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桂青,孙艳芝,李 月
(山东青岛即墨区人民医院CT/MR室 山东 青岛 266200)
弹力纤维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良性病变,中老年女性好发,常双侧对称发病,临床表现隐匿,肩胛骨下角与胸壁之间为其好发部位,故称背部弹力纤维瘤,其它如手、足、肘等部位的发病较罕见。由于螺旋CT的应用普及,笔者发现该病的检出率显著增加,已非文献所报道的少见或罕见疾病,是不是存在地域性或其它原因,有待考证。笔者回顾性研究了我院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38例背部弹力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并和其它影像检查方法进行比较,以评价背部弹力纤维瘤的多层螺旋CT应用价值。
收集2016年8月—2019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的背部弹力纤维瘤患者38例。其中女性32例,男性6例。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58岁。双侧发病30例,单侧发病8例(左侧7例,右侧1例)。其职业农民27例,工人6例,其它5例无固定职业。病史1个月至3年,其中30例患者无明显症状,其它8例伴有轻度不适或酸胀感,均无压痛。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其中9例因同时合并其它疾病兼行强化CT扫描,29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CT扫描所用仪器为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AS 64排128层螺旋CT机。38例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其中9例因同时合并其它病变兼行强化CT扫描,扫描参数为:管电压120kV,31~270mAs,层厚、层距1.5mm。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造影剂(碘佛醇或碘克沙醇)80~100ml,注射速率3.0ml/s,采用阈值触发自动扫描(设置降主动脉腔内预定阈值120Hu)。
由两位资深影像诊断医师回顾性阅片,观察与分析基本内容包括:①CT平扫图像所示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内部特征及周围结构的情况;②部分强化病例,比较增强后病变的大小、形态、边缘及内部结构特征有无变化,病灶的强化程度,周围邻近组织有无异常强化;③部分行超声检查的病例,与CT进行比较,评价两种检查方法对病灶的显示情况及诊断符合率的高低。
全部38例患者CT平扫发现68个病灶,病变均位于肩胛骨下角部位,肋骨与前锯肌、背阔肌和菱形肌之间;病灶较小时呈弯曲条带状、扁丘形,较大病灶可呈半球形;其中绝大多数病灶边界不清,个别病灶边界显示清;病灶内部软组织密度与脂肪密度相间隔,呈特征性层状改变,部分病灶内脂肪呈灶状分布;病灶周围组织结构受压移位,无侵犯。全部病例术前CT平扫均诊断弹力纤维瘤,CT诊断正确率达100%。
其中9例因同时合并其它病变兼行增强CT扫描,增强后病灶软组织成分呈轻度强化,脂肪成分未见明显强化,内部分层状改变较平扫相比更为明显,病灶的大小、形态及边缘较平扫相比,未见明显变化,周围组织结构边界清晰,无异常强化。
29例行超声检查: 其中13例由于病灶较大,受肩胛骨遮挡,大小测量值小于CT测量值;病灶呈扁圆形,边界欠清,偏强或混合回声,内部可见条索状低回声,未提示特征性分层状改变;彩色多普勒均显示病灶内部无血流;周围邻近结构无侵犯;超声意见考虑弹力纤维瘤10例(34.48%);3例诊断脂肪瘤,其它提示混合回声或偏强回声实性包块。
38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行双侧病灶切除21例,单侧较大病灶切除17例,术后病理均诊断(背部)弹力纤维瘤。肉眼观察肿物为扁圆形,无包膜,边界不清,质韧,切面呈灰白色,其内间杂分布少量黄色脂肪组织,镜下见大量形态各异的粗大弹力纤维,呈串珠状或锯齿状排列,部分崩解。
弹力纤维瘤最常见的好发部位是肩胛骨下角与胸壁之间,约占99%,外面被覆前锯肌、背阔肌和菱形肌,深面固定于胸筋膜、肋骨骨膜及肋间韧带,偶见于手、足、肘、三角肌、粗隆间和坐骨结节区的软组织内。该病属于良性病变,目前普遍认为该病并非真正的肿瘤,是由于机械摩擦而造成的反应性改变,慢性损伤造成纤维组织变性,反应性增生所致[1-2],该病常见于频繁手臂运动的体力劳动者,中老年女性常见,多为双侧发病。也有学者[3]研究发现30%的病例有家族史,提示本病存在遗传易感性的可能。目前弹力纤维瘤的发病机制仍不清,可能是多因素综合所致。
多层螺旋CT扫描能除能明确显示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内部结构以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外,一次扫描,可以发现双侧病变,尤其是较小的临床隐匿性病灶;背部弹力纤维瘤的CT表现比较典型,均位于肩胛骨下角区域,紧贴肋骨外缘,周围软组织受压移位,多为双侧发病,病灶呈条带状、扁丘形或半球形,内部呈脂肪密度与软组织密度相间隔的层状改变,或称条纹征,不伴出血、坏死、钙化等。根据该病的典型发病部位及特征性CT影像表现,再结合患者的好发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CT基本都能在术前确诊[4]。本组中部分病例行增强CT扫描,显示病灶软组织成分呈轻度强化,与无明显强化的脂肪对比明显,分层状改变更为显著,未发现其它更多信息,所以平扫发现典型病变后,再行增强CT检查的价值不大。
超声亦是背部弹力纤维瘤的常用检查方法。本组大部分病例同时行超声检查,但诊断结果符合率较低(34.48%),分析其原因:声像图改变缺乏特征性,存在鉴别困难,本组中就有3例误诊为脂肪瘤;部分患者仅行单侧显著病灶的超声检查,缺乏双侧对比观察,由于本病多为双侧发病,影响了超声医师的诊断思路;还有部分超声医师可能对本病认识不够。另外发现,由于部分病灶向上生长延至肩胛骨深面,造成遮挡,超声无法显示病灶全貌,导致病灶测量值偏小。
MR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对弹力纤维瘤内部成分及周围组织结构的显示较好,亦能做出正确的术前诊断[5]。本组病例均未行MR检查,主要是由于CT已明确诊断,临床医师认为没必要再行MR检查,另外MR预约检查时间长、费用高,患者或不接受。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在背部弹力纤维瘤诊断中的价值值得肯定,CT平扫基本能做出明确的术前诊断,且检查方便快速,费用不高,患者易于接受,因此多层螺旋CT平扫可作为背部弹力纤维瘤的临床首选影像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