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绘画作为心理治疗的有效工具,其在实践应用过程中操作灵活,整合性强,在语言表达能力不是那么强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应用广泛。其可以通过无声的语言帮助教师引导学生表达自我,释放情绪,重建认知,使思想和情感具体化、形象化。充分发挥心理绘画的作用重要的是提高教师在心理绘画中的能力,其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现,在实践操作中积累经验,提高绘画形式选择及解读的敏感性。
关键词:心理绘画;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绘画形式
一、心理绘画
(一)心理绘画概述
纵观人类发展,其是先创造图画再创造文字的。在个体发展方面,最初的幼儿发展阶段也是先从绘画入手。用图画传递出的信息要比语言更丰富,图画是最有效的直达人内心的工具之一,可以通过图画打开内心。读图是最简单、最直接了解人的内心世界的方法,可以读出画者的性格、情绪状态、智力、人格特点、人际交往能力。
心理绘画是指绘画者在心理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进行自由绘画的技术。心理绘画对绘画者的绘画水平没有过多的要求,其可以帮助绘画者利用无声的语言向心理专业人员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其减少了绘画者的抵触和隐瞒的情绪,增加了心理治疗的趣味性,成为一种更容易被治疗者接受的治疗方法,在心理治疗实践中广泛应用。
(二)心理绘画的理论基础
心理繪画以投射理论为依据,是一种投射技术,是无意识的体现。投射是指一种存在于自身非可见的事物通过个体将其投射到外部的一个相似的事物的过程,该过程将无意识内容意识化。投射不是有意识的进行的,其所反映的内容更为真实自发。心理绘画正是以投射技术为理论基础,将作画者的内心真实的无意识反应体现在绘画中。
二、心理绘画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心理绘画作为心理治疗的常用手段,随着其不断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其在学校心理活动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表现在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中。
(一)更加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水平
心理绘画以一种更加日常和更具吸引力的方式帮助老师探寻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更适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在小学阶段,学生不可避免地延续着幼儿时期的一些心理发展特征,他们依然很喜欢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各种活动。并且在该阶段,学生的注意力表现出不稳定、不持久的特点。心理绘画以一种游戏的形式,巧妙的将心理探寻与游戏相结合,使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好的融入心理探寻活动,更加符合他们的兴趣和身心发展特点。并且,小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认知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在某些方面还不能很好的表达出他的感觉和想法,但心理绘画却以一种无声的方式帮助他们更好的表达自己,从不同方面反映出小学生的不同性格特征和心理特点。
(二)心理绘画所反映出的内容更为真实可信
心理绘画能以一种不被察觉的方式了解小学生的内心活动,其所反应的内容更为真实,欺骗隐瞒性更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会倾向于隐藏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这样的倾向是不利于心理探索活动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身上更是如此。小学生可能由于对环境或人员的不信任而隐瞒内心的想法或感受,因此如果以普通的方式进行心理探寻活动,其效果可能会差强人意。而心理绘画以一种不经意的方式,将心理探寻融入到日常行为中,降低了学生的防备心理,形成了一种轻松和积极的氛围,帮助小学生在绘画中自然而然地表露出真实的内心世界。
(三)辅导效率高,内容展现更为丰富
心理绘画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并进行更加贴切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小学阶段使用心理绘画技术,老师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人格特点、童年经历、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信息。在小学阶段的起始时期可以作为了解学生的工具对学生进行一个综合性的评估,为学校和家庭提供一个了解学生的机会。在该阶段,小学生各方面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其认知能力、情绪、语言表达、社交等还没成熟,塑造性强,因此通过心理绘画得到的这些信息可以更加合理的为学生制定发展计划,找到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长处,做到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发展。
三、心理绘画在实践中的实施建议
在小学教育阶段,心理绘画作为一种较为适合的方式帮助教师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心理绘画的力量是巨大的,但要将其很好的应用于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多方协调配合强化心理绘画的应用效率。文章则从学校和教师两个方面方面入手,提出可行建议加强心理绘画技术的应用。
(一)从学校角度保证心理绘画的实施
1.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心理绘画以一种游戏的方式,潜移默化的将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表达出来,充分补充了小学阶段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不足,打开了学生交流的通道,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不愿意表达或难以表达的内在信息。
心理绘画的顺利进行需要多方面的协同配合。因此,学校应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这里提到的相关人员不仅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还应改包括学生以及家长。首先,在教师方面,学校应组织心理绘画相关专业技能培训,增强教师应用心理绘画和解读心理绘画的能力。帮助教师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选择更加适合该阶段学生的心理绘画形式以及内容,从而更好的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其次,在学生和家长方面,学校应该加强心理绘画的宣传力度,向学生和家长详细说明心理绘画的含义、具体实施的步骤以及实施效果。由于心理绘画是以一种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并表达自己,在不了解的人看来,该种方式可能过于偏向游戏,并且单从绘画分析人物性格在非专业人员看起来可信度可能不是那么高。因此,学校在实施心理绘画之前应尽可能详细的向学生和家长讲解有关心理绘画的内容,使其更加信任这项心理技术,并以此结果为依据对个体认识自我和综合发展进行有效的干预。
