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乐萍
摘 要:众所周知,列夫·托尔斯泰是举世闻名的作家之一。在其八十多载的生命历程中创造了不胜枚举的经典作品,其中就包括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毫无疑问,女主角安娜是书中的主要人物。除了她之外,书中还成功描写了另外一个吸引人的人物——列文。本文主要分析《安娜·卡列尼娜》中列文的人物形象,指出通过列文这一人物形象反映了列夫·托尔斯泰的理想家庭观念。
关键词:列文;列夫·托尔斯泰;家庭观念
俄罗斯文学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列夫·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文学界巨匠,《安娜·卡列尼娜》是其代表作之一。小说中列文这一人物被视为作者“自传性”的人物形象。研究列文这一人物形象,有助于我们从侧面了解作者本人及其思想。小说中列文积极探寻生活意义,热衷思考社会思想和道德问题,通过对这一人物形象的研究,也能对当时俄罗斯社会发展情况有所了解。同时,列文所思考的问题也是当今读者会面临的困惑,虽然此部小说创作的年代距今久远,但主人公列文的所思所想还是能唤起当代读者的共鸣,这也是其永葆生命力的源泉之一。
许多经典作家和文学评论家对列文这一人物形象曾做出过各种解读。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列文是小说最重要的人物。在他看来,列文身上反映出一种又积极又自相矛盾的特质,这些特质令主人公饱受心灵的折磨。也有评论家认为,列文在自己身上进行了理性的自我改革,他深切地爱着劳动人民。由看似严肃且饱受苦难的列文这一人物形象所串联的线索并不比浪漫的安娜的恋爱线索缺乏魅力。著名评论家费特曾经指出,列文是最受作者偏爱的人物,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理想主义者,总是在思考和普通劳动人民及其劳动有关的问题,而这也正是托尔斯泰对人民关切态度的体现[1]。
《安娜·卡列尼娜》创作时间长达四年多之久。创作之初,作者本意是围绕生活日常进行创作。在最后的定稿中,“家庭观念”之一创作主旨也被保留下来,并被作为重点阐述对象。本部小说中的家庭观念体现在诸多方面:主人公之间的相互关系、情节冲突的本质等。其核心是由两条故事线索构成:安娜—沃伦斯基,凯蒂—列文。尽管这部小说是以一位女主角的名字命名,但她的故事只占整个作品篇幅的三分之一[2]。与安娜命运没有直接关系的列文,受到了同样多的关注。
故事按照两条平行且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的线索推进:凯蒂和列文经历过失望、困惑,最终得到了持久而平静的家庭幸福;安娜和沃伦斯基的生活则不可避免地走向悲剧收尾。新生命的出现将凯蒂和列文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安娜和沃伦斯基之间的关系则向着破裂发展,安娜也以卧轨自杀的方式悲剧收场。
安娜和凯蒂对幸福有着不同和理解,这也反映了社會上价值观的差异。主人公命运的差异根源于其对家庭及婚姻的态度分歧。托尔斯泰遵循俄罗斯现实主义小说传统,展示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展示了品质善良、诚实、公正的人如何受环境影响违背道德,将自己的命运引向深渊。
托尔斯泰试图通过展示主人公的成长历程来揭示主人公不同命运走向的秘密。列文和沃伦斯基不同的成长经历给二人的人生选择埋下了伏笔。作者没有详细交代这二位主人公的具体成长历程,读者无从知晓他们小时候读过什么书,他们的老师是谁。作者只描写了最重要的一点——二者成长的家庭氛围,以及他们和各自父母的关系,特别是和母亲的关系。
在列文看来,母亲是完美的化身,也是他今后寻找终身伴侣的参照标准。童年时期母亲的形象以及对家庭幸福的切身体会让列文对幸福有了自己的定义,也让他对未来拥有幸福生活充满信心。成家后如何处理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家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列文已经从父母那里得到了答案。在向凯蒂表达爱意后,列文表现出来的不是狂喜和感情的强烈迸发,相反,列文将这份感情转化为对周围人和事物更为细致的洞察力。恋爱让列文变得更有智慧,他更能看清身边的每一个人,更能发现每个人身上的优点。
