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囊性类病变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准确率的回顾性分析

2020-12-17 21:41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4期
关键词:畸胎瘤性病变腺瘤

何 源

(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 苏州 215200)

卵巢分泌雄激素过多则会引发卵巢囊性类病变,是一类常见的妇科疾病,若不及时诊断救治,会有癌变风险,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CT检查使用便捷不具创伤性,CT成像不仅能够显现出清晰的盆腔结构,还能够清楚探查肿瘤的表面形态与内部轮廓,便于医生判断肿瘤是否转移,因此,它已成为临床中诊断卵巢囊性类病变常用方式[1]。为了更好的研究CT诊断对卵巢囊性类病变的作用,特对近三年收治的70例卵巢囊性类病变患者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70例经过临床手术与病理证实的卵巢囊性类病变患者的CT诊断资料,所有研究对象年龄分布为22~68岁,平均(46.25±3.46)岁;病程分布为6~36个月,平均(17.40±2.10)个月。患者CT资料均完整,70例患者经手术诊断后查明单侧病灶与双侧病灶数目比例为7:1,总计病灶80个。

1.2 CT检查方法

于CT检查前8h开始服用流食,前3h服用1%~3%的泛影葡胺,总计服用3次,每次间隔30min或40min,增加饮水量,待膀胱充盈后施行检查。选择西门子双源CT扫描机检查,层厚与间隔设置在1mm、1mm,以耻骨联合处为扫描起点向上扫至病灶。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平行扫描和增强扫描,令患者取仰卧位,选择碘佛醇作为增强剂,碘佛醇使用剂量视患者体重而定(用量标准为1.5ml/kg)。经过肘静脉利用高压注射器注射碘佛醇,注射时将速度保持在2.5~3.5ml/s,在一次屏气时间内进行连续动态扫描,扫描过程中全部患者均应保持膀胱充盈。由富有经验的医生对全部CT图像进行研究。

1.3 实验方法

将所有患者术前CT诊断鉴别结果与患者手术结果、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判断CT诊断准确率。

2 结果

2.1 手术结果

70例患者中卵巢囊肿19例、巧克力囊肿16例、卵巢囊腺瘤13例、卵泡膜纤维瘤3例、卵巢癌8例、子宫附件区脓肿3例、囊性畸胎瘤8例。

2.2 CT检查结果

术前共检查出80个病灶,有75个病灶得到正确诊断,检出率为93.75%,其中卵巢囊肿22个病灶、巧克力囊肿17个病灶、卵巢囊腺瘤13个病灶、卵泡膜纤维瘤3个病灶、卵巢癌8个病灶、子宫附件区脓肿4个病灶、囊性畸胎瘤8个病灶。

2.3 各病变CT表现

卵巢囊肿:卵巢囊肿共计19例,病灶22个,CT成像为圆形或椭圆形,体积较小,表面形态规则,边缘光整,内部呈水样密度,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可见囊内有清色液体。巧克力囊肿:巧克力囊肿(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共计16例,病灶17个,直径一般小于3cm,形态不规则,密度较高但不均匀,囊壁薄厚不等且界限模糊,增强扫描囊壁不规则强化。卵巢囊腺瘤:卵巢囊腺瘤共计13例,病灶13个,其中浆液性7例,粘液性6例。囊肿体积较大,可在少部分囊内发现钙化或乳头状突起。CT成像中其边缘清晰,多有分隔,囊内可见细线样间隔,囊壁较薄但厚度均匀。一般情况囊液CT值较高,增强扫描囊壁与分隔强化,出现一例囊中囊(子囊),子囊密度较小。卵泡膜纤维瘤:卵泡膜纤维瘤共计3例,病灶3个,CT成像显示其体积较大,一般为椭圆形,界限模糊,增强扫描后强化不明显,为缓慢进行性轻度强化。卵巢癌:卵巢癌共计8例,病灶8个,病灶结构模糊,边界不明,囊实性混合性兼有,盆腔和子宫结构不清,囊壁厚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可见强化,但不均匀。子宫附件区脓肿:子宫附件区脓肿共计3例,病灶4个,CT成像显示其囊壁较厚且规则,牵连腹腔,密度较高,周围结构模糊,可见渗出。囊性畸胎瘤:囊性畸胎瘤共计8例,病灶8个,CT成像有脂肪密度及骨样组织,比较典型,增强扫描未出现明显强化,边缘清晰。

3 讨论

卵巢囊性类病变为妇科常见疾病,育龄期女性(20~50岁)为其易发人群,卵巢囊性疾病发病初期,病灶体积较小,机体不会出现明显症状,因此常有患者因不注重体检而疏忽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2]。病灶逐渐增大后,患者会出现腹部胀痛,经期腹痛加剧及月经不规律等症状,甚至部分患者还会因囊壁破裂出现急腹症,进而使工作生活受到严重影响[3]。定期检查,及早诊断和鉴别卵巢囊性病变,确诊病情,并依据疾病类型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其尽快康复的关键。