2.开办特色心理绘画课程。心理绘画从来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心理绘画与其他课程之间也不是毫无关系的。因此,学校要提高心理绘画技术的应用,可以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年级为依据,以学生在不同年级所要学习和养成的具体内容为基础设置相应主题的课程,例如自我心理、人际关系、情绪调节、创造等。在年级和主题的支持下进行心理绘画技术的实践与运用。此外,心理绘画技术还可以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例如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所创作的内容、用色、结构等,结合心理专业老师的解读对学生进行一个有针对性的分析,发现学生在绘画中所传递出内心世界的独特之处。除美术课程外,数学课程可以为心理绘画提供学生思维方式、分析能力和空间能力的信息,语文课程可以为心理绘画提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以及想象力的信息。因此,心理绘画技术应充分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从而全方位的对学生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和分析,提高心理绘画技术实施的效率。
(二)从教师角度提高心理绘画的辅导效率
1.积累经验,尊重学生绘画的个性表现。教师在进行心理绘画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绘画的个性表现。由于该阶段的学生单纯、童趣,他们的思维十分的发散并伴随着丰富的想象力,因此他们的绘画容易表现出童趣性和夸张性。此时,教师不能单纯以客观现实来衡量他们的作品,而应尊重他们在绘画中的个性表现,以一种开放的眼光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评价。针对小学生群体绘画表现出个性化的特点,教师要在实践活动总不断积累经验,具备理解儿童绘画语言的能力。绘画作为语言的一部分,很好的表现出小学生的意识层面和潜意识层面的内容,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如果老师没有理解这些信息的能力,那么利用心理绘画进行心理健康活动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教师应在日常活动中积累经验,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绘画语言,帮助老师更好的了解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从而因材施教,保障学生心理的健全发展。
2.提高敏感性,善于發现问题。教师对心理绘画中所表现出的心理问题要具有敏感性。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各方面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因此其未形成良好的认知、情绪调节、行为方式等能力,因此在这一阶段的学生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绘画不仅以一种隐性的方式将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外化和具体化,还帮助教师使用心理绘画解决心理问题,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情感与冲突呈现出来并在绘画过程中得到疏解与满足,使他们学会自我倾诉、自我审视、自我接纳并逐步学会自我提升。教师应善于根据学生表现出的不同特征,选择不同的心理绘画形式。
3.严格遵守程序要求。随着心理绘画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但是在其蓬勃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也产生许多问题。例如滥用心理绘画技术、采取不符合来访者特点的绘画形式、不遵守心理绘画的操作步骤等。在小学阶段使用心理绘画技术时更应该遵守心理绘画的程序和规定。
首先,教师应在使用心理绘画技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事先对教室环境进行相应的布置并配合舒缓的音乐帮助学生尽快放松下来,投入到自由绘画的活动中去。其次,教师还应在心理绘画开始之前,与学生详细讲解与心理绘画有关的知识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这并不是对其绘画水平进行考察,而是一场心灵的旅行。尽可能帮助同学们放下顾虑,自由的表达自己。最后,在实施心理绘画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应严格遵守心理绘画技术的实施步骤,活动应该包括放松环节-绘画环节-分享环节-分析探究环节-改变建议环节-结束评估环节。心理绘画技术的重点不仅仅在于绘画,更重要的在于绘画者对于绘画的理解以及心理专业人员对于绘画作品的解读。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实施心理绘画应注重遵守心理绘画技术的程序,不能过于注重心理绘画的游戏性而忽视对学生绘画作品的解读,应将重点放在通过绘画所反映出的心理特点,并且在对绘画的分析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成长环境、文化背景等,通过绘画了解学生心理特点以及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切实解决心理问题,帮助学生获得更加健全的发展。
综上,心理绘画作为一种心理治疗工具其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心理绘画用一种非语言的形式帮助小学生更好的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具体化,将自己的潜意识更准确地表达出来,以一种有趣的方式大大降低了学生的抵触感,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趣味性。要想绘画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发挥作用需要教师尊重小学生个性化特点并具备相应的解读心理绘画的能力,从而增强对其绘画作品的理解和敏感性,据此才能将心理绘画更好的与小学教育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相结合,帮助学校和家庭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身心发展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茜玲.绘画疗法研究综述[J].休闲,2019.
[2] 徐玲,葛亚红.浅谈绘画心理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9(15):91-92.
[3] 丁滢.绘出内心的“话”——绘画疗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研究与运用[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9年教育与教师发展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9:51-52.
[4] 徐玲,葛亚红.浅谈绘画心理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9(15):91-92.
[5] 赵静.绘画疗法在日常心理教学中的运用[J].辽宁教育,2019(16).
作者简介:石秋子(1996.10- ),女,河南新乡人,本科,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