凯蒂新婚后全心全意布置自己的家。列文起初还对凯蒂只顾布置新家而不再分神在生意、农民等社会事务心生不满。凯蒂对自己之前一直倾心的音乐也置之不理,主人公列文无法理解。不过作者在小说中为自己的女主人公进行了辩护,托尔斯泰认为,她是在人生的特殊阶段,牺牲了自己的爱好,全身心投入到营造美好的新家中,在为未来即将来临的重要角色转变做充分准备:丈夫的好妻子、孩子的好母亲、家庭的好主人。在托尔斯泰看来,这些艰巨的工作值得人尊敬和敬佩,凯蒂有权享受家庭带来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在凯蒂生下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后,列文忍不住在妻子面前下跪并亲吻自己的妻子,在那一刻,他体会到了真切的幸福。妻子的生产为列文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的新窗户,他对家庭的理解和感受更深了。
列文的形象反映了托尔斯泰本人的家庭观念。托尔斯泰认为,家庭一直是社会和个人活动的中心[3]。托尔斯泰本人称自己的“家庭经历”为“主观的和普遍的”。他用爱认真对待家人。作家认为,对家庭的热爱和忠诚是家庭幸福的主要因素,他确立了“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定义了他们的职责,向他们提出了不同的道德责任要求。在托尔斯泰看来,女性的社会责任包括生育、抚养并教育孩子,而男性的社会责任则是通过自己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为小家庭所依赖的社会环境的进一步完善作出贡献。他认为一个家庭的组建必须以正确的道德理念开始。在早期作品中他对单纯肉体欲望的敌视已有体现。
托尔斯泰认为,建立一个幸福的家庭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工作,势必需要妇女们做出不断牺牲。因此托尔斯泰对因为民主思想的出现而发生变化的社会分工感到反感。作者本人有一个传统的幸福家庭,他一共有13个子女,他是一个对家庭充满爱的好父亲。家庭教会了托尔斯泰很多,而这些好的品质也像接力棒一样,由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他的孩子们经常谈论和父亲相处的经历,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父亲没有缺席。
小说中所体现的社会上的家庭观念又有所不同。作者以沃伦斯基的经历为例,沃伦斯基从小缺乏母爱,没有过幸福的家庭生活。不同于列文,他对自己的母亲并没有爱。他的母亲将儿子的不幸归结于安娜,但小说中已经给出了答案,其儿子的不幸归根到底是源自她自己。沃伦斯基的母亲年轻时是一位大美人,婚后仍有许多浪漫故事在坊间流传。
在与安娜相识相恋后,沃伦斯基的爱让他以前闪光的种种优点变成了让人反感的骄傲和自负。沃伦斯基的世界反而变小了,他对周围的人和物丧失了感知能力,眼里只能看到安娜的情感反馈。只有安娜才能让他感到幸福和骄傲。
但显然另一位男主人公列文对这种爱情观和家庭观并不赞同。列文无法将对家庭的想象剥离于爱情之外。他无法理解只有爱情、不考虑家庭的观点。在他看来,脑海中先有对家庭的设想,之后才有对爱情的憧憬。
沃伦斯基则常常将感情至于家庭的束缚之外,常常背叛婚姻,与此同时,他又鄙视那些和他保持婚外恋情的人,他觉得这些感情不会对自己的家庭造成任何影响。列文则持完全相反的态度。曾经有人问他对婚外恋的看法,列文将之比喻成一个锦衣玉食的人忍不住跑到不起眼的小面包店偷吃面包,他觉着这种事情不可思议。
托尔斯泰在小说中表现出的家庭观念其实很简单。他将列文和凯蒂的婚姻描述为理想的婚姻。他们的感情不仅仅基于原始欲望上,更建立在共同养育、培养儿童的合理劳动、智力和道德的基础上。托尔斯泰认为,母爱的力量是伟大的。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安娜和沃伦斯基的感情只是让两人各自生活得越来越自私,失去了对彼此的尊重和心灵的共鸣,而这些在作者看来正是家庭生活和谐幸福的关键。
托尔斯泰通过刻画列文的家庭观念表达自己所认同的家庭理念,家庭生活幸福与否与母亲的角色关系密切。家庭的建立、孩子的养育等看似平凡,实则是一项伟大的事,需要女性做出很大的牺牲。女性在家庭生活中所付出的这一切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同和尊重。她们所做出的牺牲是值得的,因为家庭生活的幸福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个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进而影响其人生轨迹。
参考文献
[1]Достоевский Ф.М..Об искусстве[М].Москва,1973:632.
[2]Набоков В.В..Лекции по рус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е.Чехов,Достоевский,Гоголь,Горький,Толстой,Тургенев[М].Москва,2001:90.
[3]Мелешко Е.Д..Христианская этика Л.Н.Толстого[М].Москва,2006: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