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环保局 王省红
滑县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大县,是河南省重要粮食主产区和高产区,在河南省素有“豫北粮仓”之称。滑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的大量使用,农业生产污染问题也日渐突出,成为制约滑县农业生产进一步提高的瓶颈。为了保证滑县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摸清滑县农业污染的现状,并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已成为促进滑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滑县位于河南省北部,华北平原腹地,总人口143万人,区域面积1814 km2,耕地面积13 万hm2。滑县具备了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条件:一是气候为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热、水资源比较丰富,其特点概括“春季温暖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二是滑县土壤基础条件较好,农田土壤中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含量丰富;三是滑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较为完善,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
1.化肥污染。滑县种植农作物一年两熟,农民为了追求高产和节约劳动力,大部分施用速效肥,较少施用农家肥和有机肥,施肥次数也由一次追肥变为二次追肥。根据滑县2018 年调查数据显示,全县化肥年施用量为211 861 t,氮肥施用折纯量为22 987 t,含氮复合肥施用折纯量为57 590 t。化肥的过度施用也是造成滑县农业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一些含有大量氮化合物和磷化合物的化肥,还会使得土壤污染面积不断扩散,最终影响整个区域的土壤质量。
2.农药污染。在使用农药过程中,大多数农民对农药及其他化学用品的使用方法不了解,存在杀虫剂超量、多种药剂任意混配使用的现象,造成单位农药总施用量偏大。农民为了追求高产和贪图省事,再加上蔬菜复种指数大,春、夏、秋三季病虫害较易发生,为防止影响农作物和蔬菜的质量、产量和商品价值,造成农药施用过量。根据滑县2018 年调查数据显示,滑县年农药施用量为1749 t。同时,由于农民习惯将农药包装物随手丢弃在田间地头或水体之中,农药包装物及其残余药剂进入农田或水体,对土壤或者水体造成二次污染。农药作为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手段,为农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农药过量和不规范使用,造成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增加,污染了水源和土壤,进而影响到居民的身体健康。
3.农膜污染。我国生产的农膜基本上为难降解塑料,大量农膜的碎片不断地累积在土壤中,会影响农田机械耕作,破坏土壤结构,影响作物根系延伸和微生物的活力,降低土壤水分传导、储存功能。根据滑县2018 年调查数据显示,滑县地膜覆膜总面积为3 465.47 hm2,地膜年使用总量为189 t,地膜累计残留量为64 t,地膜年回收总量为9 t。残膜被风吹到田里、水沟边、池塘及河流里,吹挂在树上,会造成环境污染。对于残膜污染严重的土壤区域,残膜会将土壤分层,作物扎根时会受到阻碍,作物对土壤水分、养分的吸收会受到影响,造成弱苗、倒伏、死苗等现象,导致产量减少。残留地膜对瓜果、蔬菜等作物同样具有不良影响。此外,牛羊误食残膜碎片,会导致肠胃功能失调,严重时造成死亡。
滑县养殖模式多以家庭式养殖为主,散户养殖较多。部分小型养殖场和散养户资金不足、环保意识差等原因,仍然采用传统的简易养殖方法,场内没有任何粪污处理设施,粪便处理方式一般为晾晒后卖给周边农户,作为肥料直接上地,甚至个别养殖户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部分农户在饲料中大量添加铜、铁、锌等重金属,造成畜禽粪便中重金属的含量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大大增加,在农田土壤中富积,对农作物也产生毒害作用。畜禽粪便和排泄物对大气、土壤和水环境造成了污染。
1.化肥污染防治对策。大力普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这项技术就是通过抽取土样,测定土壤养分含量,根据土壤的性质科学合理地选择化肥的种类,确定化肥施用量,提高化肥利用效率。另外,制定激励性政策对秸秆腐熟还田、过腹还田和使用商品有机肥、生物肥料的农户进行补贴。改善施肥技术,采用深层施肥的方法,深层施肥可以减少各种氮肥的流失,提高利用率,综合小麦和玉米的试验结果,深层施用氮肥比表层施用氮肥利用率可提高50%左右。
2.农药污染防治对策。农作物轮作可以改变某些病虫的生态环境,减轻病虫害,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农作物病虫草害种类繁多,每一种药剂治理的对象不同,在用药的过程中,必须了解农药的性能特点和治理对象,做到对症下药,提高农药的效率。不同害虫防治的时期不同,同一种害虫在不同的作物上防治的最佳时期也不同。交替使用农药可以防治病虫草害的抗药性,因为长时期使用同一种农药会使病虫草害产生抗药性。根据天气情况用药,一般在无风或微风的情况下用药,刮风下雨的情况下用药会使药剂流失,降低药剂的利用效率,同时造成浪费。
3.农膜污染防治对策。滑县应尽快制定综合治理农膜对土壤环境污染的方案,并建立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对农膜质量加强管理,规定每年翻耕土地时,要将残膜尽量拣拾出来,集中处理,制定收购、加工废旧农膜的方案,彻底消灭农膜污染。鼓励和促进废旧农膜资源化,建立回收系统,以适当的价格收购农民从农田中拣出的废膜,对回收农膜的农民给予奖励,促进对农膜的回收。另外,广泛宣传废旧农膜污染的危害,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增强土地的资源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强化牲畜养殖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畜禽场的建设,加强对现有牲畜养殖企业的监督管理。应尽可能地实行畜牧业与种植业相结合。畜禽场的选址,要考虑周围有足够的土地对其粪便进行消化处理;禽养殖场必须按规定排放污染物。加大政府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养殖户的环保意识。在进行养殖规划时,要将养殖所产生的废物纳入规划建设中,使生产和产物处理同时进行。可通过规模养殖发展“猪—沼—果”的养殖方式,通过物质流动和能量流动的循环,既保护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又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修建粪便池,将粪便排入粪池,不要直接排放在环境中。
解决农业生产环境污染问题,要从根源治起,改变“双高”投入的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保护产地环境安全。第一,治理源头。地方政府应严格按照国家禁用和限用的剧毒和高毒农药名单进行管控,依法惩治不良生产商,减少剧毒和高毒农药的生产和使用。第二,开发、利用环保型替代品。鼓励将生物技术、化学技术和物理技术结合到一起,研发高抗种质资源、新型农药和有机化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第三,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地方政府应当增加对绿色、健康粮食种植方式的培训,指导农民采用标准化种植方式。推行测土配方,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通过休耕、间作、套作、深耕等方式缓解土壤板结问题;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推广喷灌、滴灌以及旱作农业等生产方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整治农村卫生环境,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和农业生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