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师小周
玉米出苗后,从3 片叶开始,在叶尖部分沿着叶缘向叶鞘发展呈深绿带紫红色,逐渐扩大到整个叶片,症状从下部叶片转向上部叶片发展,甚至全株紫红色;到5 片叶时,玉米植株茎部也会变紫红,同时还会影响新生的叶片,若不及时控制,症状能持续到9~10 片叶。
在作物生长初期,磷肥的作用表现不明显,但在中期和后期,缺磷将影响氮的有效积累和蛋白质的合成。玉米果穗分化发育不良,花丝延迟抽出,授粉受阻,受精不良,籽粒不充实;缺粒与粒行不整齐、果穗弯曲甚至空穗;玉米棒短而小,呈弯曲形,过早出现秃顶,大多籽粒不饱满。
玉米是一种喜温作物,在春玉米播种时,由于气温较低,当土壤温度低于15 ℃时,玉米苗根系生长受影响,新陈代谢受阻,养分和水分的输送受阻,最终出现叶片发紫、发红的现象。
出现紫红苗并不一定是玉米缺磷的症状,红轴品种在低温多雨的情况下,苗期易出现紫红苗;除草剂药害,高温高湿、土壤板结或干旱田块、早期根受虫害和药害影响等都会影响根系生长,导致植株营养不良,严重者玉米叶片、茎秆也呈现紫红色。
一般土壤有效磷(P2O5)<5 mg/kg 时,为严重缺磷;土壤有效磷(P2O5)在5~10 mg/kg 时,为缺磷;土壤有效磷(P2O5)在10~15 mg/kg 时,为轻度缺磷;土壤有效磷(P2O5)>15 mg/kg 时,视为暂不缺磷。禹州市大多数土壤中有效磷质量分数都在10 mg/kg 以下,且有效磷在石灰性土壤中,磷素易被固定而不能被玉米吸收,从而出现缺磷症状。
近年来,玉米田平均产量都在500 kg/667 m2以上,部分地块产量甚至在750 kg/667 m2以上。按形成100 kg 玉米产量所吸收的磷养分量为0.86 kg 计算,形成600 kg 玉米产量,需要从土壤中吸收6 kg 以上的有效磷素。
由于市场上销售的玉米专用肥料都是高氮肥,氮磷钾(N-P2O5-k2O)配比多为28-6-6、30-5-0、30-0-5、30-0-0、28-0-0、25-0-0,含磷量低甚至无磷。如果不能合理地向土壤补充磷元素,必然会造成土壤中磷养分不断减少,引起土壤磷元素缺乏。
玉米在整个生长期中均可吸收磷,但以生长早期吸收的最快,早期常会出现需磷量超过根系吸收能力的情况,在玉米苗期土壤有效磷较高时也会出现缺磷症状。
在玉米种肥机械同播或苗后追施(撒施)化肥时,肥料多施在土表下0~5 cm,由于磷在土壤中易被固定,同时它只能从施肥点向外移动1~3 cm 的距离,但玉米根系多分布在10~20 cm 土层中,磷肥在土壤中施用过浅,玉米根系基本吸收不到磷元素。
夏玉米苗期遇到低温,根系发育不足,降低了吸收磷的能力。低温导致土壤磷的有效性降低,因此,即使土壤含磷量较高,也会发生玉米红苗的现象。
在冬小麦和夏玉米轮作中,小麦主要生长在冬季,由于冬季气温较低,影响根系对磷的吸收,应该供给它更多的有效磷。而玉米这一季,气温较高,有利于根系吸收养分,加上玉米长大后,根系比较发达,可以较充分地利用磷肥后效。因此,在小麦作物上,要增施50%以上的磷肥,可以有效地提高磷肥利用率。
玉米种肥机械化同播,省时省工,增产增效,推广潜力大,应用前景广阔。玉米种肥同播用肥以缓释肥、控释肥为主,氮磷钾45%(N-P2O5-k2O)配比可选择配方为30-10-5、31-10-4、32-9-4、26-13-6,用肥量应控制在40~50 kg/667 m2,肥料与种子水平间距5~10 cm,垂直间距在种子下方5~10 cm,既不烧苗,又能充分发挥肥效。
如玉米播种时没有施磷肥、较少施磷肥或出现缺磷症状的地块,可在玉米苗期追施磷酸二铵10~20 kg/667 m2,开沟追施肥料或人工穴施均可,一般施在距地表10 cm 以下,距作物根部10 cm 左右。深施覆土效果好。
已经出现缺磷症状的玉米苗,每667 m2用磷酸二氢钾200 g 对水30 kg 进行叶面喷施,每隔5~7 d 喷施1 次,共喷施2~3 次,可迅速补充玉米所需要的磷素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