位。但是,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实行花生连年重茬种植的耕作方式,加之品种抗性、气候条件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各种病虫害特别是土传、种传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对优质花生生产威胁极大。为了及时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同时,确保花生绿色优质高效,近年,河南省植保质检站组织部分市县开展了花生主要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优化组合集成了综合防控技术模式,目前已在全省推广应用。
病虫害防控重点有褐斑病、黑斑病、茎腐病、镰孢菌根腐病、白绢病、果腐病、病毒病、缺铁性黄化病和蚜虫、叶螨、蛴螬、金针虫、新蛛蚧、棉铃虫、甜菜夜蛾等。
病虫害兼防对象有网斑病、焦斑病、锈病、冠腐病、疮痂病、炭疽病、灰斑病、菌核病、纹枯病、青枯病、根结线虫病、银纹夜蛾、斜纹夜蛾、大造桥虫、蝼蛄、蓟马、小绿叶蝉等。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理化诱控、生态调控、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根据当地花生栽培方式和不同生育期有害生物发生动态,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将以病虫害为主的有害生物危害损失控制在允许范围。大力推广先进植保机械和科学用药技术、精准施药技术,实施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安全、优质、高效控制花生主要病虫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播种前防控是花生全程绿色防控的基础。防控重点为茎腐病、根腐病、白绢病、菌核病、果腐病、青枯病、根结线虫病、新蛛蚧、蛴螬、金针虫等借助土壤及种子传播的病虫害。
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采取检疫检验措施,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播蔓延。保护无病区,不从疫区、重病区调运种子,在引种、调种时,必须事先调查种子产地的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对花生种子和运输工具、包装材料等实施检疫,严防检疫性有害生物借助人为因素传播扩散。植物检疫措施防控重点有黑腐病、新蛛蚧、根结线虫病、青枯病等。
根据栽培条件、主要病虫种类及发生规律,选用适合当地栽培的花生良种,避免或减少有害生物通过种子传播危害。
提倡花生与水稻、玉米、谷子、高粱、小麦、甘薯、芝麻、棉花、蔬菜等主要病虫害的非寄主作物轮作。轻发生田块实行1~2 年轮作,重发生田块实行3~5 年轮作,有效减少土壤中病虫基数。
1.晾晒种荚。选择晴好天气,晾晒花生种子荚果2~3 d,及时翻动种荚,均匀晾晒,可杀死种子携带的病菌和害虫,提高种子活性,促进萌芽。
2.种荚剥壳。在播种前1~2 d 进行剥壳,尽量即剥即播。
3.精选种子。选用饱满完好的籽粒作种,剔除破损、霉烂、瘦小、变色、有斑点的籽粒,筛除可能混杂的虫体及草籽、杂物。
4.种子检测。要求发芽势≥80%、发芽率≥95%。
5.浸种催芽。将种子用35 ℃温水浸泡3~4 h,捞出在25~30 ℃环境下催芽,经24 h 即可发芽,催芽至种子胚根刚露白时即可播种。
1.合理施肥。实行配方施肥。施足基肥,施用氮磷钾复合肥和花生专用肥,增施磷肥、钾肥、腐殖酸肥,适当控制氮肥用量。
2.施有机肥。有机肥充分腐熟后施用,一般施用量1000~2000 kg/667 m2。
3.施铵肥。深施碳酸氢铵、腐殖酸铵、氨化过磷酸钙、氨水等氨态氮肥。施入土壤中散发的氨气能一定量地熏杀蛴螬和驱避成虫产卵。
清理田内外残留的作物秸秆、病残体及杂草、自生苗等病虫寄主,集中深埋或烧毁处理。
1.秸秆还田。将作物秸秆切细粉碎,通过耕翻埋入犁底层,然后耙耱压实。
2.适度深耕。一般耕深30~50 cm,连续旋耕2~3年的土壤必须深翻1 次,降低田间病菌、害虫和杂草基数。
3.精细整地。整地做到深、细、松、软、平,旋耕田块一定要耙实。
4.起垄栽培。起垄种植较平垄种植能增厚活土层,提高地温,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根系生长、果针入土和荚果膨大,利于田间通风透光、排灌降湿,减轻病害发生。
结合耕翻整地,人工捡拾、捕捉、消灭害虫。
1.土壤处理。土传病虫害发生严重地块,结合耕翻整地,选用适当药剂制成毒土或药液,在土壤翻耕前和耙前,分2 次均匀撒施或喷施于土壤中,混入耕作层;或在起垄时,将药剂均匀施入种植垄上,形成药土带,然后播种覆膜。常用药剂有小盾壳霉、淡紫拟青霉、厚孢轮枝菌、恶霉灵、福美双、多菌灵、敌磺钠及二嗪磷、毒死蜱、噻唑膦、阿维菌素等。
2.种子处理。选用适宜药剂拌种或包衣,可防治苗期土传和种传病虫害及鼠害,促进幼苗生长发育,提高抗逆能力。常用药剂有宁南霉素、四霉素、咯菌腈、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精甲霜灵及吡虫啉、噻虫嗪、呋虫胺、毒死蜱、辛硫磷、氟虫腈等。
为了更全面地认识工厂的生产工艺流程,还可以采用计算机仿真训练的实习方式[6].在仿真训练之前,教师给学生们讲解计算机仿真训练操作步骤,让他们事先了解操作过程,将不懂的地方标记下来,以便在实际操作中核实清楚.学生进入仿真软件系统,需要首先输入自己的名字和班级,然后选择自己将要实习的流程系统,比如流体流动的仿真系统,在画面的上方有基本操作步骤,学生们根据流程按照步骤进行操作,学习流量计和泵的正确使用,当所有的流程进行完毕后,提交完成,学生的操作成绩自动传到教师的主机中.