卵巢囊性病变时,若病变体积较大,CT扫描范围应视情况进行调整,有时可扩大至中下腹大部分。卵巢本身移动性较大,加之受到病变挤压,周围组织移位等因素的影响,在判断病灶源头是否出于卵巢时应结合体表特征。发生卵巢囊性病变时卵巢的营养和血供会发生变化,以至于卵巢动脉静脉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增粗,此种现象是CT检查判断卵巢囊性病变的证据之一。CT诊断时出现囊内密度不等的情况,可能是由于病变部位出血量和出血时间不同引起。当子宫囊腔增大,血液流入盆壁间隙或子宫窝出现周围组织黏连和纤维增生的现象,以致较小肿块被包裹时,CT检查不会诊断其为实质性肿块,这时便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月经史、痛经史进行判断[4]。

3.1 囊性病变定位诊断

盆腔的解剖结构、病灶和周围组织的关系都能通过CT检查准确呈现,因而对病变的定位和检出较为准确。

3.2 囊性病变良恶性诊断

病灶的形态、结构、大小可通过CT检查进行了解,并且增强扫描能使其成像更清楚,再配合其他检查手段和资料便可对病变定性。

3.3 鉴别诊断

3.3.1 卵巢区域囊肿 囊肿主要以卵巢囊肿为主,可分为单纯性和功能性,单侧病变居多,体积较小一般在5cm以下,边缘规则,遇到大于5cm时要首先考虑是否为囊腺瘤。功能性囊肿中最小类型为滤泡性囊肿,一般在1cm以下,黄体囊肿大小多在2~3cm,可自行消失,但要定期随访,尤其是经期随访,意义重大。CT检查时多呈现类圆形囊性肿块,囊壁较薄且规则,边缘光滑无分隔,密度呈水样,少部分病灶由于蛋白含量高,密度会有所增加,增强扫描时未出现明显强化。

巧克力囊肿为功能性囊肿,与排卵有关,30~40岁女性为高发群体,少部分患者会伴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和痛经史。CT检查表明病灶密度不均匀,囊壁一般较厚,呈花瓣样,多与周围组织黏连。

3.3.2 卵巢区域良性囊性病变 卵巢囊腺瘤和畸胎瘤为常见良性囊性病变,囊腺瘤有粘液性浆液性之分。粘液性直径较大,通常超过十厘米,密度较大,会有子囊出现,子囊密度较低,囊中囊为其特征性表现,易于诊断,但要区别巧克力囊肿,巧克力囊肿没有子囊但呈花瓣样,密度会因生理周期而改变。浆液性一般较大,多为单房,分隔规则,缺乏特征性,较小时易误判断为囊肿。少数浆液性囊腺瘤可见囊壁钙化。畸胎瘤CT成像有脂肪密度及骨样组织,此为其典型表现,一般鉴别诊断准确率较高。

3.3.3 卵巢区域恶性囊性病变 消化道转移瘤和囊腺癌为常见恶性病变,囊腺癌也可分为浆液性和粘液性,形状不规则,界限不明确,囊壁厚度可达3mm或以上。腹水、远处转移、盆腔淋巴结肿大等现象常伴随囊腺癌出现。

4 结论

CT检查不会为患者带来附加创伤,能够清晰呈现盆腔结构,检查肿瘤时,也能够清晰呈现出肿瘤轮廓与内部结构,对判断肿瘤转移与否有积极作用,正因其具有以上优势,所以诊断鉴别时的准确性能够得到保证,可以为手术提供依据,但在实际治疗中仍需要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鉴别诊断,避免误诊情况出现[5]。

综上所述,本研究中CT诊断鉴别的准确率高达93.75%,这提示CT诊断对于卵巢囊性类病变的准确率和分辨率都非常高,可以清楚显示出卵巢囊性病变的形态和结构,对病变部位及类型能够精准判断,配合其他手段更可以提升识别度,对术前诊断鉴别有积极作用,并且对于肿瘤良恶性鉴别也有应用价值,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猜你喜欢
畸胎瘤性病变腺瘤
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继发囊性病变的影像特征分析
足部小汗腺汗管纤维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什么是畸胎瘤?
颈部囊性病变的多排螺旋CT和MRI影像学特征对比研究
甲状腺腺瘤的类型有哪些?
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用于胰腺囊性病变辅助诊断价值对比
探讨螺旋CT 和磁共振(MRI)在肝脏囊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备孕查出畸胎瘤 是怀了怪胎吗