播种期重点采取农业措施,以保苗为目的,创造有利于花生健康生长而不利于有害生物发生的生态环境,确保一播全苗、群体合理。主要防控对象有冠腐病、茎腐病、根腐病、白绢病、根结线虫病、新蛛蚧、蛴螬、金针虫、地老虎、杂草等。
在黄淮花生产区,地膜春花生在3 月下旬至4 月下旬播种,露地春花生在4 月中旬至5 月中旬播种,夏花生在5 月下旬至6 月中旬播种。
在适宜播种期内,适当早播或迟播,使花生幼苗受害敏感期与病虫发生盛期错开,以减轻或避免病虫害。
花生宜采用高垄双行地膜覆盖栽培模式,地膜有银灰色、黑色或白色,还有乙草胺除草地膜、扑草净除草地膜、生物可降解地膜等。根据病虫草害发生情况选用适宜地膜,苗期蚜虫发生较重,用银灰色地膜;杂草发生较重,用除草剂地膜。
在花生地边、田埂及沟渠旁点种蓖麻、除虫菊、芝麻、棉花、玉米、高粱等植物,形成植物诱集带,引诱害虫成虫取食、产卵和躲藏,然后集中施药毒杀或人工捕捉。诱集植物还可涵养天敌,为天敌创造良好的栖息繁衍场所。
1.沟穴处理。土传病虫害白绢病、根腐病、根结线虫病、蛴螬、新蛛蚧等发生严重地块,花生播种时,选用适宜药剂,拌适量细土或清水,撒施或喷施于播种沟或播种穴内。常用药剂有淡紫拟青霉、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甲基硫菌灵、福美双、恶霉灵、吡虫啉、噻虫嗪、二嗪磷、甲基异柳磷、辛硫磷、噻唑膦、灭线磷、丁硫克百威等。
2.封锁地面。土传病害菌核病、白绢病、纹枯病、叶斑病等发生严重地块,在花生播种后,结合地面喷施封闭性除草剂,在药液中加入多菌灵、菌核净、恶霉灵、褔美双等杀菌剂,混合喷洒封锁地面,既能封闭除草,又能杀灭土表病菌。
花生苗期主要防控对象有冠腐病、茎腐病、青枯病、根腐病、病毒病、蚜虫、蓟马、叶螨、地老虎、杂草等。
4—9 月,田内悬挂黄色或黄绿色、蓝色粘板及信息素板等色板,悬挂高度以高出植株顶部10~30 cm 为宜,15~30 块/667 m2,及时检查、清理、更换色板,可诱杀蚜虫、蓟马、小绿叶蝉、烟粉虱等害虫。在有翅蚜虫迁飞期,也可利用黄色盆皿装水诱杀蚜虫。
在田间和四周覆盖或悬挂银灰色薄膜,或用银灰色塑料膜、防虫网遮盖花生,可驱避蚜虫,预防病毒病。
1.喷淋灌根。花生茎腐病、青枯病、根结线虫病、新蛛蚧等发生严重地块,可用蜡质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阿维菌素、中生菌素、嘧啶核苷类农用抗生素、氯溴异氰尿酸、咪鲜胺、戊唑醇、噻唑膦、噻菌铜等药剂喷淋茎基部或灌根,施药后浇水可提高防控效果。
2.药剂喷雾。病虫害发生初期,选用藜芦碱、苦参碱、印楝素、鱼藤酮、多杀霉素、宁南霉素、农用硫酸链霉素、阿维菌素、耳霉菌、球孢白僵菌、多粘类芽孢杆菌、多角体病毒、氯溴异氰尿酸、吡虫啉、虫螨腈、螺螨酯等喷雾。药液中加入有机硅、洗衣粉或专用助剂,根据虫情、天气和药剂持效期,酌情防治1~2 次。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药剂轮换施用。
花生开花期至下针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均较旺盛,是多种病虫害发生盛期。主要防控对象有褐斑病、病毒病、茎腐病、根腐病、青枯病、缺铁性黄化病和新蛛蚧、金龟子、棉铃虫、甜菜夜蛾、蚜虫、小绿叶蝉等。
继续采取色板诱杀、灯光诱杀、性诱剂诱杀、食饵诱杀。
1.土壤处理。茎腐病、根腐病、青枯病、新蛛蚧、蛴螬等发生严重地块,可采取土壤处理法防控。将药剂均匀施入花生根际及荚果周围土壤,发生严重时,间隔7~10 d,再防治1 次。常用药剂有枯草芽孢杆菌、厚孢轮枝菌、哈茨木霉菌、氯溴异氰尿酸、苯醚甲环唑、三唑酮、咪鲜胺、噻菌铜、毒死蜱、噻唑膦等。
2.药剂喷雾。根据病虫发生情况,选择适宜的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酌情均匀喷雾1~2 次,间隔7~15 d 防治1 次,注意轮换用药。药液中加入有机硅或洗衣粉、植物油助剂、专用助剂等,通过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使用植保无人机、喷杆喷雾机等开展统防统治,可提高防治效果。常用药剂有藜芦碱、苦参碱、乙蒜素、春雷霉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球孢白僵菌、苏云金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虱螨脲、虫酰肼、氟铃脲、除虫脲、溴虫腈、戊唑醇、辛菌胺醋酸盐、醚菌酯等。
花生结荚期主要防控对象有褐斑病、黑斑病、网斑病、焦斑病、锈病、茎腐病、白绢病、菌核病、果腐病、纹枯病和蛴螬、金针虫、棉铃虫等。
防治白绢病、茎腐病、菌核病、果腐病、果壳褐斑病、蛴螬、金针虫等病虫害,可采用撒施毒土、喷淋根灌、药剂冲施等方法,将药剂均匀施入花生根系及荚果周围,交替轮换用药。施药后浇水或抢在雨前施药,可提高防治效果。常用药剂有解淀粉芽孢杆菌、木霉菌、申嗪霉素、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戊唑醇、丙环唑、醚菌酯、氟酰胺、腐霉利、氟酰胺、菌核净、恶霉灵、二嗪磷、甲基异柳磷、丁硫克百威、毒·辛等。
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适宜的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茎叶喷雾或喷施茎基部,酌情防治1~2 次,间隔7~15 d 防治1 次,轮换用药。利用植保无人机、喷杆喷雾机等开展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药液中加入专用助剂,可提高防治效果。常用药剂有嘧啶核苷类抗生素、乙蒜素、多抗霉素、蛇床子素、苦皮藤素、芽孢杆菌、短稳杆菌、绿僵菌、多角体病毒、吡唑醚菌酯、咪鲜胺、氟硅唑、溴氰虫酰胺、灭幼脲、马拉硫磷等。
花生收获期主要采取农业措施,做到适时收获、及时晒干、安全储藏。重点防控对象有荚果黄曲霉病、杂草、鼠害等。
花生饱果指数≥60%时,即可收获。根据农时、天气与种植模式,做到适时收获。收获过早,大量荚果不饱满;收获过晚,易造成落果和芽果、烂果,降低产量和品质。
根结线虫病、白绢病、菌核病、果腐病等重病田,宜就地收刨、单收单打,避免病株和荚果在转移的过程中传播病害。
避免阴雨天收获,应趁晴好天气及时晒根、晒土、晒果,杀灭根结线虫。荚果晾晒过程中应尽量摊开,使荚果含水量快速降到10%以下,籽粒含水量降到8%以下。剔除破损果,防止荚果发霉和黄曲霉毒素污染。
将花生荚果置于低温、低湿的场所安全储存,避免病虫鼠鸟危害和有害物质污染。
收获机具转场时,将黏附的秸秆病残体和泥土清除干净。花生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及周边的病株残体、杂草,带到田外集中深埋处理。秋季深翻耙地,暴晒土壤,通过机械杀伤、冻死或天敌捕食消灭越冬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